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世纪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形象、这些内涵和形象依靠各种艺术形式传媒、解读和发展。21世纪"第九艺术"的出现使得中世纪文化得到一种全新形式的传播,这种传播更具时代性,更具影响力。"第九艺术"的交互性特点改变了以往单向的艺术表达,体现了新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变革。"第九艺术"的参与者主体是年轻一代,引进和开发"第九艺术"要注意对年轻一代的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2.
云阳教育已经站到了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校舍硬件建设重庆有名,文明礼仪教育是全国的示范基地。但是要真正实现云阳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抓内涵发展,特色学校建设是促进云阳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位于丹阳市区古运河畔,学校占地面积为54005平方米,现有9个年级、83个班级,是丹阳市目前规模较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求真"文化引领下,学校倡导"做真人,求真知,办真事"的文化自觉,秉承"对每一个孩子负责,让每一个孩子出彩"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现代化学校为总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重内涵"的适合的优质教育。学校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了全国群众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的传播输出。它的翻译既包括一种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语言与艺术形式的符号解读、转换,还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和重建。"语内解码"的过程是分析艺术作品"形"与"质"的关系,解读古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特质;"语际转换"则是译者对于译品(古建筑艺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深度翻译"。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各界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宗教与政权的结合促成了新的艺术形态,神学融进社会结构成为了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的根基。这期间的艺术内容都根源于《圣经》,而形式趋于象征性表达。艺术内容与形式的限制使中世纪作品一度蒙上"黑暗"的面纱,但是根源自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中世纪艺术实际上融合了东方美术的特性并吸纳了多种地域艺术形式,从而发展出独特的艺术体系。形式与内容的限制促使中世纪艺术孕育出神性的色彩观念与艺术家独特的制作手法,金黄、黄色作为基督教文化"神性特征"在中世纪艺术作品中被大量的运用。从绘画中的金黄背景到教堂彩窗折射出的黄色光芒,黄色元素的运用无疑是中世纪艺术的一大重点,它反映出整个艺术体系的时代侧重点与精神内涵,这点在中世纪东拜占庭帝国艺术体系中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
"补白"是编辑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对文字的增删、版式设计和其他艺术处理的方式,对版面空白处进行相关处理的过程."补白"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深沉价值含量的文化"的创造性劳动."补白"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功底,是为学报做"锦上添花"的工作,是对编辑人员职业能力的一种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是丹阳东门外一所亮丽的窗口学校。学校创建于1965年,先后被命名为城郊中心校、丹凤中心校、云阳第二中心小学,2012年更名为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就围绕艺术教育和作文教学两个课题进行教育研究,在办学中形成了"作文教学"和"艺术教育"两大传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余秋雨无疑是独特的,是个性的。如同《文化苦旅》"作者简介"中所说,余秋雨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是中国文化史学家,同时也是散文作家。虽然散文并非余秋雨先生最擅长的文体,但是因为他在艺术层面上深厚的积累以及对我国史学的研究和了解,使其散文非常的严谨、深邃,同时也略带有艺术的美感。基于此,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以期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着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艺术生活化"、"文化热"、"后现代主义"等热门议题为切入点,尝试反思当代文化艺术的种种误区以及主流观念及认识论的潮流,揭示当代文化艺术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对人文艺术内涵的梳理,呼吁人文艺术精神的回归,试图走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迷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此处的"内涵"除了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学校组织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直接改变组织成员的内在动机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弹性组织文化来改变现状,这种符合"美学特征"的组织文化,能充分表达学校的管理艺术品味,并且展示现代学校的形象.本文拟从组织文化作为切入点,针对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的构建,以及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美学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兴国山歌是我国南方山歌的著名代表,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当今兴国山歌的生存状态已发生较大变化,处于濒危状态。在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人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承载体和传递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过对兴国山歌传承人现状的调查,剖析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和传承困境,折射出兴国山歌的发展现状,这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理性认识与科学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重要意义和可行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几点构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可以共赢的观念;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游客体验与旅游产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内涵;营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体验环境;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体系;塑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旅游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价值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近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公众认识不清、传承人缺乏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障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地旅游开发,可以实现旅游、文化、经济三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政府、公众特别是传承人、专家、企业、旅游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艰苦创业精神,以两个"敢于"为特征的锐意进取精神,以两个"善于"为基调的开拓创新精神。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着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的统一,隐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彰显着深刻的开拓创新精神。弘扬西柏坡精神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有助于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繁荣。  相似文献   

15.
“羌巴舞”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它所蕴涵的文化本原十分浓厚。文章从原始牧业文化、狩猎文化、巫傩文化和崇拜心理学等方面揭示了其文化内涵。并通过对其文化本源的研究,使我们对“羌巴舞”这一人类重要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桐城歌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桐城的地方民俗和文化提供了依据。从桐城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服饰、饮食等物质民俗文化所展现的一幅幅风情画卷。其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挖掘。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孙玫璐 《职教通讯》2019,(17):14-18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断代失传、工艺创新瓶颈等传承危机。职业教育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式,在传承观念、传承主体、传承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学徒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如注重默会学习、充满人文关怀、学艺必精等。为此,梳理了传统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从师生关系、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发掘其对于职业院校传承非遗文化独特的养分与滋养。  相似文献   

18.
提线木偶戏作为泉州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旅游开发价值.但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线木偶戏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如能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人们的遗产保护意识,并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形成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原生民歌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原生民歌的传承是当今关注的话题。对原生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高校原生民歌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真与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