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银氨溶液自身反应成镜做了探究,发现用浓度大于6%的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添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置于90~100℃水中水浴加热,能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银镜.设计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的实验,实验生成了银镜;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浓度几乎不变,认为甲酸没有参与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2.
甲酸分子中因含有醛基     所以具有还原性,但又因为甲酸的酸性较强,假如直接加到弱碱性的银氨溶液中,银氨络离子必将被破坏,使实验难以成功。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认为先用碱来中和甲酸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方法一:用固体KOH中和甲酸: (1)取1m180%甲酸,逐粒加入固体KOH使PH-10~12(用PH试纸试验)。 (2)取 1m15%(2-10%均可)的 AgNO3,逐滴加入1:4稀氨水,直至沉淀刚溶解。 (3)在所得的银氨溶液中加 3滴用碱中和的甲酸溶液,在80-90℃的水浴中加热约10-…  相似文献   

3.
一次课余时间,有学生问:“有机化学教科书中讲到甲酸时说,因为甲酸分子中有醛基,所以有还原性。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这些反应常用于甲酸的定性鉴定。但是,我们在实验室用甲酸与银氨溶液反应就是没做出银镜,在高中也不做这个实验,我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只是提到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配套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也没安排该实验,  相似文献   

4.
伍强 《化学教学》2016,(1):55-57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认为银镜反应中加人NaOH溶液有利于提升实验效果,并从乙醛氧化的过程和银氨溶液的成分两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6.
银镜反应通常使用银氨溶液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在碱性条件且水浴约60℃时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银;而北京卷高考题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取银镜,这说明银镜反应不一定在有醛基参与时才能进行。因此,笔者设计以下实验,旨在研究还原剂的种类、还原剂的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还原生成银镜的影响。一、实验材料1.实验选用的还原剂。笔者设计的实验主要选用含醛基的化合物,此外还尝试在氢氧化钠溶液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释银镜实验为什么用银氨溶液而不是直接用硝酸银溶液,通过计算乙醛在硝酸银溶液和银氨溶液两种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动势来判断反应的活性。解析了银氨溶液与乙醛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对银镜实验选用银氨溶液的主因提出了新的看法,即碱性银氨溶液能显著提高乙醛的还原性,形成缓冲溶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避免醋酸银沉淀生成,使银镜反应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1总述Na_2S溶液和FeCl_3溶液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将Na_2S溶液滴加到FeCl_3溶液中和将FeCl_3溶液滴加到Na_2S溶液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这一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杨超 《高中生》2009,(6):17-17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是同系物B.甲酸的性质与乙酸类似,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反应有碳氧双键生成,属于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成分的表述不够准确,从而导致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差和混乱。为了验证溶液的成分,纠正部分教师既有的认识,本研究从理论推导和实验两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得的银氨溶液的碱性、溶质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数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而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离子。囚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际上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问的互换反应。如果参加反应的电解质易挥发,难溶于水,难于向溶液中提供足够数量的离子,致使复分解反应有的不能发生。如果参加反应的电解质难挥发,易溶于水,  相似文献   

12.
一、乙酸和甲酸的化学性质探究式教学1.关于乙酸和甲酸的酸性特征的探究引导【问题1】乙酸和甲酸具有酸性吗?【实验探索】①在无水乙酸中加入少量金属钠,发生较激烈反应,生成氢气;②再向用水稀释后的乙酸溶液和甲酸溶液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结果石蕊试液变红。以上两个实验证明乙酸和甲酸可以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都具有酸性。【问题2】乙酸和甲酸的酸性有多强?【实验探索】①将一定浓度盐酸溶液等分为3份,分别置于3支试管中。向其中一份盐酸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发生激烈反应,放出大量气体,这是因为盐酸是强酸的缘故。②向另一份盐酸中…  相似文献   

13.
1.多元酸与碱的反应 如H3P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1)将H3PO4溶液逐渐滴入Ba(OH)2溶液中;立即出现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H3PO4+3Ba(OH)2=Ba3(PO4)2↓+6H2O,Ba3(PO4)2+H3PO4=3BaHPO4↓,BaHPO4+H3PO4=Ba(H2PO4)2.  相似文献   

14.
许多文献报道,Zn与FeCl3溶液反应一般得不到单质铁,我们对Zn与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反应作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对反应现象、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与Zn反应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卤素与水能发生两种平行反应,即置换反应和水解反应。笔者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阐明了卤素与水反应的实质受溶液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复分解反应几乎都发生在水溶液里,其实质是离子的重新结合.如果同一反应体系内存在多个复分解反应(指常见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那么这些反应会先后发生.一、在碳酸盐溶液和碱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酸溶液,中和反应优先发生例如,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里加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然而,我们向其溶液中滴加8至10滴酚酞试液,溶液虽呈现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简称异常现象).本文从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产物等方面来分析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和反应虽不属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在中考题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现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的有关疑难问题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1.指示剂与中和反应在中和反应的溶液中加入指示剂,是指示中和反应进行程度的常用方法.往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应边滴加边振荡,当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即为该反应的终点.例1在实验室用15 mL 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相似文献   

20.
李子栋 《衡水师专学报》1999,1(2):115-116,80
卤素与水能发生两种平行反应,既置换反应和水解反应,笔者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阐明了卤素与水反应的实质受溶液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