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悉,某校初二学生王某其它学科成绩还可以,可数学和英语两门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拖全班平均成绩的后腿。班主任同这两科老师一商量,决定不再让王某上这两门课,干脆“发扬”这个学生爱劳动的优点,叫他去操场摆放自行车或到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这使王某受到同学的耻笑,内心十分苦闷。这几个老师的做法,不仅侵害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实际上还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  相似文献   

2.
据悉,某校初二学生王某其它学科成绩还可以,可数学和英语两门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拖全班平均成绩的后腿.班主任同这两科老师一商量,决定不再让王某上这两门课,干脆“发扬“这个学生爱劳动的优点,叫他去操场摆放自行车或到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这使王某受到同学的耻笑,内心十分苦闷.这几个老师的做法,不仅侵害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实际上还违反了&;lt;教育法&;gt;和&;lt;未成年人保护法&;gt;等法规.……  相似文献   

3.
教师撕看并曝光学生日记被判侵权2001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在某中学就读的余刚(化名)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同班女生王某上前用纸为他擦汗。这个动作刚好被他们的班主任汪老师看见,她认为两个学生“恋”上了,当即将王某喊到办公室。她给王看了两页日记(是其私下从余刚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着会刚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汪老师还告诉王某余刚对其不是真心的,他脚踏两只船。第二天,汪老师不让余刚进教室上课。余刚的家长多次到学校,恳求让孩子上课,都被汪拒绝。几天后,汪老师又将余刚的日记拿给班上其他几个学生看。  相似文献   

4.
走近权利     
最近,我看到某中学一位同学写给《广东第二课堂》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称:他的同学徐某因两次上课打瞌睡,被老师罚站、罚扫地,但徐某没有照老师的话去做,结果,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动手推徐某,还踢了他一脚,最后又以“明天你不用来上课”向徐某下了“逐客令”。第二天,徐某真的没回校上课了。老师可以随意体罚、驱逐学生吗?徐某拒绝罚被扫地,不理会老师的教训的做法正确吗?各方声音带着这两个问题,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中学生、教师及家长。“你所在的学校会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吗?你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权利吗?”初二学生李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对同学的体罚会多一些。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家。老师是家长,对孩子严厉但不乏疼爱。初三学生陈某:以前我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的,反正就是要听老师的话。现在接触的东西多了,才懂得自己也有权利。初三学生王某:从小爸妈就教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总觉得老师是对的,所以对罚站、罚扫地、罚抄书这些东西见怪不怪了。“如果你遇到跟徐某一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会跟老师正面理论吗?”初二学生赵某:我不会。但我也不会把老师‘明天你不用来上课’这句话当真。初二学生王某:我也不会。但我很讨厌和害怕这样的老师。初三学生黎某:如果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5.
杨再淮 《今日教育》2010,(11):36-37
这几天,我有幸拜读了曾纪洲老师的大作《教书,不简单: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心灵为之震撼。同为基层教师,我们还在为教育学生而苦恼。为利益而计较,可曾纪洲老师却能不计报酬,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内心,用智慧、乐观挥洒教育的传奇,是我们基层教师学习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7.
教师撕看并曝光学生日记被判侵权 2001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在某中学就读的余刚(化名)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同班女生王某上前用纸为他擦汗.这个动作刚好被他们的班主任汪老师看见,她认为两个学生"恋"上了,当即将王某喊到办公室.她给王看了两页日记(是其私下从余刚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着余刚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汪老师还告诉王某余刚对其不是真心的,他脚踏两只船.第二天,汪老师不让余刚进教室上课.余刚的家长多次到学校,恳求让孩子上课,都被汪拒绝.几天后,汪老师又将余刚的日记拿给班上其他几个学生看.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一些无意间的言行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而且这种创伤会一直伴随学生的成长,并折射到他们的成年生活中。”这是笔者重读卡罗琳博士的《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的感受。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学生的口吻简要描述200多个教育情节,然后对各个情节进行分析,并  相似文献   

9.
教书是个见仁见智的事也是一个显示教师水平的事。一篇同样的课文,有的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有的老师讲得淡而寡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在工作时是否有自己“心灵”的参与并是否能调动学生“心灵”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赞扬在学生的心灵上如同阳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它如同点金石.赞扬,不是顺情说好话,是当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时,教师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赞扬得当,学生会感到教师在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会因此更加的努力,这是由于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决定的.他们喜欢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讨厌老师板着面孔冷冰冰的责备和训  相似文献   

11.
刚上课,老师拿出成绩单开始念成绩:“李某98分,陈某94分,王某30分!王某30分!王某30分!”这时,王某突然站起身说:“30分也是你教的!30分也是你教的!30分也是你教的!”声色俱厉,连说三次,然后愤愤地坐下了。此情此景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师爱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情感。它既包含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批评,同时又兼有父亲般的宽容,慈母一样的疼爱。然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体味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你就要首先尊重他们、了解他们。上述故事中的老师也许并无恶意,只是强调一下,这名学生的成绩考得太差了,重复的目的只是为了警示他,下次注意。但学…  相似文献   

