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999年是喜迎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也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1899-1946)先生诞辰100周年。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李海鹰作曲)这支《澳门》歌的词作者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澳门》这支歌便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爱国诗篇什子之歌》的首章诗篇。诗人将《澳门人《香港人始湾》、俄海卫》、《广州湾》、…  相似文献   

2.
落叶归根情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由童声演绎的《七子之歌》吗?它曲调动听,歌词感人。歌词来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其余六篇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七子之歌》伴随澳门回归被国人广泛传唱。那么《七子之歌》出自何人之手呢? 原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把当时与祖国母亲失散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喻为“中华七子”,并用血泪之笔写下了呼唤骨肉团圆的《七子之歌》,《澳门》是其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发表于1925年7月,那么“中华七子”是如何被掳走的,最终归宿如何呢? 澳门:是最早被列强掳走的骨肉。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原属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  相似文献   

4.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祖国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70多年后,《七子之…  相似文献   

6.
[指导老师点拨]我在点拨时告诉小作者:《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应充分展开联想,抒发听到《七子之歌》之后内心激荡着的爱国之情。《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诗人用第一人称,模拟子女对母亲热切呼唤的口吻,写出了离开母亲怀抱的子女盼回归的情感。作文要以《七子之歌》的诗句作为主旋律,充分写出这个情感。作文要写澳门被占领的情景,澳门同胞的苦难与斗争,澳门回归的曲折历程,要写出中国人扬眉吐气迎回归的壮志豪情来。【精品作文展示]晨钟惊醒了北国冰冻的河床,暮鼓震撼着南方沉寂的原野,微风吹送来如泣如诉的《七子之歌》,…  相似文献   

7.
感受眼泪     
今夜依旧。人也朦胧,影也朦胧。只是,今晚的月色如带着淡淡忧伤的泪水,而那月儿却早已是泪水迷蒙的泪眼了。窗台上摇曳着一支烛,那荧荧的烛火无奈地摇曳,流下淡淡的烛泪,渐渐地凝固,仿佛偶尔驻足的流水,恰似刚出炉的鲜奶面包,更像质朴的汉白玉雕。“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望着窗台上的那支烛,我不禁吟诵起这首诗来,我想到了那位伟大的民主革命诗人闻一多,想到了他拍案而起的那一份坚定,想到了他挥写《死水》的那一份潇洒,想到了他《七子之歌》唱出的那一份赤子之情……我想到许多,思绪驰骋,目光却定…  相似文献   

8.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随着澳门回归祖国,一首改编自现代诗人闻一多诗作的歌曲《七子之歌》在港澳与内地广为传唱。如果你看过这首歌的MTV,你一定会对歌曲的领唱———那位来自澳门的小姑娘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叫容韵琳,今年九岁。如今,要想采访小韵琳并不十分容易。自从她唱过《七子之歌》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当地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对她进行过采访,小韵琳的父母为了她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开始严格限制小韵…  相似文献   

9.
《断章》是一首精简的短诗名作,由于这首诗的精炼和含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释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义着重表现在后两行诗中的“装饰”词上,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1]。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旧元夜遐思》一诗情境(A爱B,B爱A)的拓展,甚至是反拔,B爱C,而A爱B;B想念C,而A想念B。诗人也许想说:诚然我很爱她,可是,如果她爱的是别人呢?这就把诗人在爱情上持‘矜持‘态度的原因,无意识地透露出来了。[2]还有人认为“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的‘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0.
美点赏析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诗人。和惠特曼一样,被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而她没有惠特曼幸运,她终身受到冷遇,她的诗歌天才直到二十世纪才被世人公认,生前她只发表过七、八首诗。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例如:《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难点指津《造一个草原》、《暴风雨夜,暴风雨夜》、《如果你在秋季来到》、《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但愿我是,你的夏季》……狄金森的诗“题”都是开头第一句——这是后人…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两株诗苑的琼花:《红烛》(1923)和《死水》(1928)。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如《荒村》;有对劳动人民苦难道通的同情,如《飞毛腿》;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汇歌,如《青春》、《红豆》;有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颂,如《雪》、《秋色》等。但始终振动干闻一多诗中的主旋律,则是高尚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朱自清极赞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红烛》集中的爱国诗…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1900—1977)与我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电感应,也许是前者的著名诗篇《公园里》“克隆”了后者的《登幽州台歌》,也许是伟大的诗人对大千世界均有一种近乎单一时空的哲理沉思,两首“相隔了千年后的美丽”的诗在我脑海中“邂逅”,印证了当前很时尚的一句名言:“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13.
[指导老师点拨]这次大赛的举行,正值澳门即将回归之际,因此,我班姚伟同学选择特当我听(七子之歌)》进行作文,很有深意。从作文的题目来分析,《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强调的是“我”听《七子之歌》后的感受。应从哪方面组织材料呢?我首先给姚柿同学分析这首歌的内容。《七子之歌》,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澳门”比喻成祖国的儿女,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哭诉:“我要回来,回来……”祖国母亲时刻渴望澳门回到自己的怀抱,并且时刻努力争取澳门顺利平安地归来。因此,作文时,小作者直接用第三人称“妈妈”来倾诉祖国母亲盼澳归来…  相似文献   

14.
【原词】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母亲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赏析】《七子之歌·澳门》的歌词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子之歌》将七块被帝国主义掳夺的土地比喻成失去母亲的儿子。它字字血、句句情、声声泪,凄楚悲怆,动人心魄。而我们选的这篇——《七子之歌·澳门》又以拟人的手…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四篇课文六首诗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内容提示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2.《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这首诗便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  相似文献   

16.
《同谷七歌》是杜诗中闪耀着卓异光彩的重要作品,在抒发乱离之伤感时生成了特有的有我之境,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但《同谷七歌》生成有我之境的环境因素、心路历程、情感内涵等诸多因素,未引起今人应有的重视,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思乡之歌中的一首。余光中是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后任大学教授,主讲英文诗及现代文学。著有诗集多种。《乡愁》选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这首诗精短却不乏韵味,在鲜明的意象中寄寓了诗人炽热深沉的情感,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无邪童心     
老诗人圣野在《诗的散步》中说:“在诗人的心的蔚蓝的天空上,总是飞翔着一只小鸟,这鸟就是童心。”在小学生的心底,有一支支动听的歌,这些歌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它来自于我们的率真无邪的天性,缘起于我们的童稚、童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一首唱不完的歌,生活的歌又是一首绝妙的诗。歌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生活,炽热地抒发情感,具有极强生命力。如“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这首震撼人心的《松花江上》历经半个多世纪,人们久唱不衰;“团结就  相似文献   

20.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澳门回归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七子”是什么意思吗?(“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等七处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是“七子”之一,1895年被日本侵占,但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梦寐不忘,一片赤诚。“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唱出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祖国的儿女对母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