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振华  牛建美 《内江科技》2007,28(8):130-130,165
为提高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的采收率,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多层分注技术、斜井分注、纳米酸化、热力解堵、气动力深穿透解堵等技术进行调整挖潜。经现场实验后,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油藏的成功经验对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杂断块油藏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油藏类型,目前开发中主要问题是主力层采出程度较高,Ⅱ、Ⅲ类储层动用程度低,因此对注水井实施分层注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中渗复杂断块为例,分析了研究区近年来水井分注效果,认为采用封隔器分注效果不理想,封隔器平均有效期只有135天,频繁换封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还影响到了注水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堵剂挤堵原理,给出了堵剂的技术指标,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达到了降水增油的效果,为解决研究区频繁换封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细分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建华  李勇  柴敬兰 《内江科技》2011,32(7):111-111
濮城油田经过20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主要表现在层间多层见水,层间矛盾加剧,递减加快。针对这一现状,2009年在西区沙二下和沙三中6=10油藏开展了以细分挖潜为主的综合治理,通过分注、挤堵、卡堵、分层改造和分层酸化等技术,区块开发水平明显改善,开发效果好转。  相似文献   

4.
杨美华 《内江科技》2012,(2):102-103
二元复合驱技术已经在孤东油田一类油藏中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本文针对一类油藏化学驱接替不足的问题,在孤东三四区开展了二元复合驱在二类油藏的推广应用,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动态变化加强综合调整,分砂体完善注采井网,应用分层注聚工艺缓解层间矛盾,配套高低压井治理及油井提液技术改善二元开发效果,扩大见效规模,二元复合驱技术在二类油藏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矿场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非均质砂岩油藏开发后期的注采渗流理论、注采关联性进行研究,根据油田的现场测试结果,应用多井系统中的现代注采关联性试井分析方法解释处理试井资料,将开发单元各注水井组的注水量化到各单层,求得各单层的合理注采比,从而定性定量地指导注采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桩106主力开发层系馆陶组是复杂岩性油藏,近年来针对单元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动静态矛盾突出、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能量不足以及停产停注井多等问题,在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砂体重组,注采井网优化,分类治理,改善了单元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心玲  梁肜林 《内江科技》2010,31(8):115-115,103
八面河油田面14区沙三段通过结合工艺技术进步,实施层系细分、注氮调剖、注水井分注等多种调整手段,使区块舍水上升得到有效控制,储量动用状况与水驱趋势明显变好,采收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改善了特高含水初期稠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姜春河 《内江科技》2011,32(8):131+134-131,134
随着油田开发向二、三类油藏转移,注水井分注井、注单层井越来越多,因井况越来越差,导致分注有效期逐渐变短。井下工具的各个部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发生各种故障,所测指示曲线也会有各种变化,所以,根据指示曲线的变化,可以对井下工具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9.
卫龙华  钱安华 《内江科技》2007,28(12):121-121,142
火山岩油藏开发的特殊性,导致冲击波解堵技术在火山岩油藏作用的特殊性,其作用机理有别于砂岩油藏的作用机理.正确分析和认识这种作用机理,可以对今后火山岩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波  郑艳梅  孙华 《内江科技》2011,32(4):147+205-147,205
2009年1月,在胜坨油田二区沙二1-2砂层组南部进行了清水注聚试验,截至目前,试验区注入状况较好,部分油井开始见效,开发形势呈现较好态势。在清水注聚试验过程中,为了提高注聚见效的效果,在注聚初期开展了许多针对性的调整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总结了清水注聚初期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几点调整做法,为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开展聚合物驱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徽  盖玉叶  范荣菊 《内江科技》2010,31(4):98-98,36
飞雁滩于2010年11月注聚,2006年9月进入后续水驱:目前平面矛盾突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且地层能量水平坻,单井液量低:通过合理注采比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合应用热油藏工程方法,采取了局部完善注采井网、调剖、增注、分注等综合治理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产量递减,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指导下的细分小层技术,针对厚油层层内非均质影响,对剩余油监测手段进行了优选,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测井,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层内分层能力达到0.5米-0.8米,剩余油挖潜对象从二、三类层向一类层厚层转移,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体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王群 《内江科技》2014,(3):69-69
<正>樊151块是典型滩坝砂低渗透油藏,地层物性差,油水井投产时大多进行压裂改造,裂缝发育,平面矛盾突出,纵向上各小层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差异大,注采调配难度大;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易水锁,致使油井大幅减产,开发效果变差,2013年,我们通过精细注采调配、油井酸化解堵、水井措施增注,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李敏 《内江科技》2012,(10):148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大压差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大压差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大压差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聚驱采油开发逐年向差油层的转移,新型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克服了氧化剂解堵技术化学反应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解堵半径小、成本高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所辖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油田,在投产时大多采用压裂,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开采层系不同,在注水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在层内、层间、平面注采矛盾突出;注采调整缺乏充分的依据。通过油水井生产过程监测和动态分析,进行注水井与油井连通层位的对应调参,提高注水效果及注水开发采收率,从注水井和油井两方面入手,在以上研究分析、动态描述、注采调整等措施的基础上,摸索整理出一套适合本区的注采开发思路,最终解决油藏平面、层间与层内矛盾,实现注水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文卫马油田井下注水管柱结垢严重一直是注水工作中的难题,直接影响文卫马油田分注效果。现场进行了井下分层注水管柱改进,现场实施效果表明对于油田开发后期的有效注水和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4寸套分注技术难题,研究应用Y341-80分注技术,解决了4寸套分注井测试调配难题技术,为4寸套水井分注寻求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陶宏 《内江科技》2014,(7):79-80
为响应油田公司提出的"精细注水"的工作目标,作业区提高了分注井在水井中的比例,分注井数由2009年底的74口增加到2013年底的301口,分注级别也在相应的提高。由于作业区稀油属于低渗油藏,单层配注量低,传统的注入剖面测试技术已不能适应,因此引进连续相关测井技术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鸿雁 《内江科技》2013,34(1):143+176
史深100区块为一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该区块自2005年以来由于水质不达标,水井欠注情况比较普遍;中部砂体较厚、物性较好油井水淹水窜,边部油井砂体发育差,油层厚度差的油井,能量较差,采油困难,区块自然递减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水井主要采取了水质节点管理、活性水增注、周期注水、高压分层、水井调剖等举措;油井主要采取边部油井重复压裂、油井解堵、仿水平井技术、局部注采完善等措施,区块稳产基础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