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学术界偏重于两个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认为实践,本文认为这只是给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方法,真正解答人的本质应以“现象学的释义学”的方法去解释这一问题,即问一事物不在于问某一事物是什么,而在于何以是,那么相应的人的本质问题回答就相应回答人为什么有存在和发展这样的问题。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正是人的需要的存在才产生人与社会价值系统、人与社会物质条件制约的矛盾存在。人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人性的恢复就是要改变人的物质性需要在需要系统中的统治地位,使人的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并存。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人,但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教育过程异化和教育管理异化等现象,造成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导致教育出现竞争化、功利化和技术化倾向。要改正这种倾向,就必须回到教育是"影响"人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其"影响"效果,而不是让教育背负上过多的职能,成为"异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质深藏于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之中,它是教育学中的哲学问题。哲学观不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思想。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就会制定和执行不同的教育方针、政策。一、教育本质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因 (一) 争论各方对“本质”的概念不明确。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事物在同别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几十年来争论迭起。本文阐释了教育的基本概念 ,从新的视角对教育的本质进行再认识 ,简介并评说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领导的本质是激励”是对领导活动诸要素和领导过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它的提出恢复了激励作为领导本质的地位,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了领导客体地位上升的现状,符合现代领导活动发展的趋势;领导本质激励论不是对领导本质服务论的否定,而是对其做出的领导学解释和实践层面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领导的本质是激励”是对领导活动诸要素和领导过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它的提出恢复了激励作为领导本质的地位,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了领导客体地位上升的现状,符合现代领导活动发展的趋势;领导本质激励论不是对领导本质服务论的否定,而是对其做出的领导学解释和实践层面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黄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9期上发表了《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一文。 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教育本质进行论述: 第一,教育的概念,可否概括为:教育就是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使人在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什么"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话题,从上层建筑说到生产力说,再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说,今天教育产业化、教育民主与公平等问题又为其增添了新的内容,乃至出现百家争鸣之势.但是这些争论都离不开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三边关系.分析与解读这组复杂关系,对于认识教育本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既是社会生活的永恒的和普遍范畴,又是历史的范畴;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极普通,又是极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首先表现为劳动和社会关系。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其次,需要也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又是一个丰富的范畴,它包括人的物质需要,也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由此还决定社会关系。再次,人的最深层的统一的本质,就在于人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人作为一个类的本质应该具体表现为:人的自为性、意识性、社会性、历史性、主体性。而这几个方面的充分发展则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来反映的,只有在现实的实践创造活动中,人的本质才能得到现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有关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就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和个体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继承等方面的关系,从概念到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创新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党生 《教育探索》2005,6(3):10-11
在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对创新教育本质的认识:创新教育的本性是人的内在精神的提升,创新教育的追求是受教育的人生幸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创新教育的选择是创新型人才的自我实现.创新教育的策略是受教育在知识创新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本质是教育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教育本质,关系到能否正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否正确处理教育与各方面的关系、能否妥善地解决教育工作中许多实际问题,总之,它关系到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长期坚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本质问题。这对于批判教育“超阶级”的资产阶级教育观,对于批判唯心主义教育思  相似文献   

13.
在美学史上,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司芬克斯之谜。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一充满健力的问题,在两千多年前的对话体论文《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写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古希腊著名的诡辩家希庇阿斯讨论什么是美。在讨论中,他们一共给美下了四个定义:“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使每样东西恰当的就是美”、“美是有用的”、“美就是诉诸听觉和视觉产生的快感”。尽管他们给美所下的定义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的讨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少从他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烟烟光辉,并且给后人在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首先应搞清楚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地阐明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极端重要性,从而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因而是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点的唯物主义,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以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为特点的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所以,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曲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原意,把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社会主义走过的道路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历史,是否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取决于人们是否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要求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无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选择的认识,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在此,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就成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本质的问题是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有关教育本质的研究,从古至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教育本质的相关争论,从词源释义入手,结合教育现象试论教育本质以及认识教育本质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体系。学科的知识形态是学科的核心,学科的活动形态是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的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是与学科的知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有联系的非本质属性。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和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改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关于素质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十多年,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本文针对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存在的模糊认识,从分析"素质"、"教育"等基本概念入手,对素质教育的本质以及素质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组成部分的归属与本质的讨论,是认识教育整体本质的基础。教育本质是宏观教育本质与微观教育本质的辩证统一,是具体教育本质与抽象教育本质的统一。教育是一种以经济制度为基础,以政治制度为主导,由社会诸要素共同决定和影响其目的、内容、方法的,并为社会整体服务、培养人的相对独立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