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爱萍 《中学文科》2009,(7):131-131
《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2期登载了河北郭朝霞老师的文章《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郭老师撰文指出,路瓦栽比玛蒂尔德更虚荣。对于这一新解,笔者不敢苟同,想与郭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
肖璐 《新读写》2012,(11):41-41
“什么?……”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百万法郎吧?”  相似文献   

3.
2008年第2期《语文教学之友》刊登了郭朝霞老师的《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一文。读后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又觉得分析论证不够严密,特别是结论无法让人接受。浅见叙述如下,以求教于郭老师及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作《项链》中,路瓦栽先生常被人所忽视。而笔者却认为路瓦栽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文章主要从他对生活的满足、对妻子的挚爱、对他人的诚实守信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路瓦栽的形象特征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单晓丽 《课外阅读》2011,(1):179-180
对《项链》中人物的分析,人们往往只关注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而忽略了站在其身后的丈夫路瓦栽先生。事实上,没有路瓦栽,便没有这个故事;没有路瓦栽,也没有玛蒂尔德日后的成长。路瓦栽看起来默默无闻,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高中第四册《项链》一课后安排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作者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是不是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的原因?”我以为,思考题把从文中引用的这话,说成是“作者认为”“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是不妥的,是违背了作者的原意的。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涉及“项链”,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44):18-19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在《项链》中不仅讽刺、鞭挞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同时也为默默奉献的路瓦栽先生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不是吗?因为爱,路瓦栽先生弄到了“很少发给职员”的请柬,得意洋洋地回家来;因为爱,因为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的不朽之作《项链》问世已有130年了。笔者在讲授这篇小说时,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对主题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同传统的说法--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有的同学认为路瓦栽和玛蒂尔德被拴在了同一辆战车上,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巩固;还有同学认为显示了玛蒂尔德坚强的性格和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更有同学认为路瓦栽夫妇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都显示出了诚实与善良的品格。甚至有人认为,追求人格尊严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当时,笔者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想法,认为这篇小说可能就是作者对自我人生命运的折射,即小人物如果犯了“大错误”,这个偶然因素会影响到人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李娟 《班主任》2010,(2):63-63
(一) 范老师:《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一文中,“以水沃面”的“水”是什么意思? 学生:冷水。 范老师:那么“以水沃面”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以成功塑造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而蜚声全世界。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集中体现了她的强烈虚荣心,她出身低下,却向往着过高雅和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这一点,已成公论,毋需赘述。值得探讨的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其丈夫路瓦栽就不爱慕虚荣吗?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结构美,主要显现于情节的曲折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讲得极为辩证。他认为,艺术美感“可借‘形象’来引起,也可借情节的安排来引起,以后一办法为佳,也显出诗人的才能更高明”。莫泊桑在描写路瓦栽夫人借项练参加跳舞晚会时,奇思杰构设置了悬念,从而使情节委婉曲折:一个偶然的机会,路瓦栽弄来个一张部长大人的夜会请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在《项链》中不仅讽刺、鞭挞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同时也为默默奉献的路瓦栽先生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文学长廊里的经典之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爱人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之上。  相似文献   

15.
路瓦栽夫人一夜风流,而得到的却是十年辛酸——项链丢失了。别的读者认为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幸,但我认为这不应该值得可惜而应该庆幸。项链的丢失,使路瓦栽夫人从虚无幻想回到现实生活中,使她生活得有意义、充实了。她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新生”。[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丢失项链,路瓦栽夫妇东借西凑,终于用三万六千法郎这笔巨大的款子买回钻石项链,还给了佛来思节夫人。债台高筑、倾家荡产之后,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假如她没有丢失项链,假如  相似文献   

16.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这篇作品写得既轻松又严肃,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缺少教训告诫。这对小夫妇不顾一切要跻身上流社会,但终因多舛的命运而徒增一生之懊恼、悔恨与沮丧。本文认为,路瓦栽这个小职员是一个比他夫人玛蒂尔德更值得人们深入剖析和仔细推敲的人物形象。作者不仅通过他妻子,同样也通过他本人讽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图浮华的不良品质。  相似文献   

17.
精巧的开头。“文似看山不喜平”,特别是短篇小说,如果一览无余,平平淡淡,那必然索然寡味。翻开《项链》,读者的心一下子便被抓住。小说开头就用连词“也是”,自然引起读者注意。初看起来这个“也是”的确令人费解:“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前文已有过相同的事物或情况,后文才能用“也是”,那么,路瓦栽夫人原先和谁一样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呢?”这势必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精巧的铺垫。关于假项链的三处伏笔,作者也进行了精巧的安排。路瓦栽夫人在一个青…  相似文献   

18.
张婷凤 《考试周刊》2011,(68):52-53
目前.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应达到的目标可用三个问题概括:生字词掌握了没有?书会读了吗?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认为.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第一课时更要扎实进行。现以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两篇课文《梅兰芳学艺》和《大禹治水》为例,谈谈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看似把焦点集中到路瓦栽夫人—马蒂尔德的身上,其实,在我看来路瓦栽在整篇文章中看似是一个小角色,其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执着、坚强、勤俭、耐劳、诚实、守信,从角色来看似乎是"小角色",但从做人来看他是"大人物"。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链》一文中的路瓦栽这一人物形象,以期待通过教师引导,使中职生对路瓦栽先生的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王颖 《成才之路》2011,(20):99-I001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认为,仅凭英国大学预备课程"高级程度"考试无法选拔出有潜力的学生。如今这两所大学在面试考生时会设计一些古怪题目,以挑选出有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学生。面试问题包括:你认为是否要为使用灯泡立法?你更想成为一篇小说还是一首诗?为什么我们让政治家,而不是让一家公司的经理们掌管这个国家?地理学科与《仲夏夜之梦》存在哪些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