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马 《东方文化》2002,(1):108-110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学语教师课堂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么他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  相似文献   

2.
字写得不好     
邮局里有几个人在出售邮票的窗口前排队。一位手打石膏绷带的先生,走到靠近窗口的一位女士身边。“请问,您能为我这张明信片写个地址吗?”那位女士很热情,不但写了地址,还为他写上几句简单明了的话,最后代他签署了名字。“好了,”女士说,“您还有什么要我做的吗?”“是的,”那位先生回答说,“您最后再附上一句‘请原谅,字写得不好’就行了。”字写得不好@正华  相似文献   

3.
司徒一凡 《寻根》2011,(5):46-50
最近,我见到一套美国为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印制的早期明信片,其中有两张图案分别展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建筑的外观与内景,明信片背面印有一段英文,大意为“热河金庙——著名中国喇嘛庙的复制品,是文森特·本迪克斯送给世博会的礼物。  相似文献   

4.
懒学生     
“每个人都准备好一张纸”,老师说,“请大家描写一下,在各自口袋里都有什么东西?”班上一名最懒惰的学生只写了三个字:“两个洞”。懒学生@正华  相似文献   

5.
在仰光市的繁华地区,有一处专门提供画家们展示风采的地方,名叫“人间画廊”。1995年10月10日至19日缅甸画家吴佐温在此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展出大小作品共121幅,其中有大张水彩画(15×20英寸)29幅,中型水彩画(12×18英寸)26幅,小张画(10×15英寸)66幅。吴佐温是一位憨厚、朴实、不善言谈的艺术家。然而对待艺术,他却是十分敬业、勤奋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上的完美,要求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为了学习和吸收国外绘画艺术,提高自己的技艺,他曾于1964年到中国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一年中文,然后转到中国美术最高…  相似文献   

6.
一张短笺     
发送一张“谢谢你”的短笺总是一件好事。 约翰·约翰森就曾收到过这样的短笺。他第一次收到是在10年前,是埃尔希·道尔发送给他的。约翰森捐出了一张支票——不多。大概也就10美元吧,是捐给布法罗市的一家儿童医院的。负责那家医院捐赠事务的道尔给他寄回了一张手写的短笺。内容主要是感谢他的慷慨捐赠及其产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笑话幽默     
想吃月饼英语课上,老师见王磊在睡觉,便走过去推醒他问:“homesick(想家)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回答不上来,老师提示道,“中秋节你想什么?”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吃月饼。” (龚 君) 漫画 无题三明治一个美国人在南非旅游时喜欢上了大象。他决定在回家时,带走一头。于是,他在大象的两个耳朵上分别挂了一片面包。在海关,他被告之:“我国法律规定,走私大象属于非法行为。”那个美国人大声申辩:’我认为,我有权决定在三明治里夹什么。”作 弊“汤姆在考试作弊时被开除了。”“怎么回事啊?”“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  相似文献   

8.
戴维·赫拍特·劳伦斯1908年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在戴维森中学教书才3年多就辞去了教职,他想到德国的大学去谋一个教职。他一下就想到了他的母校诺丁汉大学的老师威克利,这位语言学教授曾在德国的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学习和教书。1912年3月底的一个早晨,威克利告诉夫人弗丽达: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劳伦斯要来找他帮忙到德国的大学教书,他要请这个学生吃午饭。他说他中午前赶回来。劳伦斯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家。威克利一直是他敬佩的人。他曾对有过婚约的女友杰西提到过威克利:“他是我喜欢的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是那么高雅。他倚着椅子…  相似文献   

