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微观史学视野下研究滇西抗战文化遗址,可使我们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分析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的民族记忆,还国人和后代一段真实的民族记忆并肩负着唤醒民族记忆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发的新闻报道为对象整理编辑而成的《血捍滇缅路——<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报道汇编(1939-1945年)》是滇西抗战档案整理的突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滇西抗战的具有极高可信度的历史证物.发掘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充分重视中国共产党有关滇西抗战的新闻报道,这对于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正面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相较于鲁迅其他的小说,<铸剑>无论是从创作方式还是艺术审美趣味上都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着更为深刻的精神联系.从想象力与诗性美、虚构性与传奇性两方面探讨<铸剑>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融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凌云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37-38
自古以来,刀光剑影都是文人骚客执着书写的一个话题.刀与剑,是月光下冒着冰凉寒气的武器,亦是作者手中的一把利刃.鲁迅的《铸剑》与莫言的《月光斩》,便是基于刀光剑影开展叙述,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为起始.分析两者复仇主题的显与隐,并通过文本的研究对比,可进一步揭示鲁迅之于莫言所存在的不可抹却的影响意义,以及莫言... 相似文献
5.
胡婷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3):49-51
《白子》是一部具有民族志特点的小说,展现了云南大理白族四个家族和100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小说中有大量民俗事象和民族文化生活的描写,可以将其作为民族志小说的典型案例,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进行解读,探索民族志化小说的特点及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6.
上官琳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187-188
本文旨在通过四个方面对《达芬奇密码》非线性叙述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解构主义"与线性叙事模式的紧密结合。非线性叙述结构的交叉与重叠。非线性叙事结构与小说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达芬奇密码》非线性叙事结构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影响。来发掘蕴含在小说叙事结构上的特色以及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翟大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4,6(3):55-57
收在《且介亭杂文》中的《阿金》是一篇元小说。元小说理论虽然是西方文论家根据他们的那些具有先锋意识的小说家的创作实践所作的总结,但却恰到好处地可以用来说明《阿金》的特色,而且鲁迅的这一创作实践大大早于西方元小说作家,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胡秦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3):30-34,60
《边城》是沈从文 "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品.她是一曲悠扬感伤的牧歌,更是一首清新优美的颂歌.作品的字里行间,深深贯注了作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礼赞,特别是他对人性美所做出的淋漓尽致的艺术建构.在小说中,人人都是真善美的化身,而翠翠正是其中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那善良重义的老船公,那慷慨大方的船总顺顺,那正直而勇敢的年轻兄弟,也都是那么血肉丰满,灵动感人.作家试图通过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醇厚的人性旨趣,真挚的人情关怀,来表现他所主张的健康而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9.
刘生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庄子所谓“寓言”,以“藉外论之”为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后来小说的同义语和代名词。作者通过以自觉的艺术虚构为主的新颖奇特的小说手法,创作了大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完整、语言风格怪诞风趣的所谓“寓言”,即粗具规模的早期小说,取得了杰出成就。这种有意识的前所未有无所依傍而成就卓著的创作活动,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发轫和开端。《庄子》一书,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千百代不祧之祖 相似文献
10.
温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
“性”是《红高粱家族》的精髓所在,它抒写着爱和反抗的内涵,起到构建结构、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强烈震撼的作用。小说中性描写的价值在于,文学上,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终结的标签之一;美学上,显示了优美、崇高和悲剧的审美范畴;哲学上,激发了读者从对“性”的体验上升到对人性本质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施甸遗存的滇西抗战宣传标语,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在目前全国尚无较多抗战标语遗存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对施甸遗存抗战宣传标语的产生、概况进行了阐述,对保存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滇西片区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程度深,是边境县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为滇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分析了滇西边境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并以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为案例,讨论其发展条件,从而探索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滇西抗战历史文化厚重深邃,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是我们主动服务教学与科学研究,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滇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特色资源、特色服务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需要以高纬度、深层次、立体式和多视阈的方式,全面推进,研究方向应该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方面,主要内容可涉及滇西抗战地位作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