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报民生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所在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佳友民情工作站”,开通了“佳友民情快车”,报道的重点是“话民生、汇民情、解民忧”,在大力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下,民生报道如何更好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并在快中求实、快中求效?  相似文献   

2.
当前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报的民生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工作站”,开通了“佳友民情快车”栏目。报道的重点是“话民生、汇民情、解民忧”,在大力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下,民生报道更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并在快中求实、快中求效。  相似文献   

3.
陈洪标 《新闻实践》2011,(12):26-27
“佳友民情工作站”是浙报集团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工作站重点报道民生事件,围绕“话民生、汇民情、解民忧”,坚持新闻工作者为民办实事、为百姓分忧的职业精神。作为工作站的一员,在“走转改”活动中,有三个方面让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信息窗     
宝鸡日报《昨日直击》新闻快车直击大街小巷徐文焕 本刊讯从今年4月份开始,省宝鸡日报在头版开办《昨日直击》专栏,刊发记者乘“新闻快车”捕捉的鲜活新闻,深受广大读者和群众欢迎。 宝鸡日报为了提高党报的时效性,于今年4月初,在认真策划和筹备的基础上,将一辆喷有“新闻快车”字样的面包车开上街头,穿行于宝鸡大街小巷,接受群众投诉,倾听群众呼声,快速捕捉新闻。近 两个月以来,《昨日直击》专栏刊 发20余期,发表新闻40多篇 (幅)。这些新闻在报道全市经济 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新鲜事的 同时,正确开展了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报纸受所处环境的制约,舆论监督常常是“力不从心”,群众形象地说:“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死老虎多,打活老虎少。”但2003年《南阳晚报》的一篇曝光报道,就打死了一只“活老虎”,不仅改变了群众对地市级报纸舆论监督力度的看法,也引起了南阳晚报人的思考,被南阳报人形容为一次“新闻事件”。时至今日,这篇报道对南阳报业所产生的冲击波仍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6.
马年新春,全国新闻界都在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很多朋友碰到我,都问浙报集团佳友民情工作站的记者是如何走基层的?我可以说,我们真的是"马上"过的年,马不停蹄地走!我们民情工作站5名记者,上了高山、进了农家,访了贫、问了苦,尽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动员社会各界向他们伸出援手、献出爱心.大家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过上快乐祥和的幸福年.我们用辛劳的脚步和手中的笔,实践了佳友民情工作站"新闻为民,与您同行"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工作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1996年以来,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写和编发了大量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报道,其中有七篇报道获全省、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面对问题,敢于监督。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就“群众对媒体的信任与满意度”问题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群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有74.8%的群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有51.7%的群众表示不赞同关于“媒体的批评报道有时候也过火了”的判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和呼声。张扬真理和正义,抨击谬误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鼓”与呼应是同步的。“鼓”是正面宣传,“呼”是指舆论监督。作为一名通讯员,也应像专业记者那样,除了抓好新生事物的正面宣传报道外,还应该把住分寸抓反面事例的批评报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去年6月中下旬,我在下乡作农民负担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公安部门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超标准收费。经多方调查核实后,我采写了一篇《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价格”是多少?》的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这篇来信稿分别被《湖  相似文献   

10.
1998、1999年,我采写的两篇舆论监督报道《小康乡农民为何负债累累?》(与人合作)、《农民被判玩忽职守罪李宪清冤蹲号子三十月》分别获得当年“陕西新闻奖”通讯类二、三等奖。这两篇报道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擅自加重农民负担的礼泉县北牌乡党委书记、乡长被免去了职务;冤蹲号子三十个月的吴旗县农民李宪清最终获国家赔偿40万元。从这两篇获奖作品看,我觉得从事舆论监督的新闻记者一定要精通法律,要以一种执着的精神维护法治(“法治”不同于“法制”,是相对人治而言的)。 舆论监督是与法律监督、行政监察等共同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12.
这次受部门之命,随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检查组赴鄂东南片采访,回来写了“‘三乱’见闻”7篇,相继发表后,据说社内外反映都不错。 这一系列报道,之所以受到好评,我以为,并不是因为文章本身写得多么好,而主要是因为党报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纠正不正之风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效果。省纠风办的荣肇隆处长说,这次省报连续系列报道之后,才真正产生了反响,把咸宁地区都给“耖动了”。省交通厅监察处处长曹佑根说,他每一篇都认真看了,“写得实在、精悍,写得有水平、有份量。” 这些都说明:党报强化“舆论监督”功能是深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3.
杨坚 《新闻实践》2004,(6):13-14
今年1月至4月,乐清日报先后刊发批评性报道40篇(包括追踪及后续报道),舆论监督的力度明显加大。这些批评性报道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欢迎。 一、找准舆论监督突破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一,将舆论监督的突破口,选择在以下两方面的结合点上:一是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比如,2月  相似文献   

14.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青岛日报》报送的《“垃圾围村”亟须“解围”》荣获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至此,《青岛日报》自2020年以来,已有三篇舆论监督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青岛日报》于2019年2月组建舆论监督部,记者们以“邱正”作为集体笔名,开启了常态化舆论监督,截至目前已刊发500余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百姓急难愁盼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爬格子”以来,我除了报道各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成绩外,还经常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并产生了较强的舆论监督效应,因此,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与专业部门的调查研究有许多区别,其中一条重要区别是记者常常对人民群众的情绪作调研,反映并分析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以满足人们渴求这类新闻的欲望和党政部门掌握民情的需求。要正确地反映民情,应该做到既“扎”得下,又“跳”得出。这里仅就我参与的三次民情调研和三篇民情调查报告(分别被评为新华社一、二、三等好稿)谈点体会。必须深深扎到群众中去应该说这是老话。黑脸老包、乾隆爷为了体察民情不也微服私访了吗?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热闹了一阵,现在似乎有点趋冷。特别是那一段“告记者热”,它留给人们殊多思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觉得搞好舆论监督,对于继续更好地更深入地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辩证的特殊意义。报纸忽视、回避必要的舆论监督,只会使读者对“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产生困惑和误解,以至逆反心理,使报纸的党性、战斗性得不到全面发挥。何况正确的舆论监督令“民隐悉通,民情悉达”,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一种很有力的正面宣传,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和真诚支持。舆者,众也。顾名思义,舆论监督就是公众言论的监督,并不等同“新闻记者的监督”。它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媒介表达自己的呼声、意见、要求,为维护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为护维社会和公众利益,对党和政  相似文献   

18.
于川梓 《中国记者》2023,(11):52-53
<正>说起舆论监督,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批评”,经历了各种事件,了解了各行各业的问题,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采制了各式各样的报道,我才逐渐明白,舆论监督是“批评”,但绝不仅仅是“批评”这么简单。给每一方说话的机会在我看来,舆论监督报道是在共情与抽离中寻找一个“中间点”。共情,是一个记者与事件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地方报新闻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认为主要是:在加强舆论监督上,应改变“林黛玉身处贾府”的被动局面,大胆地开展批评报道。今年以来,各地方报都在探索加强舆论监督的报道,有的辟专栏,有的派记者到机关、部门现场采访,揭露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有的则抓住重大典型案例进行解剖,使报纸的舆论监督有了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必须着眼大局。做好舆论监督选题需要关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现大政方针政策在落实中出现的温差、偏差、误差,从“中央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结合处选择“靶点”。心怀大局声自扬,只有把报道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舆论监督才能产生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