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有一次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来报社做讲座,他当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让我深以为然.张志安教授认为“无社交无新闻”,大致意思是如今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大家获取新闻的常用渠道,比如微信朋友圈. 与父母一辈盛行心灵鸡汤和养生大法的朋友圈不同,新生代的朋友圈确实是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尤其对新闻学子而言,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甚至还称得上是攫取观点的捷径.朋友圈里的教授学者、媒体老师以及同专业学生的分享和点评都是新鲜资讯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7月14日零点刚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张志安博士在新浪微博发帖说:院长胡舒立女士获颁2012"杰出新闻服务奖"密苏里荣誉奖章;而在全球10位获奖者中,"舒立院长是唯一的中国传媒人,也是唯一的新闻教育者".这个消息很快引起各方关注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核心阅读:对转型做新媒体的传统媒体来说,总要被靠什么赚钱所困扰,学术名称叫“赢利模式”,其实这只是商业模式的一个环节。内容转型和盈利模式是传统媒体转型路上的两只拦路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甚至认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最难的就是寻找盈利模式。新媒体如何盈利,笔者试从广告类、交易类和服务类三类典型商业模式的尝试来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4.
[访谈实录] 『出镜记者,核心不是出镜而是记者』 张志安、刘虹岑(后称张志安):《新闻调查》比较注重用记者出镜的方式来逐步揭开真相或者展现记者跟新闻当事人的"交锋".这种叙事方式具有怎样的优势? 王晓清:这个栏目是觉得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的元素在里面,那么表现起来在形式上会有它的优势.首先,两个人坐在那里谈话,如果说这两个人能够真正地对话,感觉这种交流是非常有魅力的.其次,一次交流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追问,如果这个记者是一个合格的追问者,节目把他(她)的形象、提问的内容都用镜头表现出来,这个对话就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5.
访谈实录 『打黑初期,对王立军的报道"既多又少"』 张志安、刘虹岑(以下简称"张志安"):能不能简单勾勒一下,你对重庆以及"重庆事件"的认识是如何逐渐深化的? 季天琴:2008年8月,我正式入职《新民周刊》.2009年7、8月的时候,重庆打黑开始.我没有什么法学背景,报道重庆可以说是躬逢其盛.当时,无论是重庆打黑还是薄熙来个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关注度都很高,这也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法制报道.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跨界到高校,在从前几乎就是一条"不可逆行"的单行道.能够自如地从企业"逆行"到高校的,只有极少数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张亚勤便是其中一位.就在不久前,由他担任院长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宣告成立.这是他加入清华的新身份.过往他的身份标签是百度总裁、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  相似文献   

7.
何华峰(●):<财经>杂志资深记者,负责互联网与风险投资的报道. 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博士. 先简单介绍一下你进入媒体行业的经历好吗?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2):26-26
张志安博士的新著<记者如何专业:深度报道精英的职业意识与报道策略>近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此书刚出不久,便被<新快报>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之一.  相似文献   

9.
微博的兴起正在深刻改变着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一片叫好的声音背后,却也深深地隐藏着负面效应。对此,张志安副教授就媒体组织和记者微博之间的关系和规范,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  相似文献   

11.
营明 《湖北档案》2006,(2):84-86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熊佛西先生诞生120周年.熊佛西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达19年,是上戏担任院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离世虽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上戏的师生对这位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爱.熊佛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导演和戏剧教育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家.广大师生都尊称他为"上戏之父".在上戏校园里,矗立着他的一尊铜像,铜像的对面,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建筑——"熊佛西楼",它不仅代表了对这位著名戏剧家的怀念,也是上戏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乔增武是山西永济市中医院院长。受命于危难,兴业于盛年。在1995年走上这个岗位之前,他还不满四十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主治医师,乔增武的医德医术就在当地有口皆碑。调任中医院院长后,他和一班人  相似文献   

14.
张志安主编的《潜入深海:深度报道30年幕后轨迹》一书,新近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该书深入、细致地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深度报道的实践故事和变化历程,以告别之事、启蒙之热、监督之惑、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06,(9):72-7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博士编撰的《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最近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  相似文献   

16.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编     
博客应用与调查性报道写作变革复旦大学林乐心、张志安在2010年第5期《新闻实践》刊文,认为博客应用带来调查性报道生产变革。在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18.
吴汝纶一直在深州、冀州等地任州官,在此期间他极为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冀州,他与自己莲池书院院长、同学派的张裕钊学术联系十分密切,这为他入主莲池书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闻通讯》2010,(4):64-64
作者:张志安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定价:35.00元 深度报道是新闻产品金字塔的顶端,也是传媒内容竞争的利器,更是记录历史、揭示真相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人说过:一件小事有时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一生。对他来说,一件“坏事”竟使他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75年,27岁的彭登杰在新疆石油管理局研究院当秘书。一次,他为院长起草了一份讲话稿,院长浏览后竟当着许多人的面将材料摔出老远说道:“这能代表我堂堂留苏学生的水平吗?”当时,彭登杰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正是这一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