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翠珍 《内江科技》2010,31(5):103-103,127
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结点,以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为基础、以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为前提、以水平井轨迹跟踪调整为重要环节,实现了稠油水平井技术从中厚油藏向薄层油藏的突破,提高稠油单元开发效果。本文以新滩垦东18+32单元水平井开发应用为例,较为详细的探讨了薄层稠油水平井从油藏地质设计到开发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樊庆华 《今日科苑》2009,(22):292-292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埕东北坡沙河街组发育了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四种沉积体系,不同沉积体系所沉积的地层物性差别较大。指出该区发育的主要以岩性、断块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为主,总结了油气藏分布规律,指出鼻状构造带、不整合面是寻找沙河街组油藏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3.
边水油藏中边水对油藏的开发有利也有弊。边水的侵入一方面补充了地层能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位于边部的油井过早见水,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发边水油藏,需要对边水油藏剩余油形成过程展开研究,研究边水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及其控制剩余油的机理。本文根据海上稠油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设计不同油藏特征数值概念模型,对边水推进规律进行研究,并总结开发过程中边水推进规律及剩余油的形成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王伟  黄海英  刘甲红 《内江科技》2008,29(5):121-122
为了高效开发坨82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分析坨82块油藏开采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坨82块油藏开采中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优化配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表明,采用针对性强的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配套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高效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关键,坨82块稠油油藏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影响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参数很多,包括油藏地质参数、流体性质、开发参数、水平井设计参数、地层伤害等。实际在部署水平井时很难考虑到所有影响参数,因此需从影响因素中筛选出主要影响参数,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建立相关参数与产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对今后的海上稠油油藏水平井部署及产量预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块沙一段油藏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蒸汽吞吐地层压降大,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稠油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在对该油藏地质基础、开发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整体部署,优化实施,稠油油藏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在单2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王克兢  姚兰芳 《内江科技》2009,30(1):100-100
通过对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进行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散热规律,根据由藏性质特点.对注汽强度、千度、速鹿及注汽量等参数进行研究及优化.从而提高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王庄郑41块为例介绍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注汽过程中的热损失研究应用.从而为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杜229块油藏是典型的超稠油构造油藏,其开发层系为兴隆台油层,储层为一套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为主的中厚层砂体。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其内部非均质性较弱。现杜229块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其西南部兴Ⅲ+Ⅳ组油层由早期的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转向蒸汽驱开发。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等时格架,结合测井小层解释结果,采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将杜229块兴Ⅲ+Ⅳ组储层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9.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彭斌望 《内江科技》2010,31(9):101-101
孤东稠油区块GD827、KD641等区块属敏感性稠油油藏,其油层具有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油稠等特点,由于地层敏感性强,且具有多重敏感性,注蒸汽过程中粘土膨胀,堵塞喉道,造成渗透率下降,注汽压力升高,注不进汽,影响开发效果。针对敏感性油藏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基础上,开展了CO2热采增效技术研究,来提高储层的采出程度,对实现孤东敏感性稠油油田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稠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油藏资源,开采稠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坨82断块为研究模型,精细剖析了强水敏特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并对开发中区别于其它类油藏的特殊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影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了在开发生产中地质、工艺等方面的评价,揭示出吞吐开发规律,提高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因其原油黏度高,不适合转化学驱,但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林樊家油田林东馆三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水驱开采效果。在分析低效水驱原因的基础上,论证了水驱转蒸汽热采可行性。开发实践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车排子油田A井区新近系沙湾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4-6轮后,地层亏空持续加剧,高含水井增多,注采不平衡,递减加大。本次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从蒸汽驱筛选标准、合理开发方式、合理井网形式、合理转驱时机和注汽参数方面进行对比,开展了适用于本区的注采政策调整研究。研究表明,采取转蒸汽驱开发后,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开发效果明显优于继续吞吐开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低产、出砂的开发难题,研究开发了压裂防砂一体化技术,通过一趟管柱对疏松砂岩地层进行脱砂压裂,再挤入树脂涂覆砂对缝口以及射孔孔眼进行固结,以达到改善地层流动性能与防砂的双重效果。该技术在八面河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成熟可靠,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具有显著的增产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5.
岳行行 《内江科技》2013,34(1):108+121
王庄油田坨82断块作为低品位稠油油藏,具有薄、差、稠、敏、中深的特点。在经数年蒸汽吞吐开发后,稠油开发面临诸多难题。氮气泡沫在治理井间热干扰和边底水入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可以改善地层的动用程度,扩大蒸汽波及体积,起到治理汽窜和合理利用蒸汽的目的;氮气泡沫压水锥技术可有效治理边底水入侵,达到降低含水提高产量的目的。两技术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西南缘现属青海油田油气勘探新区,通过对研究区详细地岩芯观察和大量野外露共精细描述以及在沉积特征论述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新近纪地层广泛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其中,那北1井新近系上新统狮子沟组主要发育由重力流和牵引流频繁交织沉积的扇三角洲.经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碎屑流沉积物五个微相;前扇三角洲包括前扇三角洲泥和碎屑流沉积物两个微相.该项研究可以为深入讨论柴达木盆地南斜坡地质演化提供沉积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明  张翠梅 《内江科技》2006,27(5):142-143
运用测井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工作区的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在I油组识别出了7个小层序,划分了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的成因相;分析了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及其在垂向上的演化特征。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物源的控制,可根据物源方向及岩性差异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辽河稠油油藏历经3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经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亟待开展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研究。针对此项问题本文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认识CO2等气体PVT性质,揭示不同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机理,建立气体辅助蒸汽吞吐数值模型,开展油藏适应性研究,针对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特点,完成不同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关键参数设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效果,为中深层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西峡沟西山窑普通稠油油藏2008年实施蒸汽吞吐开发后,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从油层热效率、油层加热半径、储层非均质性、地层压力降等四方面对西峡沟区蒸汽吞吐井生产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石峰 《内江科技》2006,27(3):18-18
稠油油藏系统管理模式在草古1潜山稠油油藏开发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际效果,找到了该区块开发管理规律,进而指导今后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