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汤标  黄渊 《湖北教育》2023,(11):10-12
<正>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并且将“地理日常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链条。地理作业是日常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检测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地理大单元作业通常以真实情境为主线来设计,包括符合单元目标的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及贯穿单元教学或相关学习专题的长作业等。教师可以抓住作业设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周继红 《甘肃教育》2023,(6):115-119
学生经验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依据课标内容和活动意图,收集学生经验并对其进行改组,是活动教学的基础。地理“活动”体现着案例化情境教学,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特点。地理活动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后习题的功能,是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泯  耿文强 《地理教育》2024,(2):10-12+21
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实现深度学习是地理教学长期关注的课题,其有效实施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思辨等问题。本文结合“成土因素”的教学,探索深度教学理念下的主题情境创设路径,即通过“以‘生为中心’确定情境创设主题”“以‘目标导引’串联教学活动环节”“以‘任务驱动’促进学习能力进阶”“以‘多元开放’推动师生协同发展”等路径实施,使学生经历活动有指导、任务有挑战、精力与情感高投入、认知高水平的深度学习过程,最终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5.
情境化学习能够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情境化学习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益的有效路径,即“构建问题化情境,设置情境化问题”“融入生活化内容,构建生活化情境”“设计实践活动,构建实践性情境”。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颁布后,“地理实践力”“跨学科学习”“表现性评价”等概念表述得到重视。但是当前的地理学习评价,仍存在着去情境化、表面化、缺乏真实实践过程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了解地理实践力与表现性评价间的关系,以乡土地理资源为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确定以地理实践力为导向的评价目标;创设真实情境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任务;制订发展性评分规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针对表现性任务的活动过程,设计相关评价量表。  相似文献   

7.
问题化学习应用“学科问题、学生问题、教师问题”三位一体的问题系统整合学习内容和贯穿学习过程,通过有层次、结构化的情境问题的解决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问题化学习的教学设计路径可分解为“五化”教学环节,即“要求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素养化”。以“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例实践,探析高中地理问题化学习的教学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5月 ,我们伊犁州教研室地理学科组组织直属各县(市 )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此次活动突出了由应试教育评估到地理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特点 ,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在参与 ,重在过程 ,重  相似文献   

9.
王文斌 《山东教育》2006,(10):46-46
所谓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景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的行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方面构建,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成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没有效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0.
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是生物学科落实“教学过程重实践”理念的重要载体。“活动资源包”具有实践性、指导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说明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活动资源包”、设计实验操作“活动资源包”、整合模型建构“活动资源包”、搭建图式建构“活动资源包”等策略,创构学习模式,推动学生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基于译林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Task模块教学实践,探讨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导向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写作教学思路,即以情境创设为驱动,以任务设计为引领,以活动推进为主线,以评价设计为反馈。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地理教学与传统的地理教学不同,它强调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地理教学的特点。一、“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 2.提供(收集)科学事实 3.探求解决问题方法 4.得出科学结论 5.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二、“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理案例教学作为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中地理案例选取、地理案例设计、地理案例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主题情境式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有生活化取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真实教学情景的案例场景中,借助教具、视频、音乐、语言创设课堂情境,进而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社会协作的环境之中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足,放大了案例教学的功能。基于主题情景式的案例教学策略有:以“生活”展现情景,创设地理疑问;以“实体”演示情景,分析地理原理;以“角色”体会情景,归纳地理方法;以“活动”探究情景,揭示地理规律;以“实践”深入情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创设学生易学乐学、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使地理课堂活化和深化,赋予学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更多思维锻炼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也是有效教学和深度学习的内在要求。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深度学习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教学实际,文中探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原则,继而提出若干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并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课作为案例,说明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梁枞 《地理教育》2011,(12):9-10
一、创设“真实任务情境”的理论依据 一般认为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角度看,情境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从课程性质看,不难发现生活生产皆“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解决的也是身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万银春 《地理教育》2014,(Z1):107-108
正角色扮演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创设的仿真情境中,通过模拟扮演情境中的某一真实角色,进行角色表演和技能训练的一种典型的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法。本文尝试应用角色扮演法对新工业区这一教学因子进行活动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体验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旨在通过该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透过案例,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训练思维方式,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理实践活动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将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化,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才能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见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生活情境转化成情境问题,并开展相关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寻味淮安”为主题,创设乡土地理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透过淮安饮食文化探究中国农业分布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真实的乡土情境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落实地理教学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情境教学的策略应适当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基础和发展需要。文章在分析初中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创设多样情境、重视问题设计、开展探究活动、综合多种评价的情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所谓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景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的行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方面构建,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成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加深概念理解案例1:水陆受热散热的差异与季风气候1玻璃槽2水槽3温度计4灯泡5卫生香6橡皮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