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职教发展态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职教发展态势及启示□郑国强郑国强/广东民族学院职教室(广州510633)职业培训与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作为职教的两大支柱,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随着21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农业高科技化的到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西部职教滞后 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由于职教具有实际、实用、速效等特点,根据西部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职教在西部应是先行中之先行。然而,事实上,西部职教却相当滞后,以陇南地区为例,可知一二。 1.从社会对职教重视程度来看①重普教,轻职教。职教是以培养大批懂技术、精操作的生产第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这与传统的“跳出农门”思想相对峙;②由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的束缚,加之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太差,经济底子太薄,致使职教培养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因而当地传着“管它职教不职教,洋芋麦子收成照样好”,“…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举办的2008秋季人才供需招聘会现场传出消息,34家物流企业青睐中、高职学生,招聘现场场面火爆,部分专业甚至供不应求。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寒流背景下,上海市不少职校依托职教集团优势,人才“生产”适销对路,就业形势“逆风飞扬”。招聘会提供约250个岗位,吸引了交通物流职教集团千余名毕业生参加。  相似文献   

4.
“新师范”“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战略,旨在通过强化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的复合型工程人才。职教师范生是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其核心能力决定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文章构建了适合“新师范+新工科”建设需要的职教师范生核心能力框架,并在探索实践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职教师范生核心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具体措施,对完善“新工科”职教师范生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赋予了职教“双师型”教师新内涵,开辟了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职教“双师型”教师即将面临新一轮发展变革。通过追溯职教“双师型”教师发展历程,分析信息化背景下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评价手段创新、信息化人才匹配等角度提出高水平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职工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今日的职教,就是企业明天的效益。“人本管理”是南铝的传家宝。南铝把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为生产经营中心服务,以思想道德为先导,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知识技能培训为方向,把职教落实在加强管理、开拓市场、增加效益上,为企业生存发展拓宽了空间。企业被评为“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省先进办学单位”。今年初,还被评为省“九五”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先进集体。因为南铝创新职教工作,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3+2”职教师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契机,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教师资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模式设备折旧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实训项目与市场需要脱节。“教学工厂”模式指学校与工厂一体化,完成工厂生产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其特点为实训中心“企业化”,实训项目“市场化”,实训产品“价值化,教学生产“无界化”。“教学工厂”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课程等资源建设,人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教学工厂”的正常运作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和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设计“职教高考”制度,有助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高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助力各层级教育有机衔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有招生制度有待深入改革、职业技能考核内容难确定、普职融通难度较大。为推进“职教高考”制度建设,应以“人人具备技能”为导向,建立完善的“职教高考”制度;以“人人学习技能”为方向,建立公平的“职教高考”制度;以“国家注重技能”为引擎,建立特色化“职教高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教育》2023,(3):39-40
<正>入选理由抢抓山东职教高地建设的政策和机遇,围绕“人才强县”战略,以“名师”建设驱动职教创新发展,获评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为县域职教高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五莲特色”模式。亮点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理念,把职业教育放在教育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1.
“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种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技术高校研究生培养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做法,也不能纯粹套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研究人才,应具有的独特性和复合性。本文从“双导师制”、“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双基地”“双高人才”“双证书”几种模式探讨了“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了研究生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种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技术高校研究生培养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做法,也不能纯粹套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研究人才,应具有的独特性和复合性。本文从“双导师制”、“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双基地”“双高人才”“双证书”几种模式探讨了“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了研究生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泰来县大兴镇综合中学创建7年来,先后被评为市级“两全”学校、“合格初中”,成为集教学、生产、科研、实习、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结合体,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阳信县建立职教新体制山东省阳信县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树立职教观念,改输送“飞鸽”人才为培养“永久牌”人才,确立“三龙”目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职业教育新体制。阳信县为实现“三龙”目标,积极建立起适应...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方向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邓小平同志“两个尊重”的思想为指针进一步发展和解放“教育生产力”邓晓春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认为:第一,学校是“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第二,学校是“再生产劳动能力”的“教育工厂”、“人才工厂”;第三,学校也是“精神产品”的...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好贵州省教育厅提出的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职教)这一办学思路,培养出“一能种,二能养,三能经商办工厂”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改变初中毕业生“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赚钱不如哥子”的现状,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新型实用技术人才,让这些人毕业后,在家能种能养,出外能经商办厂,能凭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谋到一份稳定的职业,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过上幸福生活,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因此,在农村初中开展职教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笔者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多年,近几年来,对农村初中如何走出一条…  相似文献   

19.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也是他们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双轨系统”教学模式则是“教学工厂”理念的具体体现。借鉴其经验,在我们的职教实践中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细化专业方向,改革课程设计的模式、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实现教育机会公平,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平等享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通过实现社会身份公平,确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类型的成长路径和独立地位;通过实现符号权力公平,提升工作本位知识及其语言表征系统在权力场域中的地位。但是,在试点过程中,“职教高考”出现了一些激化不公的隐忧,体现在考试内容设计、过程实施和录取方式三个方面,即如何选择和设计公平有效的考试内容、如何确保考试实施的严肃性与公平性、如何制订和平衡不同类型的录取方式。弥合这一分歧的关键在于以考试研究为抓手,强化“职教高考”内容的科学性;以技能评价为突破,推动“职教高考”评价的标准化;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彰显“职教高考”实施的公平性;以强势监管为保障,突出“职教高考”管理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