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可否认,当前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无序”的混乱状态。姑且不说“学生作文烦、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未能得以改善,就是现在教师作文课上“教什么(内容)”都成了问题。此话绝非危言耸听,据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任教内的作文教学缺乏一个系统有效的教学序列,不少教师“东一榔头西一棒”,今天想哪就让学生写哪,反正都是“话题”,更有甚者高一就开始了“话题作文”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力 《农村教育》2006,(1):109-1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对教学方案进行随机应变。为此,笔者认为“软教学”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思想。所谓“软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生硬灌输而提出的.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生成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作机械的硬性规定,创设较大的弹性空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灵活施教。它与以“硬教学”为主的课堂有以下不同。  相似文献   

3.
赵宪宇给闵文的信闵文先生:您好近一个时期,我拜读了您的“下水”作文教学专著,也看到了您发表的几篇有关文章,并在去年还听了您的一节语文课和“下水”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您在“下水”作文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已经卓有成效,确实可以称得上专家了。今天去信,主要是就“下水”作文的几个问题向您讨教,请不要推辞。“下水”作文,当然是指老师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写文章。但教师作文也一定要使自己回到中学时代吗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情感、心态全盘移植到青少年时代,似乎是有些别扭,况且老师的过去和学生的现在肯定有许多…  相似文献   

4.
谢水兰 《广西教育》2008,(13):45-45
教师常抱怨学生们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无内容可写、空话满篇、大话充斥、结构松散,简直就是在“做”作文,而不是“写”作文。作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作文素材这层障碍?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李元静 《小学生》2011,(6):52-52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7.
王想龙 《现代教学》2011,(12):31-32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部分学生和教师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社会生活的体悟,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游戏”,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造成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2006第3期“知行合一”的主题是“言教为本”。桑志军先生对语文教育中的“言教”和“身教”的释义和认识言之在理。郑有才先生以作文教学为例的“语文言教方略”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本人持赞同意见。饶杰腾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所说:“教师的语言是第二部教材”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强调深化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引导小学生说文和作文,教师在采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将识字教学、拼音教学、阅读教学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享受,是一种沟通交流,更是一种自我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合适的作文导学案,在导学案的支持下,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中,使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获得作文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并进行示范修改,然后再指导学生互改互评。  相似文献   

11.
“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这一研究课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所涉及的,似乎仅仅是作文批改中给分标准问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一种作文教学现念的改变,同时对教师的作文鉴评能力也是一种检验。这一实验,得到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的肯定,认为它“具有开拓创新意义”,“方向正确”,“如能取碍成功,将是对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贡献。”目前,这一课题还在进一步研宄,本刊令择登报告的部分(原文近万字),以示我们对语文教改的支持,我们欢迎各地致力于语文教改的同志,提供教改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作文写得如何,往往是衡量语文“教”与“学”双方的尺度。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说到写作文,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谈“虎”色变,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没有做好积累、归纳与思考的必要准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没有被激发、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作文难、难作文”是众多师生的共同感受。形成这种状况有其诸多原因,可以任人评说,但是有一条必须正视,那就是有的语文教师有“唱功”而无“做功”,只讲不做,教不得法,学生无“真”师可从,暗中摸索,畏惧作文,写作情绪低落,作文水平低下,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善教者使之继其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教师“下水”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指导能力,还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教”与“学”之间的隔膜。“欲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与旧课程不同的理念,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倡,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因此理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和“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当然,“用教材教”关键是“用”,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及危害 1.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以阅读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并没有随着课改的深化而弱化,语文教学还是以阅读教学为主。新编阅读教材精彩纷呈。但写作教材少之又少;虽然有“写作与口语交际”,但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这本教材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计划性,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没有起到引导教师重视作文教学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师同学生一起作文,叫做“下水”。师生同“下水”,同感共鸣,不失为激发和捕捉灵感的一种妙法。“下水作文”的辅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效果,甚至在复习迎考时可以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往往只见“文”而不见“人”,教师眼中多的是如何找出一些缺点来给习作减分,却少有找到优点给加分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功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以往的作文评改常常是教师费尽心血,学生心灰意冷,缺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现状及高中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加速“物”“意”“文”相互间转化进程,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不再把教材看作是“圣经”、“金科玉律”,而只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一个工具,一个“教学平台”。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机动地使用,创造性地使用,从而生发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新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是教材原来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