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独立和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线条的,历史认识不能简单化和单线条。传统的“两个过程”说,固然不能全方位的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丰富内容;时下“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线”说,似乎也失之偏颇。我们需要的是从历史事实出发,勾勒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和基本体系。我认为,把独立和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线,比较能贴切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跌宕起伏的态势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从更大的历史跨度  相似文献   

2.
近代化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面对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不同的方式从经济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探索近代化的途径,并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先导。  相似文献   

3.
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欲迈向近代化,领导集团愚昧、固步自封的清政府,一次又一次使中国失去了迈向近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杨思冰 《历史学习》2001,(11):36-3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求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这个角度观察研究太平天国,就会发现它明显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是实现近代化。因为只有实现了近代化,才能使中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鸦片战争之后发生的革命、改革及其他爱国运动,在主观上或客观上都是不同阶级、阶层以及各种政治力量,为达此目的所作的尝试。其中,“清末新政”是近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清末新政”的内容都极为简单,其中某些评价还很不公允。这些恰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编写教材时应努力避免的。为此,笔者以“清末新政”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一、“清末新政”起止何时?“预备立宪”是“新政”内容吗?“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就中国近代化的启动而言,它是中国近代化研究的起点,只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相对一致,中国近代化及中国近代史更深层次的研究才能得以不断拓展、不断深化。因此,对中国近代化的启动类型这一根本问题重新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中国近代化本身的研究,还可以深化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潮流;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因此我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也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洋务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决非偶然,是和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其时,欧美各国都在进行近代化运动。所谓近代化,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代化进程延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近代中国民族不独立。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环境;二是近代中国清政府不是近代化的政府,其核心人物也不是近代化的人物或集团。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是中国史上第一种最完全、最具特色的近代化思想。它所表现出的涵泳深湛、所度恢弘的复合性思维.它所洋溢着的近代国家理性、社会前瞻意识、化兼取精神,它所展示的外察世界、内审国情、求索“循常”和“超越”的振兴中华的道路,及其具有“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训致于大同”的伟大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面历史明镜,留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沉思。  相似文献   

10.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象征 ,但又树立了近代西方城市的模板 ,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租界是西方列强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基地 ,但又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因素 ;租界既是殖民侵略的桥头堡 ,又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在落后的封建中国的窗口。租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 840~ 1 91 9年的历史视为“中国近代史”。 1 997年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指出 ,把 1 91 9年以前的 80年和这以后的 3 0年的历史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 ,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完全赞成。但本文为叙述之方便 ,依然沿用传统的观点 ,此为说明。众所周知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向基本上表现为两个问题 :一是实现民族独立 ;二是实现近代化 (也叫现代化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有专家认为 ,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民族独立其实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已经证明了 ,即使那些…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近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九十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交替出现,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列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又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际进程先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学习和了解西方教育制度,最初主要是经  相似文献   

15.
张人健 《历史学习》2002,(12):14-15
《历史学习》2001年第11期刊登了杨思冰先生的文章《太平天国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该文写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索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按照该文逻辑,中国人民为了近代化这个主流,就要接受“屈辱”,任人宰割,任凭侵略者掠夺、鲸吞、瓜分……因为这是近代化的必要代价。而抗争则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会阻碍近代化这个主流的进展。所以,作为近代最早掀起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  相似文献   

16.
⊙从近代化角度审视近现代诸问题传统的近现代史是以革命史为线索。这就把人们的思维限定于“阶级路线”、“革命与反革命”等框框中。近年来以近代化标准审视近现代诸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且沿着科学、宏观方向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主要特征是从“近代化”角度认识分析历史问题 ,而不把中国近现代史视为仅仅是一场“革命史” ,从本质上讲就是以生产力标准分析评价历史的发展。以如下事例说明 :总理衙门。如果我们单纯把总理衙门置于西方列强侵华和清政府反动统治领域考察 ,很显然 ,结论是 :适应西方列强侵华需要 ,总理衙门的设立体现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化指的是中国人民通过自觉奋斗 ,创造出有利于在近代世界潮流中生存下去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生活方式及其文化要素。近代中国历史经历了两种不同的近代化运动 ,即清政府领导的近代化运动和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与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密切联系在一起 ,并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平衡性 ,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起的八旗禁卫军、淮军、湘军、练军的洋枪洋炮装备和洋式操练;发展于80年代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全面推进于9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编练之新军(“北洋则有新建陆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内的近代化的进程,同时又受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程度所制约。近代中国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学习西方,拯救中国的问题,而学习西方的首要前提则是正确地认识西方.能否正确地认识西方,不仅关系到如何对待西方的问题,而且还影响着整个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近代中国人开眼世界、认识西方所走过的历程品艰难曲折的,这一艰难曲折的历程既集中体现了中国固有文明的保守、排外与坚固,也正好从一个侧面预示和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步履维艰.因此,回顾一下近代中国人开眼世界、认识西方所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