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伟 《华章》2011,(27)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郁,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中认为陆游“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还认为:“过去的诗文中,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3.
感恩与爱国     
赵文陆 《中国德育》2006,1(11):86-87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在过去的革命英烈看来,爱国就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当代的劳动楷模看来,爱国就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该如何爱国呢?曾几何时,我们把爱国抽象化、口号化,以致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发出了“为什么要爱国”的疑  相似文献   

4.
谭嗣同的爱国思想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他把“救亡”与“改革”相结合。改革要师法西方,“师夷”为了“超夷”;从“忠君”到“叛君”,“爱国”是同“恤民”、“爱民”相一致的。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说,谭嗣同是清末社会变动中,昭示改良主义末路和开辟革命先河的重要过渡人物,那末他的真诚而炽热的爱国思想,正表现了这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余玲 《四川教育》2009,(9):38-40
一、复习导入 师以问题“课文开头是怎样评价詹天佑的”引出“杰出”、“爱国”两个词语,在课件打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非常爱国”后,生齐读。  相似文献   

6.
一、于右任的劝诫联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祖国的统一。曾特地撰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蒋经国.奉劝他以“天下利”为重。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学生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提问时发出感慨:“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他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还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爱国” ?什么是“爱国主义” ?这个“简单”得连小学生都可以脱口回答出来的问题 ,却曾经使我这个有近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困惑了很久。为弄清这个问题 ,我不得不回顾、反思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外历史。有这么一种“爱国主义” :极权统治下 ,独裁者最喜欢而且最需要“爱国”的民众。法国国王路易说 :“朕即国家。”当然 ,在他的国家里 ,“爱国”就是爱国王本人 ,还包括爱国王的情妇。 2 0世纪 2 0~ 40年代 ,希特勒、墨索里尼、裕仁天皇最喜欢也最需要“爱国”的民众。于是这些“伟大的”、“神圣的”领袖们酿造了“爱国主义”的毒酒 …  相似文献   

9.
情是一杆秤,称出义利轻重;情是一滴露,润出天街绿意;情是一瓣花,香出豆蔻年华。 没有血浓于水的爱国情,中华史上怎会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美丽传说?因为爱国,西施才甘愿去异国他乡,于是后来有了“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之说;因为爱国,昭君宁愿告别父母之邦,终老他乡,可她的爱国之心最终还是战胜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之谈;因为爱国,文天祥将他的忠贞永远留在了他的血液之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言。  相似文献   

10.
江浩传略     
江浩原名江文浩,字注源,也作著源、著元、竹源。于1880年11月13日出生在直隶省玉田县北刘家桥村一个地主家庭。他早年跟随孙中山搞革命,是一位坚定的爱国民主主义革命家;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是我党的出色的革命活动家。毛泽东同志曾称赞他“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振兴中华,他献身革命,奋斗一生,成为我国旧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从爱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一个突出典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而且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将自己的毕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他一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便以爱国思想为其整个政治思想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以毕生精力来寻求救中国于危难之际的办法;爱国思想也是推动他向西方学习,变更旧法的动力。 一、爱国思想贯穿一生 毛泽东同志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决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6页)研究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同样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情是一杆秤,称出义利轻重;情是一滴露,润出天街绿意;情是一瓣花,香出豆蔻年华。 没有血浓于水的爱国情,中华史上怎会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美丽传说?因为爱国,西施才甘愿去异国他乡,于是后来有了“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之说;因为爱国,昭君宁愿告别父母之邦,终老他乡,可她的爱国之心最终还是战胜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之谈;因为爱国,文天祥将他的忠贞永远留在了他的血液之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言。  相似文献   

13.
教材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设计理念 教学中,牢固树立“课堂是学生的”“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等课程新理念,紧抓外祖父三次流泪的场景,由浅入深地引导,调动学生感悟外祖父的思乡、爱国之情,启发学生领悟外祖父将爱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之上,他对祖国的眷恋一如梅花,忠贞不渝,使学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陶林辉 《学子》2014,(9):8-8
一、爱国民主思想的发展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一个内在因素 冯玉祥爱国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冯玉祥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长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年代。由于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因此他对帝国主义主产生了强烈的痛恨情绪,“遂立志为爱国为军人,以御外辱而国耻”。  相似文献   

16.
<正> 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文武兼资。他工诗、善图、长于书法。正如将军所己自说:“我虽一军人,素昔好文艺”,周恩来同志称誉冯将军:“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冯玉祥将军以士兵身份写不拘格律的诗,通俗易懂,感情真挚,以“丘八”诗人著称。“丘八”者,“兵”字拆读也。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使这位大兵诗人与著名作家老舍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平是我国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三十年代初期,当革命文学阵营与“新月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他以他的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给革命文学增添了“新的坚实的战斗力量”;①到了抗战爆发以后,文坛因战争的影响而“突然变动与混乱”,他又以他充满爱国激情和战斗气息的作品,发出一声声的战斗呐喊。一九四一年七月,他随同新四军转战到苏北时,因中途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笔为戈、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呐喊的作家,还有不少投身革命事业,甚至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作家,郁达夫便是其中之一。夏衍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是的,郁达夫是中国极具民族气节的作家,爱国是他最突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他以“以太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激烈反封建专制为特色的政治态度,使他被称为变法时代最有成就的思想家之一。他强烈地图强救亡的爱国热忱,以身殉信仰的献身精神,则被后人奉为磊落慷慨、高风亮节的楷模。他除了是一个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以外,还是轰烈一时的文学改良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虎城将军是中外著名的爱国军人。他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定认识。他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先倡导抗击日本的侵略。他深恶痛绝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了逼蒋抗日,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并同张学良一起,十分坚决而又极其果敢地发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他仍然不懈地致力于抗日的宣传活动,为推动全国一致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蒋介石对杨虎城的爱国行动极端仇恨,将他监禁十二年后加以杀害。今年是杨虎城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