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对重庆酉阳河湾村摆手舞保护的持续跟踪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性发展,这既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发之本质规律,更是保护之根本方法,主要表现在:1)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从冲突走向融合,相互嵌合无限渐进循环式发展的通融逻辑与表象;2)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发展,正好回应了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生存发展的本源性载体和内涵性、原真性、生态性和本土性等诉求。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中:1)应与民俗文化变量通融发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文化的活动开展、挖掘与整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相互丰富与发展;2)应与人口变量通融发展,保证必要和足够数量的传承人和族群,并始终把民族传统体育融汇贯通于“人”即民族居民的发展中;3)应与自然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维护好自然地理生态概貌,构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空间地标,并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融入、彰显其“人”与自然的情怀;4)应与物态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保护好村寨风貌、器物图文等,将民族传统体育符号植入物态变量中。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世纪以来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举步维艰的态势,其表现出的特征为:短暂的热闹,阻挡不住存在空间的萎缩;表面的繁华,遮蔽不住生存状态的凄凉;形式的保留,掩饰不住文化根底的流失。继而就其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理论论述。指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树立“文化第一”的原则;必须以“传承创新”为动力;必须以开发“存在空间”为己任;必须以“系统联动”为手段。只有将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视为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成果来对待;只有将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当作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事情来操办,只有将其提升到弘扬民族精神,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来认知,才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继承、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播学视阈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生命力,关系到其文化整体的实现;传播影响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解读,并重塑着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选择。传播生态的改变造成的文化传承结构的失衡、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文化传承功能失位与价值迷茫、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重构,必须明确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强化其社会责任,努力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建构的空间,在加强信息监管的同时,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文化引领功能,努力建构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体育主流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也应积板融入这一潮流。但“融入”这一潮流,则必须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足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既要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又要符合现代体育文化基本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进行科学论述,得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构建与现代化元素的断层;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空间失意;“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现象的沉睡;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对外来体育文化的假象模仿;“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系统化构建;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政府机构的主导地位;回归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开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外来体育文化元素,保持其真性接轨;重视“活态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摘要: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不仅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来探讨体育领域的法律问题,还十分关注文化哲学的理论影响。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哲学的方法,以文化哲学介入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生活、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1)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实在”的社会活动;2)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基于“文化规则”的模式建构;3)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4)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5)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体现。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以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自信力、传播力和创新力组成;提升齐鲁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策略有产业化策略和现代化改造策略,前者主要从与旅游产业联姻发展模式、品牌战略模式两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后者主要从竞技化模式、学校化模式、生活化模式几个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研究结论认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其文化价值远远超越强身健体层面,因此对齐鲁民族传统体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研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提升齐鲁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1.
广东体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广东优秀的体育文化资源是广东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所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果的结晶,是广东社会的重要标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广东优秀体育文化不仅推动了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丰富和充实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其所蕴含的时代精华、教育思想和创新精神是培养优秀体育新人的优质资源.将广东优秀的体育文化资源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协同育人,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体育强省、实现广东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能为健康广东和幸福广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宝贵基石.  相似文献   

12.
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从其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村落体育文化作为农村特有的文化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拥有村落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体育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民身心素质提高意义非同小可,发展农村体育非常必要;奥林匹克思想是以西方文明为基础的先进文化,随着我国加入奥运大家庭而广为传播,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奥林匹克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整合,农村文化环境的改变,广大农民对奥林匹克思想的逐渐认同,奥林匹克思想在我国农村体育中的文化功能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进行了界定,进而从文化学的视角对体育文物收藏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文物收藏是一种贴近社会文化生活、以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为功能旨趣的文化现象。文章从社会文化需求、收藏文化传承、体育事业发展与国际体育收藏经验启示等四个方面指出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剖析了体育文物收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发了体育文物收藏所具有的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体育文化传承创新、拓展体育文化研究视域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多元化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文化进化为基本视角,以人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价值指向为主线,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对休闲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兴起作了多层面的分析,确立了休闲体育的文化立场,为认识休闲体育提供了哲学基础。对体育的发展阶段作了历时态的划分,从文化形态更迭的意义上说明休闲体育的出现是体育意识还原和价值回归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阐述了以人为本,融入生活的现代体育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对新疆喀纳斯景区现存的图瓦人体育文化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图瓦人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价值观、自然条件、经济方式、社会体制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地区民族体育的文化模式及类型,指出了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当先的农民体育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农民传统文化对体育发展束缚的剖析,提出发展农村体育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的观点。据此提出了帮助农民树立正确体育观,文体结合,让农村体育在文化的孕育下健康成长,持久广泛深入地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等农民体育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之后,中国竞技发展的目标抉择应当由"金牌战略"向"文化兴体"跃迁,由此我国竞技文化建设这一课题凸显出来。对竞技文化的内涵和我国竞技文化的存在问题展开分析,进而从竞技文化的思想层———竞技思想文化,方式层——竞技方式文化,和器物层——竞技器物文化三个方面,系统探讨推进我国竞技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