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蔡铁权 《早期教育》2006,(2):I0003-I0003
课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而当代课程理论人师派纳等人提出的“概念重建”,宣告了“课程开发”时代的终结,替而代之的是“课程理解”时代的开启。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课程不是所“开发”的东西,而是所“设计”的东西,所谓“课程编制”无非是指“学习经验的设计”。而对于“设计”来说,重要的是“同情境的对话”。这样,同客体对话、同自身对话、同他人对话的过程正是“设计”的本质。而这种不断地“设计”的轨迹,正是创造着课程。  相似文献   

2.
清末以来,官方、学术界及实践领域对“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理解,发生如下变迁:课程目标从获得知识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课程内容从相互孤立、学科化到综合化、整体化、生活化;课程实施从灌输注入式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方法;课程编制从高预成、高计划到园本化、个性化,并具有生成性、灵活性。幼儿园课程概念的变迁是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建构的过程。官方的、学术的课程概念最终要在实践层面被认识、被理解,方能被践行。前瞻未来,在“以儿童为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必将向着更“儿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的甄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在我国是因为要以新的方式推行课程改革而出现的话题。钟启泉教授提出了“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命题。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管理学中一般所指的“管理”并非多余,我国新提出的课程管理体制并非要更名才显得合时宜,标题中出现“管理”字眼的论著并不是不可以探讨领导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深情回味过童年时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历来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得到了不断加深,对新的课程观逐步取得共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组及课程权利的重新分配也被认可和接受。课程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发展。本文就职业教育的特点,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谈谈“两类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大学课程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从课程的“生成”与“实施”两大系统着手考虑,其中,课程的“生成系统”保障包括坚持面向未来的人才观和动态发展的课程观,坚持正确的课程理论和科学的课程编制原则方法等;对于课程的“实施系统”,则可分别从主体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加以保障。章还指出,要真正形成一个优化的大学课程体系,还需要来自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7.
张雪 《师道》2007,(5):47-47
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包括专家教授、一线教师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反思的形式来看,涵盖随笔漫谈、案例评析、学术沙龙……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言万语反思谈”。  相似文献   

8.
关于“课程”、“素质”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与“素质”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的两个概念。但同时又是缺乏深度理论表述、教育研究认识分岐较大的两个概念。对此,作探讨了岐义产生的原因,并从原初意义上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个人释义。  相似文献   

9.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23,(41):24-27
教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从课程的角度定义教学会有不一样的认识。用课程定义教学,教学即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教学价值即丰富学科课程、改善生活世界、发展师生素养。实践便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形成的情景,师生共同架构知识结合的结构,师生共同拓展知识运用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与“二语教学”的争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外语教学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惟一一门从小学开到博士后层面的课程,且一直被当成一种外来语来传授。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引进,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在概念上也大有用第二语言(二语)涵盖外语或取代外语之势,中国的英语教学到底是“外语教学”还是“二语教学”的争论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两课”课程整合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两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课程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翻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角色的转换等几个方面,试述了“两课”教师如何勇敢面对新的课程整合,实现“旧瓶”装“新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今年秋天,南通市初中数学将开始全面启用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有幸成为数学学科“市课改研究中心组”成员。现把由我执教的“1.1正数和负数”作为课改实验课,供大家研究。从教材的角度,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定位于:让学生体验引入负数的合理性和迫切性,建立正、负数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感受发现、发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权责,但由于“外控管理”的课程文化与行为惯习的规约,以及自身课程主体意识与能力的缺失,学校课程管理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校应转变课程管理的观念,从校本实际出发,运用在新课程体制中的主体权责,努力在“应为”与“难为”间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课程的学科分离根源于实体式思维,实体思维中的课程有着孤立、预定、封闭和确定的特点,这种课程背离教育的真谛,扼杀教育的活力。过程思维中的课程则克服了实体思维中课程的弊端,具有一体性和关联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创造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与过程思维的课程观不谋而合,我们只有将对课程的思考从实体思维状态转变到过程思维状态,才能推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语教学实际和师范教育职前培训的性质出发,小教大专的专科阶段中国现当代学课程应该是主要的、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如何通过小教大专现当代学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笔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现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宽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把农村教育放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可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扎实推进农村新课程改革,是当前全党的战略任务。然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优秀教师奇缺,科研意识不浓等因素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关注新课程、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的进程,本文试图从教学一线这个实际工作层面对贫困山区农村新课程的实施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8.
当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入的阶段。当这一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正在逐步推行的时候,针对本次课改,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讨论,成为又一个热门的“教育话题”。诸多议论中,有的赞同、支持,有的批判、反对,有的质疑、观望。议论是好事,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引来各种声音,更何况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课程2000”的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主要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新课程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从2001年开始酝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此期间,我国课程界急需他山攻玉之石。本文力图通过探析英国始于2000年9月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掏取有益之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语教学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应该说,“工具性”是语教学的本质属性。但从上世纪50年代始至今,在语教学中,“工具性”就从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过,这不能说不是语教学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