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蝈蝈     
我有一只蝈蝈,叫静净。静净很漂亮。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两根细长的触角。脖子是绿色的,从后面看就像围了一条大围巾!长长的翅膀,像披肩一样。  相似文献   

2.
小蝈蝈     
暑假里,妈妈在集市上给我买了一只小蝈蝈,还给它买了个“家”——一个精致的用麦秸编成的小笼子。这只小蝈蝈浑身绿得像碧玉,肚子上有绿、白、黑相间的花纹。它有六条腿,两条后腿长而有力,支撑着身体。椭圆形的头上长着圆鼓鼓的小眼睛,一对细长的触须不停地摆动。小蝈蝈有一个特点,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像钳子似的牙齿竖着啃。它喜欢吃卷心菜和玉米粒,吃饱了就在笼子里高兴地唱歌。  相似文献   

3.
看蝈蝈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做完了功课,趴在窗前眺望远处。突然,耳边传来挂在窗上的那只蝈蝈的叫声,这声音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这蝈蝈是昨天妈妈给我买的,我跟它相处仅一天,还不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可爱的蝈蝈     
最近,我养了一只可爱的蝈蝈。它的头上有一双长长的触角,看上去好像京剧里的将军头上戴的翎毛;它的双眼紧贴在脸的左右两旁,很警觉地转来转去;嘴巴前面有颗大门牙,两旁还各有两条辅助进食的触角,看起来十分滑稽;两只翅膀对称地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养蝈蝈     
谈起蝈蝈,我可真是有话语权。小时候,每年夏季家里的晾绳上都要挂上好多蝈蝈笼子,脆亮的叫声响彻整个小院。这些蝈蝈都是我从田闯地头辛苦提来的。我对蝈蝈的钟爱.源于对它清脆悦耳的叫声的痴迷。暮春时节,蝉儿初唱,这时候。一种长翅的蝈蝈已然来到世间。“嚓嚓”的叫声,虽然不够轻柔,但是依然吸引着我。每当此时,我总会拿着一根三尺来长的竹竿.到山里去。哪儿有叫声。哪儿就有我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王晓雨 《新作文》2010,(6):21-21
姑妈和姑夫承包了一片山林,山上空气清新,风景怡人,我非常喜欢那里。正值秋天,果园里青红色的桃子,粉红色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菜园里紫红的茄子,碧绿的青椒,翠绿的白菜,  相似文献   

7.
蝈蝈与蛐蛐     
济慈 《课外生活》2010,(1):36-36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相似文献   

8.
蝈蝈     
高洪波 《新读写》2009,(7):48-49
又听见蝈蝈的鸣唱了。 两只。一翠绿如嫩杨叶,一苍褐似铁板,然而叫声同样清亮、急促、欢快,在拳头大的秫秸皮编就的蝈笼里,尽隋地宣泄着小小鸣虫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9.
蝈蝈     
蝈蝈长着圆圆的脑袋、长长的触须、壮实的躯干,还有一对强健的后腿。它的身体呈绿色或褐色,可以很好地隐蔽在田野间、草丛中。即使被天敌发现,它也能一蹬后腿,跳到几米远的地方逃掉。  相似文献   

10.
爸爸在市场上给我买了只蝈蝈。我一看,笼子十分别致,我非常喜欢。我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它,真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及概括信息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点。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要点和特色;2.学习观察的方法。难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双体互促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  相似文献   

12.
我的表弟叫刘星,今年三岁,有一副牛脾气,凡事都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肯罢休,实在是又可气又可爱。  相似文献   

13.
14.
蝈蝈     
阶下囚 瞧,草丛中有位身披绿衣的大将军。它头顶两根须,背上一对绿色的小纱翅,是它引吭高歌的麦克风。两只强壮有力的后腿,使它能在草丛里随意纵横。可惜啊,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却因贪吃而落入了我花5元钱买来的坚固而精致的牢笼中,成了我的阶下囚。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它便张牙舞爪地开始反抗,挑起了一系列战争。  相似文献   

15.
《绿色蝈蝈》是初一的一篇略读课,但中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还是要弄清楚的。这里提出几个问题算作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巨《昆虫记》中的一篇章《绿色蝈蝈》,课是从由原编译的《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节选来的,译黄亚治。我没见过法原,但以法布尔的学术态度推断,原应当是相当科学严谨的。我在备课中,对照1997年版的《昆虫的故事》编译本,却发现教材选入的译多处让人费解,现择其中三处就教予方家。  相似文献   

17.
猫逮蝈蝈记     
我曾养过一只小花猫,是指望它消灭鼠患的。有一天果然有了鼠情,只见花猫一伏、一跃、一腾、一扑,恰似景阳冈上的吊睛白额虎,煞是勇猛果敢。不料所搏老鼠身壮力强,胆大妄为,居然吡牙咧嘴与猫拼命撕打反抗。一个回合下来,花猫未把老鼠吃掉,却被老鼠咬掉一撮毛。战斗结束,老鼠相机溜之大吉,花猫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俯伏地上。初战不利,原本可以积累经验,以利再战。何况这花猫又是初出茅庐,完全不必气馁。然而,没想到这花猫竟是刁猫,吃了一堑后,消极地接受了教训,以后凡是老鼠出洞,概不追逐搏击,静观老鼠大摇大摆穿堂过室,彼此居然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8.
我是第二次听陈靓讲《三峡》。第一次是在国庆节前,2004年9月28日,在郑州,全国中语会组织的活动上,她是一等奖。并不是在乎奖次.而在乎这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绿色蝈蝈>一文中的"绿色蝈蝈",我们始终搞不清到底是何物,也很难向学生说明白.  相似文献   

20.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描写蚂蚁和蝈蝈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命运,说明辛勤劳动才能生存,而懒惰只会导致死亡。这是一篇集教育性、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