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2.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  相似文献   

3.
散发香味     
2011年辽宁省高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关于"四个苹果"的故事,当"四个苹果"闯进教室,我和学生们面对这"贵重"的礼物却不知所措,经过我们共同商议,这"四个苹果"在一群七八岁学生之间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在旅行中学生们学会了接纳礼物,又切身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也让我开始进一步思考:帮助孩子健康、自然、绿色成长的方式是什么?是单纯的说教,是简单的批评,还是微笑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猴子分苹果     
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在中国科技大学访问时曾对少年班的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滩上有堆苹果,这是5只猴子共同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1只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它把苹果分成5堆,每堆一样多,还剩1个,它把剩下的1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5堆中的一堆;第2只猴子来子,它又把苹果分成5堆,又多1个,它又扔掉1个,拿走1堆走了.以后每只猴子来了都如此办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个苹果?最后剩下的苹果至少有多少个?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难度,解法也很多.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算术解法.分析第1只猴子将苹果分成5堆还多1个苹果,如果在原…  相似文献   

6.
铃响了,只有四个女孩子背着书包走了进来,老师也从外面进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老师从兜里掏出了一个紫红色的苹果在学生面前晃动着。“苹果!”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他把手一松,苹果掉在了地板上,接着问道:“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旁边飞,或者飞到天花板上去呢?”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画苹果时 ,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画了一只方形的苹果 ,便问他 :“你为什么画一个方苹果呢 ?”孩子回答道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 ,他拿来苹果想放在桌子上 ,可一不小心苹果却滚落到了地板上 ,使自己感到很难堪 ,就想 ,要是苹果是方的 ,不就不滚了吗 ?于是就把苹果画成了方的了。”老师听完他的话后 ,微笑着说 :“你想得好 ,祝愿你将来能培育出又大又好的方苹果来。  相似文献   

8.
刘真瑜 《班主任》2001,(12):7-9
最近,在《中国青年报》上读了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李镇西先生的一篇文章《教师的职业底线》,真是感慨良多。其实,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又何尝不需要注意“底线”呢?众所周知,“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的好方法,但是我们不妨没想一下,如果那只苹果总是遥不可及呢?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听了两节效果迥异的数学课,现将这两节课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案例1“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巩固练习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现实情境:请这节课得奖的同学带着奖品(苹果)上台展示.师:小朋友,看着台上的同学,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发现得奖的男生有13人,女生只有9人.生2:老师,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此时,老师眉头微皱“:这是问题吗?”生3:老师,为什么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生4:为什么有的苹果是红色的,有的苹果是金色的?……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发言都答不到点子上来,教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虽然心里很着急,口里却一味地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案例2“解决问题”(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瞧!(课件展示:欢乐岛)欢乐岛多美呀!欢乐岛多热闹呀!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提供信息:出示猴子摘桃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分组探究师:认真看图,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讲,课件出示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片刻后,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材:部编六年制第二册第32页。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图: 提问:梨和苹果的个数谁多?谁少?(同样多) 2.再添上3个梨,如下图提问:这时梨和苹果的个数谁多?谁少?梨比苹果多多少个?苹果比梨少几个?  相似文献   

11.
倪华东 《科学课》2008,(8):23-23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明白科学的严肃性,明白科学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在上课前出示了一个仿真的蜡制苹果。师:这是什么?生:苹果。师:是一个怎样的苹果?你们能描述一下吗?学生用精彩的语言形容了这个苹果。师:(在学生中间走了一圈)请  相似文献   

12.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 “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  相似文献   

13.
苹果     
当你将苹果竖着切开的时候,你会看到白色的果肉,正因为果肉里有糖分,所以苹果又甜又好吃。果皮的附近也有许多营养成分,你千万别浪费。到了秋天,苹果变成了这么红、这么大、这么好吃。春天里苹果花开了。苹果里面是什么颜色的呢?一个苹果核里约有10粒种子。这些种子来年还能长出好多的苹果树苗呢!苹果@戴雅煦  相似文献   

14.
绿色评语     
我父亲是果农,为了苹果好出售,当苹果还在枝头上时,就把“喜”“、福”“、寿”等字样的剪纸贴在苹果上,由于贴有剪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就留下了这些字样,结果我家苹果被抢购一空。第二年,父亲又把原来的单个字设计成一句句祝福的话,如“祝幸福甜蜜”“、祝您快乐”“、恭喜发财”等,这种人情味的苹果更加畅销。由此我想到:给学生写的评语能不能也像这些人情味的苹果呢?假期里我接到学生林凡的电话“:宋老师,我看了你给我写的评语非常感动。”林凡本来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学生,只是惰性越来越大,我几次找他谈话,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没…  相似文献   

15.
贵刊多次刊登过“猴子分苹果”问题的解法,本文采用“前一次苹果减少数与后一次苹果减少数之比值为定值”求解问题.一原题解法原题:海滩上有一堆苹果,这是五个猴子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一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便把苹果分成五堆,每一堆一样多,还剩下一个,它把剩下的一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五堆中的一堆,第二猴子来了,它又把苹果分成五堆,又多了一个,它又扔掉一个,拿一堆走了,以后每个猴子来了都如此办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苹果?最后至少有多少苹果?分析:若前一次苹果减少为 x 个,(含猴子拿走的苹  相似文献   

16.
哇,又香又脆的大苹果!你喜欢吃吧!不过,你会怎样吃苹果呢?你知道吗,从吃苹果的态度,能看出你的个性噢!不信吗?快来看看下面的测试。A.我很爱干净,一定要把皮削干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装在盘子里,美美地吃;B.切苹果真麻烦呀,我把皮削一削就吃了;C.我不会削皮,洗干净就吃了。D.我不喜欢吃苹果,我喜欢把苹果榨成汁。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苹果》,我通过“猜一猜”导入:小熊的果园经过精心管理,获得了大丰收。今天,他准备了12个苹果,想请好朋友4只小兔子来家做客。请你们用圆片代替苹果,帮小熊分一分好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每只小兔子平均分到3个苹果。”“对,每只3个,很公平。”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有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如果小兔子吃不完3个苹果怎么办?扔了,不是太可惜了吗?”我一愣,这个问题完全在我的预料之外,似乎这也不是数学课该讨论的问题?我想置之不理,或者转移话题,但直觉告诉我还是先将这个问题踢还给学生,让我有…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呢?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一块蛋糕也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怎么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尝试分蛋糕。【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中有关“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动手操作,引入分数。师:同…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要灭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臬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不可远途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4P80-84,是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的一节比较重要的课,因为引入一个新的量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类比数的运算,向量是否能够进行运算呢?向量的工具作用如何发挥呢?这是学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这一冲突正是数学建模思想应运而生,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的契机.这一节内容更是后续学习的铺垫,因为向量加法运算是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向量减法、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加法运算,这一节学习好坏关系后续内容能否进一步领会和掌握.2学情分析1)向量加法不同于小学里“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也不同于初一时的求“两线段的和”不考虑方向.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何处理大小相加和方向相加,这是本节课学生最难弄懂的地方.学生要么无法计算,要么按照线段相加乱套,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求同一点出发的两向量和,不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关键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探究突破这一难点.2)现在高一学生既是今年高中新课改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