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口服液中痕量铅和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补钙剂中痕量的铅和镉,研究了石墨炉升温程序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塞曼扣背景的方法,以硝酸和磷酸铵为基体改进剂,使样品基体干扰大大减少,回收率达到97%以上,可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成药中微量镉,考察了基体改进剂及其它实验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614ng/ml,精密度为4.78%,回收率为99.2%~103.4%.  相似文献   

3.
应用石墨炉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海产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中的13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基体改进剂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及仪器工作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海产和淡水产虾体中均未测出Co;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水产品卫生标准;除Na外,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中K、Ca、Mg、Fe、Cu的含量均高于海产.两者虾体中Zn、Cr、Mn、Ni的含量相当,火焰法的回收率为90.67—109.00%,RSD≤2.21;石墨炉法回收率为90.50—107.45%,RSD≤3.67(n=3).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声波悬浮液制样横向加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铅、镉的条件.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铅线性范围为0~100ng·ml^-1,r=0.9997,检测限为2.8ng·g^-1;镉线性范围为0~10ng·ml^-1,r=0.9992,检测限为0.8ng·g^-1.该方法用于河泥样品分析,效果良好,Pb的回收率为91.5%~105.5%,Cd的回收率为91.2%~101.2%.  相似文献   

5.
废水和底泥中烷基汞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带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废水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前处理方法采用酸性条件下用苯草取、中性条件下用L-巯基丙氨酸-醋酸钠溶液分离-富集烷基汞,再在酸性条件下用苯反革取提取烷基汞。用气相色谱测定.水样加标甲基汞回收率为93%~97%。RSD为2.18%~2.57%;乙基汞回收率为95%~97%,RSD为1.97%~2.03%.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下,汞是所有金属中唯一圣液态的金属,它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能溶解许多金属.如销、钾、银、金、锌、镉、锡、铅等,生成汞齐.汞与一种或几种金属形成汞齐时,由于其它金属含量的不同,生成的汞齐状态也不一样,其它金属含量较少时为液体,较多时为糊状,含汞量少到一定程度时,则为固体.汞齐有两类:一类是天然汞齐,另一类是人工汞齐.天然汞齐主要有银汞齐和金汞齐.银汞齐含银量自27.5%-95.8%不等.具有Ag2Hg3、乃至Ag36Hg的化学式组成·天然产的金汞齐,含金量在39%-42.6%之间,比重为13.75-14.1,主要产干德…  相似文献   

7.
自主研制了包括内置吸附剂和两段式碳吸附管在内的整套新型碳管法烟气汞浓度取样装置,以期实现燃煤烟气中颗粒汞和气相总汞浓度的精确测量.在6 kW 燃煤循环流化床装置上同时采用碳管法与安大略标准法(OHM)进行烟气中汞浓度取样.结果表明,碳管法所得汞平衡率均处于95.47%~104.72%之间.不同工况下碳吸附管第2段穿透率始终低于2%,且与相同工况下 OHM 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5.96%~17.56%之间,均小于20%.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碳吸附管干法烟气汞浓度取样装置符合美国 EPA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标准,可应用于实际燃煤烟气汞浓度的取样测试.  相似文献   

8.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蔬菜中的痕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化技术,以自吸背景校正方式,在硝酸介质中,NH4H2PO4和Mg(NO3)2混合物为基体改进剂,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蔬菜中的镉,并研究了最佳的实验条件.该法在0-6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μg/L,回收率为96.4%-103.8oA.用于蔬菜中痕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脱除烟气中的气相汞和 NOx,进行了贵州无烟煤中添加 NH4 Br 对烟气汞氧化脱除协同脱硝的实验研究.在热重分析仪上研究添加 NH4 Br 对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在6 kW 流化床燃烧(FBC)试验装置上研究了在煤中不同 NH4 Br 添加量对气相汞氧化脱除的影响.采用安大略法(OHM)对烟气中汞形态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得出汞质量平衡.结果表明,添加 NH4 Br 对贵州无烟煤的着火温度没有影响.原煤燃烧汞质量平衡率为95.47%,颗粒汞 Hgp、气态 Hg0和 Hg2+比例分别为75.28%,11.60%,13.12%.由于飞灰中含有较高的未燃尽碳,烟气中 Hgp 浓度较高.随着 NH4 Br 添加量从0增加至0.3%,烟气中气态 Hg0和 Hg2+减少,Hgp 相应增加.Hg0的氧化率与煤中 Br 的添加量成正相关.这表明煤燃烧中添加 NH4 Br 可促进 Hg0的氧化和脱除.烟气中 NOx 随着 NH4 Br 的添加呈减小趋势,其脱除率在0.3%添加量时达最大(17.31%).添加 NH4 Br 同时具有协同脱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AFS-2202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妆品中汞的测定技术,用温式催化法消化样品,样品处理好后,以KBH42%为还原剂,5%HCI为载流溶液,在优化工作条件下测定汞,汞的最低检出量为0.0125μg/L.用此方法测定化妆品的汞,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用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铅, 研究了石墨炉升温程序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塞曼扣背景的方法, 以硝酸为基体改进剂, 使水样中基体干扰大大减少, 回收率达到97 %以上, 可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应用琼脂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铅的新方法 .研究了大米悬浮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优化了石墨炉升温程序:干燥分两段进行,150℃用时20秒,250℃用时10秒;灰化温度750℃,用时23秒;原子化温度2 550℃,用时2秒.结果显示,标准工作曲线A=0.004634CPb+0.00435,相关系数r=1.00,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0.22 ng/m L.精密度RSD为3.61%.5次重复性试验RSD小于5%.回收率96.0%~99.0%之间.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完全适用于大米及类似样品中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艾智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1):104-105
研究了在TritonX 100存在下Hg(SCN)42- 与亮绿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汞的新方法,汞量在(0 5)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环境水中微量汞的测定,RSD为0.26%~1.39%,回收率为96.6%~100.2%.  相似文献   

14.
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贝类中的微量砷,以硝酸钯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1 100℃,原子化温度2 300℃。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检出限为0.18μg/L)和较高的回收率(93.0%-101%),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贝类中总砷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海水Pb时,抗坏血酸—HNO_3是消除海水基体干扰的有效基体改进剂。样品从石墨管壁原子化,不同商标的热解涂层石墨管效果不一。分析结果通过“质控海水”和“极谱分析法”的验证,结果是满意的,回收率在95~99%范围。对含Pb lμg/L以内的海水可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对检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空白值偏高的现象进行探讨。论文主要从分析过程所涉及的环节探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中,对空白值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空白值的方法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针对基层检测工作中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痕量重金属元素中,常有的空白值偏高现象,降低空白值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煤矸石土种植的三种粮食中镉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加入40μg.mL-1硝酸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时,镉元素灰化损失减小。仪器检出限可达到0.147 ng.mL-1,该方法精密度RSD为3.10%。在最佳测定条件下,粮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50%~101.32%之间。该方法简便准确,用该法测定矸石土种植粮食中镉含量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的有害元素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水样处理后加入基体改进剂,测定水中有害元素痕量铅.实验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条件.重点讨论了铅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以及基体改进剂的选用对铅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酸二氢盐、钯盐为基体改进剂可提高灰化温度,消除样品中的钙、镁、钠等复杂基体的干扰,相对标准偏差为2.23%,回收率为94.0%-102.0%,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