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国 《保定师专学报》2006,19(1):1-3,41
“人化的自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化的自然”产生后,物质和精神共同孕育新的精神。物质+精神共同决定新的精神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的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自然科学、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化的大自然"的描写在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比比皆是,大自然是隐喻的人间社会或者说是"自然化的人间社会",人物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显现英雄本色,自然的恶劣烘托出人物的崇高品质。进入90年代,随着书写环境的日渐宽松和个人意识的觉醒,知青题材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日趋接近本色,不再承载更多"宏大"意义,只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着重描写遭受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貌,警示世人,呼吁环保。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理解马克思思想历程的重要的文献资料,近些年来,研究的热潮从未停歇过。对于"被确定为抽象的,自为的,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的理解,引起了持久的争论。如何理解文本中的这句话,对于当代的实际又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成为我们要思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论自然观出发,从劳动主客体、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态劳动,用辩证思维把握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主张通过构建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科学来保障人类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生态性及合理性,这对于当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社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之上的美学流派,对实践美学的评价离不开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实践、劳动、异化劳动、自然人化、两个尺度等重要概念,刘大新先生靠摘引实践美学个别研究者的个别言论并未给实践美学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自然的人化”、特别是“广义自然的人化”的概念的哲学内涵,说明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尺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是美产生的根源与基础。同时,也阐明了作为自然人化的更高阶段和扬弃的人的自然化才是未来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人的自然化的审美表现形态的生态美是未来美学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辩证法和马克思“自然的人化”理论,试图对人类“明”与“化”范畴的异同及其进步程度,“自然的人化”的审美化的规定及其所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世界,乃至其历史进程和高度发展进行一般描述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8.
第斯多惠在对天资以及天资与教育关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论述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探讨了自然教育的教学原则,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化自然”命题曾以其特有的新鲜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理论热情,问题在于究竟怎样理解这个例题的真正涵义。考察“人化自然”命题要从理解和把握异化劳动逻辑的二重性入手。从马克思《手稿》的逻辑思路来看,“人化自然”是作为异化劳动逻辑的自然前提给予的。这个命题内涵着合理性与虚幻性的二重特征。从审美关系和人生价值的抽象意义来说,应该承认这个命题具有最高的合理性,然后这种合理性所展现的美好图景仅仅存在于哲人的头脑之中。在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中,则从来未曾出现过人自身与自然界之间的完全和谐与统一的状态。“人化自然”命题之所以存在二重性特征,归根到底由于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完全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基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概念。"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社会扬弃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关系,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马克思"人化的自然"思想为我们指明了通向生态文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作为感情的一种语言而,诗人在描写、刻画自然时,总是掺杂、渗透着自身的感受和情感的;作为重要概念之一,,“自然人化”在诸多的美学理论里皆被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亦有着广泛的创作实践,不乏“自然人化”现象的典范之作;而诗人们在写作的同时,也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中国历代文论著作中均有所表述。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世界”范畴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于人的生存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在这一范畴的统引下,海德格尔哲学中对于“存在”、“器具”、“上手性”诸概念的阐发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范畴下对于“人”、“工具”的分析有着相当大的相似性。从这两组范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思想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散文诗中对人的心灵、对人性人情的展示是非常充分的,它是一首首真正典型的人的诗。而这个人的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他的象征意蕴包孕了无数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永葆着动人的光彩。泰戈尔的心灵总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他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一种审美寄托,一种爆发情感的契机,一种传达人的意志与力量的途径,所以,大自然在泰戈尔的幻想与描述下常常是人化了。泰戈尔笔下的人与自然往往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4.
将已有的"人化自然"概念加以细化分类,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的问题全面诠释并运用辩证思想与人类能动改造自然的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人化自然"分为"主动人化自然"与"被动人化自然"两种。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细化,而且是在具体内容和对"人化自然"这一人类改造自然的过渡类型所产生的影响的细化,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史的编写到报刊发表的评论文章,在谈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时,历来几乎是众口一辞地指责诗人没有去直接描写当时农民的痛苦生活,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其原因归结于诗人的阶级局限或历史局限。笔者从美学、心理学着眼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表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诗歌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形式总是与对广袤的宇宙、自然世界、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英国浪漫派诗人华滋华斯,爱尔兰抒情诗人叶芝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一些诗歌皆表现了诗人在摆脱现世困境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为“感受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并且这两篇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极其充分地“人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也是人化的自然,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穿越电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充斥于电影院线的一种新类型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穿越电影的出现与流行,与受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接受美学角度入手,试从期待视野、潜移互动和艺术共鸣与升华三个方面分析穿越电影的受众心理,为穿越电影从众多电影类型中脱颖而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测是考试流程中施考主体与应考主体产生直接交互的唯一环节,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考试风貌。在这一环节中,监考是施考主体的主体职能,监考者是考试实施的核心主体。为监考的特殊地位、职责和影响力所决定,监考的"人化"与"化人"首先必有高素质的监考队伍。而强化监考的教育功能,坚持以"人化"的监考理念、行为和环境,以"化人"至上为价值目标,力行寓教于监、寓导于检,使施测变为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养成过程,理当成为监考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庄子美学思想十分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而"自然"与"逍遥"正是审美人生的存在方式。庄子主张把个体生命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豪迈的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合理继承庄子"自然"与"逍遥"审美理想的精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