12.
批语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师工作量最大的莫过于批改作文。这是一种常常让人头痛的工作。然而其中也有乐趣,也有欣慰,处理得当,还会其乐无穷。这是一种阅读。蔡澄清老师说,阅读是“生命之谜的破译、合解、通释,是心灵风景的探胜、巡礼、博览”(《阅读漫解》)。作为学生习作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谷新婷 《学周刊C版》2013,(33):101-102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背公式、定理,并反复做大量的练习。教师认为这样做学生的成绩肯定会不错的,但结果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教师觉得非常纳闷:"这道题老师已经讲了很多遍,学生也做了很多次,怎么还会出错呢?"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教材出来了!教师的选择更丰富了。同时,教师也难免会出现“究竟该如何教学”的疑问。在此,就以胡建老师《荷花淀》这课堂为例子,说说我的一些思考。《荷花淀》是高中教材的传统篇目,这次依旧为各个版本选择并保留了下来。“老篇目”,胡老师却上出了“新意”:——在知识点的解读中追求人文性。胡老师讲《荷花淀》并没有从传统的社会学和广义的文章学(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去讲,而是以朗读引导学生解读和感悟文本,带领学生钻进小说读小说,最终跳出文本,领悟到“有一位老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还有位老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写过一篇小说叫《荷花淀》。”——在师生互动中追求和谐性。浏览整堂课,胡老师与学生轻松、愉快、配合默契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它们巧妙地与胡老师对《荷花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心灵和谐美”的解读融合在一起。由此一堂课从形式到内容透出了一种舒服感,学生当然就会调动每一个细胞倾听教师的启迪。由此可见,教师首先不应该对新教材产生“不知所措”的不自信。胡老师“旧瓶装新酒”的一堂课就是具体的佐证。推而广之,无论是传统篇目,还是新增的篇目,也无论它出现在哪个版本中,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才是主人...  相似文献   

15.
宽容的美丽     
一次习作课上,我正朗读王某的习作,台下有人嘀咕起来。一名学生鄙夷地说:“抄的!抄课外书上的!”为了证明所说不虚,几名男生还把这本课外书拿了出来。课堂哗然,王某羞得满面绯红。我拿来那本书一对照,果然不差。稍一思索,我问大家:“你们说,这篇作文好不好哇?”“好!”学生异口同声。“到底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笑着说,“王某能把这篇短文选出来,说明她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对吗?”学生点头赞同。“当然,如果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出处,那就更好了。”课堂平静了,王某抬头听课。课后,王某羞愧地说:“老师,我会永远记住这件事的。”作为教师,应多给…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背公式、定理,并反复做大量的练习.教师认为这样做学生的成绩肯定会不错的,但结果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教师觉得非常纳闷:"这道题老师已经讲了很多遍,学生也做了很多次,怎么还会出错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自信从哪里来?影响人的自信因素不外乎是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的外因是条件,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泄题"只是外因,充其量是旁门左道,不能激活学生的正能量,也不会激活学生的自信因子,即使有作用也不会持久. "泄题",可能会遭到学生的"误解",这不但不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会影响教师的美好形象.学生面对老师的"泄题",可能在1-2次后,会感觉到自己学习成绩进步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老师在考试前为什么总给我们讲考试题啊?一个个的问号就会浮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老师用这样的虚假成绩,自己是不有利可图啊?自己成绩提高的原因是教师"泄题",如此"肥皂泡"式的成绩提高,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了!如是,教师的美好形象将会在学生面前轰然倒塌,砸到的还有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好书推荐     
《师道》2003,(11):57-57
《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礼物“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你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给你启迪和激励;如果你将要成为一位教师,你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帮你更好地书写未来的篇章;如果你曾经是一位教师,你也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把你带回到缤纷多彩的校园和激动人心的课堂,带你重温那平凡而熟悉的日子;如果你不能忘记那些曾感动过你的老师,那么这本书就是你奉献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是美国著名的教育顾问和作家维基·卡露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书中的一个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探讨了教师这…  相似文献   

19.
暑期教师集训期间,正好收到了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人民教育》尝试教学专辑(2011年13-14期合刊),其中李志军老师《在尝试中走向成功》的文章对我和同事们触动很大。李老师运用尝试教学法,连续16年不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而学生平均成绩却一  相似文献   

20.
同备课组一位老师正在上《荆轲刺秦王》。这课是本文的第二课时。教师投影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创设场面的技巧;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为了完成这两个教学目标,老师从网上下载了相关影片中的片段(从"易水送别"到"廷刺秦王")作为导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感慨。影片结束,学生还意犹未尽。教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