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课堂是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其中微观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课程评价的主阵地。把“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创课堂”的“四生课堂”作为护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阐述了其内涵及其关系,同时设计了“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并且对其应用价值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课堂是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其中微观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课程评价的主阵地。把“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创课堂”的“四生课堂”作为护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阐述了其内涵及其关系,同时设计了“课堂层面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表”,并且对其应用价值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在职教领域,课程评价理论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体现职教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文章介绍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从社会宏观、学校中观、课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的内容,并建立了就业导向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三角理论模型,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影响,相互之间组成了环环相扣的闭合系统。  相似文献   

4.
从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每个维度下设计具体地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衡量指标,构建出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类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然后以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数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宏观、中观与微观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专家打分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得分,完善大学生就业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从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应用,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即从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学生与教师,参与组织、管理、具体实施评价工作的学校,以及整个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三个维度上探讨了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这一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运作效果,同时也对影响运作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该"2+3"学业评价模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娟 《职教论坛》2006,(7):53-55
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可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宏观影响就业的制度层面、文化层面,中观的学校层面和微观的个人层面来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教育公平又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主张"差异而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办学体制灵活化、学校课程多样化、评价制度多元化、学校文化和谐化的改革建议,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海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从2003年到2005年3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为背景,以调研和统计数据为分析依据,从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层面和学校内部微观层面上探讨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学校就业工作的建议策略,对上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制定与调整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知识的社会性、建构性本质的关注,学习共同体研究已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理论建构与阐释方面,鲜有中观或微观层面的探究。为此,分析知识观的嬗变及其课程教学诉求,从课程教学层面上探究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构建及其培育问题,不仅为学习共同体研究从宏观理论层面走向微观、走向实践提供了途径,还为变革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梯次式管理评价的建构与实施,主要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开展的。梯次式管理评价最初是县教育局站在县域层面对全县中小学校探索推行的一种宏观管理评价。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梯次式管理评价思想逐步走进了学校中观层面和教学微观层面。其中,梯次式管理评价在县域宏观层面的系统建构,是梯次式管理评价得以成功推行的关键,为学校中观层面和教学微观层面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受到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并发挥其社会功能作用。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社会因素在教育决策中和教育研究中的参与性与渗透力是人们有目共睹的。社会学成为课程研究的基础学科已在所有课  相似文献   

12.
在就业导向课程观指导下,高职教育应积极发挥职业标准的就业导向机制,寻求开发"双证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双证课程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就业导向的双证课程体系,有助于推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形成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双证培养培训、鉴定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课程作为育人的"蓝图",只有借助课堂才能真正起到育人之作用,如果说领导、专家是课程的宏观领导者,区级层面则是课程改革的中观领导者,而基层学校的校长则是课程领导的微观实践者。通过校长的工作,可以使国家的课程方案从文本方式得以转化为育人形态。在此"下嫁"的过程中,校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承担课程领导的责任,也是校长管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学校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受到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并发挥其社会功能作用。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礼会因素在教育决策中和教育研究中的参与性与渗透力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宏观角度看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从学校中观层面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参与平等。空间社会学则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观照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在空间社会学的视域下,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缺乏对课堂空间的关注和理解,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的空间关系形成,不同学生对课堂空间的支配和使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实现教育公平的课堂空间建构,应"树立空间意识,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场域融合;建立心理归依,实现空间共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会学理论和组织学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中国高职院校正在经历的组织变革。在宏观层面上,在全球新自由主义的思潮下,高职院校正从社会公共机构向企业转变,将就业能力作为新的使命。在微观层面上,在新使命的影响下,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教学方式、教师发展和内部管理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符合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也符合组织变革的冲击-反馈模式。一个潜在的后果是高职高专院校有可能退化为职前就业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17.
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型课程--以上海课程改革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凸显上海课程特点,上海市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创建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小学研究型课程。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创建,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建设主要侧重于研究型课程的整体设计,设计课程各个要素和各个学段的研究型课程;微观层面课程建设主要侧重于建设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和建立规范化的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育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师能够承担课程设计,并且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参与度.教师主要参与微观层面即学校课程的设计.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路径有通过参与课程决策,将课程理念、文本转化为课程实践,进行课程实施及评价.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有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权力一直被认为是宏观角度层面下的国家机器或阶级统治的一种统治权。而福柯从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全面解构传统权力观,在微观角度层面并结合现代社会权力特征,认为权力存在和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微观领域,具有多样性、无主题性、片段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叶卉 《时代教育》2012,(11):85+96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涉及到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从中观层面来说,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优质生源对高校的选择以及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信赖;从微观层面来说,关乎到每个毕业生的个人生活幸福。高校辅导员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