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子系统而构成的多要素整体.两个子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又互相对立的统一体中.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使两个子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为人的行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最大,心理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灵活使用相应的教法,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始终处于愉快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读懂学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思维,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精彩、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智特点,普遍好奇心重,易受心理意识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学习知识、健康成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满足小学生心理需要求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积习已重,流弊甚深,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观念和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正猛烈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势必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及角色发生转变.笔者从学生心理需求、学习需求着手,结合自己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勇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开放"课堂教学,采取面向学生的课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当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掘并利用好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从学情出发,依据学生心理需求精心备课;保持愉悦的心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会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6.
李姗姗 《新教师》2019,(8):70-71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大多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只考虑学科逻辑,只关注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状况.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低、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上美术课的现象.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照顾学生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为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广大教师正在用新课程理念改造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技巧存在?本文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1.创设积极课堂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2.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心理。3.培养学生积极心理,要求教师及时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组织过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多次座谈,了解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他们的回答基本上是"有趣、民主课堂".我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发现符合学生下列心理的课堂是最成功的:"有疑问,有猜想,有困感,有期待,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精心创设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情境和气氛,上好每一节课.  相似文献   

9.
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关注他们的现实处境和需求,帮助他们融入课堂,是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关注的问题,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基本心理需要视角来看,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缺失是课堂教学中"边缘人"存在的根本原因,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去边缘化"的关键。教师转化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补偿其基本心理需要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存在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关联需要;通过增进学生的力量感、自信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胜任需要;通过增加学生的自主感、价值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自主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理应承担重要的责任.为此,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注意优化学生良好的心理品格,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探究品质,运用包括调控反馈机制、激励评价原则等在内的教学方式方法,保持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以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有效地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但在教学实践中,其低效性又令诸多教师感到困惑。究其根源,是教师在试卷讲评的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因此,从学生心理出发,设计、实施试誊讲评是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开俊林 《职业技术》2006,(22):59-59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子系统而构成的多要素整体。两个子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又互相对立的统一体中。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使两个子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为人的行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最大,心理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灵活使用相应的教法,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始终处于愉快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创设教育情境,加强学生心理体验;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培育学生健康心理;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王根建 《考试周刊》2010,(53):78-79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领悟到,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而忽视课堂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人文科学的课堂需要心灵的阳光,需要关注并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学说,以"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为例,从三方面探讨阳光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努力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之间关系,同学之间关系,并和学生共享这份愉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好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专家指出:"学生的"好问"应该受到扶持和鼓励:"好动"则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不能打击、压制.儿童在心理上还表现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的需求,就是说儿童具有受到他人承认和不愿受约束的强烈欲望.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表现自我,在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6.
陶为家 《文教资料》2005,(4):129-130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并在每次参与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据心理规律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呢?一、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即对新知识的心理需求。而求知欲的产生,一是出于对某种知识感兴…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环境,构建乐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动眼、动耳中学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知情意行获得全面、和谐、生动的发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应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纪律等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教学只是重复性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秩序是指在课堂中学生自始至终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心理的需求,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课堂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