9.
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坐落在巴黎蒙马特山脚下的一幢楼房里。这所房子过去曾是艺术家莫罗本人的住宅和画室。关于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就拿一件事来说,人们不能径直进馆,而是要象登门拜访似地先按门铃,等保罗·比特尔出来开门领你进去。保罗·比特尔是博物馆的管理员。进馆后,他卖给你一张门票,一些明信片,甚至销售几本关于居斯塔夫·莫罗的书籍。保罗·比特尔是最近出版的关于莫罗博物馆近五千幅画的目录的作者。尽管莫罗(1826—1898)晚年曾在巴黎美术学院里教过马蒂斯,罗奥尔及阿尔贝·马凯,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列东的尊敬,但仍有人认为他在艺术实践上走进了死胡同。对莫罗轻视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2011,(10):F0004-F0004
尽管安塞尔·亚当斯已经去世20多年了,他作为摄影师遗留给后人的财富依然存在。他的名字有可能是自然风光摄影领域里最先被认出的那个,他的图书以及印有他作品的日历获得了无论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的青睐。他的作品出现在任何一个角落,小至明信片大到声望显赫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幽幽梅山坳     
有人怀疑徐文翰老师,说他在梅山小学一呆就是几十年,必定是爱上哪个女人了。这些风言风语,早已飘进徐老师耳鼓,他想解释清楚,然而,向谁解释?这话到底是谁说的,他不知道。李老师安慰他说:贬作了你,也等于贬作了我,因为我是女人。人的心胸要开阔一点,谁个人前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你说是吗?徐老师连连点头说:那倒也是,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又不能封堵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伍国田先生,1937年生。他六岁才入学,启蒙老师是一位落第秀才,写得一手柳体好字。那时的山村孩子,用不起钢笔、铅笔,一开始就跟着老师填红、摹写……按私塾的老规矩,每天上、下午上课时,拜过孔夫子画像之后都要小心翼翼地写一张毛笔字。稍不合格,就要伸出手掌挨几下老师的竹板子。到小学五年级时,得了全校写字比赛第二名。他11岁就敢于爬长长的梯子写墙标,1米见方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写了好几处,并开始年年为群众写春联,因而名噪桑梓。没想到,这样的开头,这一点荣誉,竟成了先生终生的爱好之源。  相似文献   

13.
马竞 《世界文化》2005,(10):13-15
提起“多罗茜”、“铁皮人”和“稻草人”可能许多人,特别是孩子都知道,他们是童话小说《绿野仙踪》里的人物。但要问起莱曼·弗兰克·鲍姆是谁,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就是《绿野仙踪》的作者,伟大的“OZ国”缔造者,美国20世纪最畅销儿童作品纪录保持者。鲍姆生平鲍姆1856出生,童年时期饱受疾病的折磨,剧烈的胸痛时常发作,他不能到户外活动,性情孤僻。鲍姆的童年和学生时期是在家中渡过,每天靠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打发寂寞时光,他读的书大部分是童话小说。18岁时,鲍姆开始经常光顾他家附近的剧院,并立志要做一名演员。开始他父亲竭力反对,…  相似文献   

14.
老师每次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六年级的学生杰西·戴恩总是挑最薄的书。他说:“读书真厌倦。”13岁时,杰西参加了一个旨在帮助不愿阅读的孩子的辅导班。它的方法很简单;他不必读完任何不喜欢的书,对于感兴趣的书他想看多长时间都行。这是一种有魔力的方法。杰西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晖 《东方文化》2002,(2):82-88
程千帆先生临终前老泪纵横,拍着病床的栏杆喃喃道:“我对不起老师!”程先生所谓的“对不起老师”,是指他始终未能将其老师黄侃先生的日记设法出版。此事诚让天下读书人唏嘘不已。令人喜慰的是,在程先生去世一年之后,在书稿编成长达十五载,两易出版社之后,《黄侃日记》(列为《黄侃存》之一)终于出版问世了。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是一举成名而获得广泛声誉的。他曾开玩笑地说:“我象流星一样进了文坛。”一八八○年,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发表的第二天,一变而成为名人。但他在一举成名之前对文艺创作曾有过长期而顽强的学习。莫泊桑的母亲热爱文学,努力指导儿子阅读和写作,是他创作上的第一个老师。他中学的老师路易·布耶觉察到了他的作文中闪烁着天才的  相似文献   

17.
“……他无论何时,都不持一成不变的定见,所以永远不能彻底理解他。”“你象大家一样,也想把他说成是朝三暮四,变化无常的人吗?”“不,决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的是,直至如今,人们并未真正地理解他……”  相似文献   

18.
笑话幽默     
教授的午餐一位正在思考问题的教授,走在从办公楼到餐厅的路上,一个学生走过来,要他解答问题,他不得不停下来。解答完问题后,他问那个学生:“你叫住我时,我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好像是朝办公楼。”教授说:“噢,那好,我已经吃过午饭了。”...  相似文献   

19.
盖茨的童年往事杨殿蓉编译1965年,我在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天,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事儿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我说:“让他来吧”。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  相似文献   

20.
雷鸣 《世界文化》2005,(4):18-18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休闲时经常去一泓清的湖畔钓鱼,以此缓解身体疲惫。一天,狄更斯正在一处山青水秀的水库钓鱼,忽然一位陌生人走到他的身边问道:“怎么,你在这钓鱼呀!”狄更斯直了直腰点头回答:“是的,今天很不走运,钓了半天没钓到一条鱼,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上了15条大鱼。”“真的?”陌生人说:“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里管鱼的,此处禁止钓鱼!”说完,陌生人掏出笔写了一张罚单。狄更斯见状不慌不忙地反问:“先生,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我说钓了15条鱼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是我的职业。”陌生人听后耸了耸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