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名是一类特殊的词汇,地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科尔沁独特的地域文化集中体现在作为语言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在科尔沁土语中,很多地名与农耕定居生活方式有关,但还有不少地名保留了传统游牧文化及旧时喇嘛教的痕迹,甚至我们通过科尔沁土语中的地名也可以了解到从前的科尔沁地区良好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它是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复合型的文化。科尔沁文化是在蒙古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具有多元型特征。科尔沁文化在积极吸收、融合异文化精华,更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型特征。科尔沁人们不但有英雄的性格,还具有忧患性格,英雄忧患型特征是科尔沁文化深层复杂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以科尔沁为书写对象的散文是值得注意的艺术存在.《情满草原》通过对科尔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的叙事,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既富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活力的科尔沁形象.经过作家们的慧心建构,科尔沁已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被赋予了文化的、历史的内涵,有了内在的精神气韵.科尔沁散文成了世人了解科尔...  相似文献   

4.
杨文 《今日教育》2006,(11):46-47
艺术与文化相依共存。艺术是社会文化中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求真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追求。艺术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觅取原型,并以此作为自己常用的一种艺术构型方法。艺术是对生命的思考,文化的沉淀。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展现于作品之中。艺术与文化是共生的社会精神现象。儿童艺术是艺术构成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儿童的精神风貌体现在他们稚气而拙朴的作品中,我们的文化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价值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司化 《平原大学学报》2005,22(5):124-126
艺术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渗透可以说在建筑的发展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将各个时期的不同艺术文化通过建筑渗透其中,以至于建筑将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承下来。因此,建筑也就成为反映历史、反映社会的有效语言,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渗透方式、过程及关系也就成了我们研究发展建筑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同其他文学一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艺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存在,反映了明清两代的社会百态,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愿望,也传播了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高等师范院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必须面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培养高文化素质的跨世纪合格的中等学校师资。如何培养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几乎全球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大力提倡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成为高等院校培养高文化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音乐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对人们的心理内化、个性养成、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活跃人的大脑思维,提高智力,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8.
以蒙古族为主体。蒙汉满等各族人民紧密相连或融合.共同创造了科尔沁历史,也共同打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尔沁文化。胡仁乌力格尔和科尔沁叙事民歌是在蒙、汉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很多农耕文化的印迹。本文就汉文化对科学沁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图像与文化、社会、政治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与其说图像是被"创造"出来的,不如说是"制造"出来的,其中的艺术形象并非艺术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有现实社会依据的,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产物。而女性形象作为一种视觉图像也成为了一个反思社会生活的符号代码。女人社会地位的变迁从中国的20世纪到21世纪大致经历了五四时期、解放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四个阶段。女性作为艺术母题,是艺术家表现个人意识、情感的载体,始终与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倾向密切相关。无论是"铁姑娘"还是"超女",不可避免地都被贴上了"政治"的标签。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主导力量的政治对艺术无疑具有支配地位,同样,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文化也成为政治变革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溆浦喔喝灯舞的保护研究——从文化景观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具有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文化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近年来,寻根非物质文化掀起了一股热潮,中国的民间舞蹈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溆浦喔喝灯舞蹈文化为个案,对其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主要分析了喔喝灯舞的概况和保护现状,并从文化景观角度提出了保护措施,以期保护民族文化及民间舞蹈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象形字"女"字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表达了先民对于女性的朴素审美,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语言的创造和使用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思维和文化情况。在对"女"字构形中存在的文化内涵考察时发现,在造字之初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认为"女"字反映了造字之初对女性的歧视是后人的主观臆断,缺乏考古凭证,更是父权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蒙古人之冠帽本是御寒挡风的实用之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在保留其实用价值的同时,大大拓展了其审美的价值。蒙古族男性所戴各种造型的冠帽和蒙古族女性的罟罟冠,不论款式造型、材质饰品,均是蒙古族冠帽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蒙古人对于自己冠帽的装饰,在此可见一斑,且这种重视冠帽的民族习俗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6.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特定时代文学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的存在是以特定的社会之“现代性”为前提,两者维系着一致或相悖的联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文学的“现代性”是替特定的“社会制度”编制意识形态的话语;它与特定社会的产生具有“同源性”和“同谋性,”以及抵制和消解等多层关系;而且文学的“现代性”本身就内含其特有的二重特性,其起落消涨又是一个相互“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决定了不同时代文学多彩纷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三"是一个普通数字,但它不仅具有一般的数学和语言学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既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又体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反映了许多现代科学规律的特点,与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真挖掘"三"的文化内涵,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从迷信禁忌、动物禁忌、颜色和饰物禁忌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人类社会复杂的文化心理,从而说明非语言禁忌符号与灵物崇拜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邵南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107-109,137
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在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而就要分析当前影响居家瞻养难度增加的几个因素,并改善居家瞻养质量.建立现代居家养老的新形式——“亲情社区”。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