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魏六朝碑刻文字以其丰富的字体和字形材料,被誉为一部汉字史,其隶书或楷书碑文中常常夹入一些小篆、六国古文、隶古定字,考查这些古文字的类别、来源、流变及意义,可以为碑刻文字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2.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有关当地的历代碑刻文献,这些碑刻文字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古迹、教育、河渠及历史人物等内容,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有些碑刻已不存在,依这些旧志才得以保存下来。有必要对这些碑刻文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3.
杨芳 《高中生之友》2012,(Z1):80-84
一文字材料型非选择题文字材料型试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主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非常符合高考中"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考查理念。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区拥有大量的清代满族碑刻,这些碑刻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江苏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依据碑刻的形制、内容、文字构成等对江苏地区清代满族碑刻进行分类,以期探讨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碑文涉及的地方治理、宗教、教育、地名等相关历史进行研究,力图呈现江苏地区清代满族碑刻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唐代碑刻文字众体兼具,讹俗满目,给文字释读带来很大困难。唐《□士华墓志》兼杂篆、隶、楷多种字体,个别文字形变怪异,加之各家所据拓片完整和清晰程度不一,其录文质量参差不齐,文字缺误问题较严重。依据精善拓本,辑合校勘并补正已有录文中的文字缺误凡16例。提高碑刻文字释读准确度的方法大致有五:注意利用不同版本的拓片;注意区分同形字;注意利用碑志文字讹混通例;注意考证人物典制;注意利用碑志行文体例。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是一部全面描写、深入分析和科学总结汉魏六朝碑刻文献和文字现象的重要著作,于汉字史研究有重要意义。该书除了精彩的疑难字考释之外,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将碑刻异体字甚至异体字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当地教育的碑刻文献,其中部分文字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亳州城内官学建筑的创始、修葺、改建等情况,通过这些碑刻文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明清时期亳州城内官学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规制也较为完备,形成了由学宫、文庙、书院等组成的庞大官学建筑群,这对深入探讨当地教育和城市变迁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俗字纷出是古代碑刻文献的显著特征,也是碑刻整理史上的大问题。即使改进碑拓处理技术,拓展研究领域,也未能改变现况。石本转作碑刻文本时必定要面对疑难字等文字问题,文字释读始终是碑刻文献整理中的核心环节,应当结合字形俗变规律,合理把握形变特征,科学分析形体来源,仔细推敲文意表达,适时参考字书载录,从而作出准确识断。尤其是一些希见、新出字形,通常处于字群系统边缘,更要着力审辨。文章以文博期刊新近刊布的几种隋唐碑志拓本为依据,选择考释其中的疑难俗字,釐析思路,探求字源,究明理据,理顺文意,还原文献,延伸拓展,旁及他字,订正误释,一则为新碑志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碑刻俗字释读考辨、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碑刻之多是与明清以来苏州的地位相应的.对碑刻的分类可以采用多重标准.从本质上来说碑刻是把文字刻在石头上的文书,它与其他文书一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凭证、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作的特殊的书面记载.文章从文书学的角度,以<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为样本,对之重新加以分类,并一窥苏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严密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碑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墓志具有较高的文史研究价值.近些年出版的碑刻文献中收录了大量的唐代墓志材料,但是由于整理者文字释读不当、不明语法典故等原因,造成了这些材料在句读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本文试分类举例并进行订正,以便准确利用这份材料.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融合多种书体特征的"破体书"和大量俗体字上。本文由分析"破体"概念的内涵入手,试从书法和文字两个方面分析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讨论了文字研究的具体内容、价值,并对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文字材料型试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主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非常符合高考中"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考查理念。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此种题型的命题基本原则是:①  相似文献   

14.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三晋石刻大全》为研究山西出土的清代戏曲碑刻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文献材料,但释文存在的文字误释、缺文、衍文、脱文、倒文及句读错误等问题,则是未识异体字、不辨形近字和同音字、不明文化词语及相关词义等诸多原因所致。通过考辨字形、辨明字义、罗举传世字书及碑刻的文献的异体字例、举证传世文献及碑刻文献用例等多种方法,校正误释15条,校补缺文7条,校正衍文3条,校补脱文4条,校正倒文3条,举正句读6条,以此为山西戏曲碑刻文献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17.
买地券作为一种随葬明器,是非常宝贵的碑刻材料。从买地券所保留的文字而言,或因文字有所磨泐而漫漶不清,或俗讹字形近字较多,或用典使事、言辞深奥等原因,致使已经刊出的许多买地券在文字释读上存在不当之处。笔者尝试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8.
赵鸣 《现代语文》2014,(3):29-31
碑刻文献材料作为出土文献的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碑刻文献历史久远,有着特殊的保存环境,是一种独特的文字语言现象,文本在整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误释、漏释、标点错误等。本文选取《中原文物》中的几篇碑志释文中的相关问题,择其要者,作出校正,补足缺失,进而使这批材料得以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十九年(1540)立石的两方碑刻《辞金记》与《两桥记》,均系嘉靖进士、前长兴县知县杨上林撰文,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长洲文征明书石,为弘治进士、工部尚书刘麟所立。这两方碑刻曾为黄龙洞吴维山庄所珍藏。至清咸丰初年,为书法爱好者温文铨所赏识,迁移至南浔寓所。光绪年间,又为南浔首富刘镛所得,移至私家花园小莲庄内。直至抗战时期,刘的长孙承干再移至嘉业堂藏书楼,砌于墙内。两碑刻历经四百四十余年之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两碑记经查同治《长兴县志》,未见收载;同治《湖州府志·金石略》只记石藏南浔温氏,文字未录;周庆云《南浔志·碑刻》作“石旧藏东栅温文铨家,今在刘氏小莲庄”,文字俱不录。唯有清鲍轸《裨勺》著录,可见流传不广,鲜为人知,现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检地方志、文人文集和谱牒等多种文献,本文校订笺补了《广州碑刻集》中部分碑志材料的文字问题,以期为今后的广州文史研究者提供一些较为准确的基础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