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的传统媒介已经到了救亡图存的境地。大多数的传统媒介都对目前的困境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焦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今天互联网的理解过于浅表化。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传统媒介的"低维"方式无法有效地管理和运作"高维"媒介的事务,精英化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未来基于互联网逻辑的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一定是具备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属性的"平台型媒体"。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马利近日在人民日报社内做了一次关于媒体融合的内部讲座,分享了她对媒体融合的理解。媒体融合怎么看?总的来说,国内媒体融合有模式:传统媒体借4助种模式:"借船"独立的网络平台,生产、分发、推介自己的内容和产品。比如,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上开设法人账号。"造船"模式:独立运营自己的新媒体,比如人民日报就推出了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一些传统媒体还涉足LED户外电子屏。人民日报的电子阅报栏现在全国已近  相似文献   

3.
文章聚焦我国高校IR建设发展和学科服务创新驱动力,提出构建"IR+学科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从融合的逻辑起点入手剖析其机理,提出构建"IR+学科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包括:双向互动,资源共建共享;效能支撑,融入科研管理;培育深化机构内部合作,拓展创新功能和价值;精准发力,提供决策数据支持;自我强化实践推广,逐渐形成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刘君荣 《东南传播》2020,(12):21-23
本文从"媒介融合""治理融合""以人民为中心"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主流媒体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路径和方法。文中提出了"媒介融合"要牢牢树立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观念;"治理融合"是落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现实路径;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是主流媒体从"媒介融合"走向"治理融合"的核心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主流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理念;群众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等观点,并得出社会治理的运行必须内嵌于主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台、电台APP等新型传播媒介,改变了以往广播节目单一的传播模式,这对于广播事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极大的机遇。本文主要从"互联网+"内容出发,深入分析了该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改革路径,对基于"互联网+"县级广播电台媒介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县级广播电台的经济效益,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凡 《新闻世界》2011,(2):66-67
在许多新闻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眼中,报业面对网络通信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走"报网融合"的道路是其必然的选择。本文通过比较网络媒体与报纸信息传播方式、新闻内容生产的不同,说明仍处发展阶段的我国纸媒,虽然为了发展要迎合媒介融合大趋势,但报纸的本来任务或者说信念不曾改变,即以严肃的硬新闻、深度的分析报道占领观点市场,生产对受众来...  相似文献   

7.
出版集团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我们应该尽快建立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出版集国内部得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传媒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不再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导,而是更加注重互联网的作用,逐渐从"+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本文针对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媒介融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转变思维方式,探索盈利模式,重视技术开发,坚守内容为王,以及适当进行体制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9.
王洪旭 《青年记者》2010,(11):14-14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3):52-56
"媒介即信息"的论断揭示了社会意指系统运作的基本规律,有其深刻的符号学隐喻。本文从符号与内容、能指与所指的运作逻辑出发,着重探究媒介与信息运作的内在规律,并将这种规律上升到整个媒介发展史的层面审视,发现媒介的演进实质上就是去媒介化的过程,即由媒介(能指)转化为信息(所指),媒介不断否定自己,转换为另一种媒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魏曦英 《东南传播》2011,(1):134-136
媒介融合情境下,报纸、网站联姻,打造"融"媒介,目的在于探寻报纸的数字化生存的可行性模式。报纸网站,如何发展?传统纸媒有数百年的采编经验和新闻生产模式,新兴的商业门户网站内容模式已然成熟,这些都为报纸网站发展提供了可宝贵的经验。但是如果缺乏适应"融"媒介的"融"思维,未能跳出思维的定势,打破旧有的格局和模式,报纸网站仍将处于发展停滞、影响力小、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  相似文献   

12.
“传媒+交通”的跨界融合能够产生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应树立“交通即沟通”“大传媒、小众化”及“创新为王、服务为本”的理念,以移动互联网为纽带,打造新型服务体系和内容体系,完善优化交通移动传播产业链,促进“传媒+交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科技出版融合大有可为,科技出版人在新时期应牢记使命担当,找准自己的优势定位,坚持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媒体,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本文列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融合发展探索实践,旨在给业界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红 《声屏世界》2016,(2):32-33
“互联网+”模式运用在播音主持领域,突破了以往电视主播只能通过所在媒体的音频、视频单一平台展现自己的局限性。“互联网+主持人”的模式开放、平等、互动,主持人通过网络、移动电视等多媒体平台,线上线下与受众展开交流,可以全方位展示自己。因此,“互联网+”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覆盖面更广,内容更加丰富,相应地,它对主持人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媒介融合背景下,“互联网+主持人”的发展思路应该怎样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大陆第一家“手机报”是2004年开通的《中国妇女报彩信版》。2005年,我国第一家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开通。至2006年9月,广东省手机报的用户总数已达到150万,居全国之首。《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舆论监督权力被广泛认同,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与之相关的“媒介审判”问题又摆在了新闻法学界面前。媒介介入司法过程,对司法独立与公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损害了司法的神圣。如何加强对媒介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媒介的行为,维护司法的公正和独立,保证我国司法体系良性发展与完善,成为新闻法学界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厘定媒介监督权力的范围,保证舆论监督权力的同时又对其进行规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关于纸质媒介未来命运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纸质媒介的忧虑是与新媒体的发展共生的.有人预测:50年后纸质文献将在主要国家退出历史舞台.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文献了.[1]纸质媒介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在网络传播来势凶猛的当下和不断发展的未来,纸质媒介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9.
产业化经营: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未来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下属 10个局所管辖的 242个科研机构率先转制为企业和科研中介机构, 2000年 5月,这 242个科研机构已全部完成工商注册工作,标志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此同时,国务院其他部门所属和地方政府所属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也将全面启动。作为科研机构有机组成部分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之下原为政府服务国有 (事业 )单位,在转制过程中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倍感竞争压力,生存日渐困难。面对冷热不均的市场,面对素不相识的同行,传统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只有走出计划的…  相似文献   

20.
依托主流媒体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地方频道完全有条件创新产品业态,成为相关产业链内连接各方的新平台。坚持一体发展、移动优先、科学布局、改革创新,在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从搭建平台、优化内容、创新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维发力,是地方频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