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劳动者,是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活动总是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的,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编辑活动离不开文化,文化在编辑的活动中得以发展.在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通过对文化的选择、组构、传播、积累,实现对社会文化创造性的贡献,从而使人类文化不断深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不仅是选择、优化文化成果的活动,而且是参与建设、整合与重构社会文化体系的活动。其在社会的文化继承、积累、创造过程中的实践表明,编辑活动是文化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在这一渠道中,编辑活动制约着文化传播的速度、方向和质量,以及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供需要求的满足程度等。编辑者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作为编辑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操作者,是通过具体的编辑程序和编辑行为来体现其对文化传播的调节、控制作用的,其劳动是促成大众传播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精神产品个体的认识和审美括动、逐件式生产、首创性和独创性的三个特点决定了精神产品必须经过传播才能实现其实用价值。编辑活动就是从众多的精神产品中选择出精品传播给消费者,这就决定选择是编辑的主要功能。这种选择是文化的选择、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4.
期刊编辑的文化选择与文化传播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编辑的文化选择主要包括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创新,而期刊编辑的文化选择活动对文化传播既有制约作用也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的21世纪,编辑一定要具有广阔开放的历史文化视野,纵向上,立足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和文明;横向上,胸怀世界,译介世界文化和文明。编辑一定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对内肩负起当代文化的建设使命;对外肩负起文化输出的战略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播人类先进文明。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历史的意义说,学报编辑是本职的主体;在人类文化建构活动中,学报编辑是作为社会代表进行文化选择的;编辑活动是使人类文化得以留存和传播的重要中介;学报编辑以别人的智力成果为原料,重新进行加工和生产,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7.
<正>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传播者,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审读和加工作品并使之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的活动总是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的,是人类重要的文化传播的活动之一。编辑对文化的选择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始终,并涉及到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编辑的文化功能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以其对时代文化命脉的深刻把握,促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和繁荣。[1]  相似文献   

8.
编辑是总结文化、传播文化和建设文化的积极的历史主体,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编辑承担着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积累和创新的使命,对社会文化传播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这要求编辑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辑活动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一方面,编辑活动要收集、判断所有文化产品中的精华,通过创造性的编辑活动,将其纳入传播渠道,使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已有的文化结构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车轮时,编辑活动就要兴利除弊,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观念,推进文化的革新,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从三方面阐述了编辑活动的文化建构功能,以期探索在我国改革开放所处新的历史时期编辑的文化特征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编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在当前就是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对社会主义文化主流的把握,恪守社会人文精神与人类的本性关怀,并将这一文化坚持实践于具体的编辑活动当中。编辑活动是一个充满积极性的文化选择活动,编辑主体依据自己的文化使命,对不同的文化产品加以甄别、判断,然后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有效地支持着当前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文化的传播者 ,编辑工作应当具备其基本的文化功能 ,就是通过实现文化与人的双向构建来促进文化与人的和谐发展 ,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所以编辑要表现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自觉意识 ,要具有崇高的文化理想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编辑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是人类文化建构的社会代表,这是编辑在对人类文化选择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主体地位。人类的一切思想成果,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利用一定的传播渠道和手段,才能保存下来,传播下去,编辑活动正是使人类文化能得以留存和传播的中介。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不是配角,从社会分工意义上讲,编辑是本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中心制”是西方普遍采用的编采运行模式,传入我国后,引起学者热烈讨论。“编辑中心制”在我国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编辑的中心地位不仅存在于新闻采编过程中,在文化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同样重要;“编辑中心制”是与“传媒消费主义”对立的,“传媒消费主义”与我国的国情不符;“编辑中心制”的实现是由“编采合一”到“编采分开”再到“编采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燕赵文化是燕赵地域文化遗产的全部积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文化源于黄色农耕文化、绿色游牧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燕赵文化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燕赵文化是“河北精神”的文化底色,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能够增强燕赵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河北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编辑活动即从旧有文化和新的文化中选择优秀的东西,缔构社会文化作为历史留给人类、流传世界。编辑活动有三大功能:参与缔构社会文化;传播社会文化;再创造转化。编辑的权力,按照政治的、学术的和经验价值的标准,代表社会选择文化产品,决定什么样的社会信息进入编辑系统,从而进入社会传播领域。编辑的责任,在编辑活动中,既要遵守社会为其制定的行为规范,又要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的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者化”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提法。文章通过分析“编辑学者化”提出的背景,编辑队伍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新时期对编辑队伍的崭新要求,肯定“编辑学者化”这一提法,对编辑队伍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与台湾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舞台。“九一八”事变后,在“树立科学的文化”“致力地方的历史”等学术语境影响下,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创办、出版学术刊物《福建文化》,传播海洋物质文明、海疆管理机制、海洋人文思想、海洋精神品格,建构海洋文化认同,培植民族自信力;并通过田野调查、公开讲演、学社沙龙、乡村服务等公共传播渠道拓展海洋文化知识的社会影响。其所倡导实践的“历史的眼光” “科学精神”“分而为之”的学术传播理念,为中国海洋文化“科学化”进程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和青年人成才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学术期刊的编辑是期刊质量的第一把关人,对稿件的选取、审理、加工、整理负全面的责任.学术期刊的编辑除了政治责任、文化积累和传播责任外,学术责任是其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实质是人类文化信息的物化。文化信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果。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社会实践的需要,不仅要不断地创造文化,而且还要不断地积累文化、传播和利用文化,即还要进行文化的再生产活动,这便产生了“文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文化信息文献化,以便于文化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没有文化,就没有必要创造文献,也就没有文化信息的文献化,文化信息的积累、传播和利用则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文献就具有了文化属性。下面我们从文献的物质形式与文献的内容两方面来探讨文献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贯彻“双百”方针对繁荣编辑事业的重要意义。全篇透过“双百”方针和文化发展和编辑活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双百”方针的文化机制和编辑工作的文化功能,说明了编辑工作正确地贯彻“双百”方针,就能有效地运用这一方针的文化竞争机制、选择机制和制约机制,来相应地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文化竞争功能、导向功能和整合功能,从而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编辑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