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种特殊体例的课文,就是把一首古诗词包融在一篇生动浅显的现代文中,我们常称之为"文包诗",如低年级的<咏华山>、<母亲的恩情>,中年级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高年级的<黄鹤楼送别>等.我想"文包诗"这一文体,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设置的,它使原本深邃的诗歌意境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2.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独特的文体,即编者精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短文中,根据古诗的内容,简明生动地介绍与这首古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配合插图,形象地再现古  相似文献   

3.
冯丽媛 《教师》2013,(30):54-55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者独创的课型,这类课文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一首小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包含在一篇浅显易懂的短文中。“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都由一篇篇经典作品构筑而成。经典作品以其文本传导真、善、美的人文精神及其基本的语文素养,在学习经典、阅读经典、鉴赏经典、探究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锤炼语文能力,包括鉴赏力、探究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独有的文体形式,旨在降低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并从中掌握和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对于这类文体,很多教师或许疏于研究,认为只要将"文"讲透,"诗"的内容自然不言而喻。其实,对于"文包诗"一类的课文,有时候真的不需要教师小心、细致地去讲解,我们完全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所创造出来的情趣或许更加耐人寻味。那么,苏教版教材中的"文包  相似文献   

6.
王宏应 《考试周刊》2009,(21):202-203
本文深入分析了《咏水仙》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所体现出的意境,阐述了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自然观以及它的美学特色,从而得出结论:这首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7.
一、从熟读成诵入手进行意境教学从熟读成诵入手进行意境教学,这种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最为有效。尤其是对作品极为简短浅显,语言明白如话的诗歌的教学,效果更好。如教学骆宾王的《鹅》: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不同文体的精美文章,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或严谨而又生动的科普说理文,或优美动人的诗歌,或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对这些言语表达形式迥异的文本,教学时当然不能千篇一律。教者应设计契合文体特点,符合文本特色的课堂导入,寻找通向这些文本的"道"。循"道"而导,方会有效。  相似文献   

9.
刘云丰 《考试周刊》2012,(88):54-54
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小语上的一篇文包诗,“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此类课文的教学应根据“文包诗”课文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文体意识逐渐增强。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文体产生一模糊的认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事实上,随着文本的不断发展、文体之间模糊区的存在、教材文本编写需要等多种原因,对文体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可过分拘泥于此而难以自拔。"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无疑是十分恰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体学是连接语言学和文学的有效纽带,它依据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形式,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诗歌往往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以达到引起读者共鸣的目的。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雪夜林畔小驻》代表性地显示了他的诗歌作品的文体特色。文章基于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首抒情诗歌的文体特点,以达到更好地鉴赏和解读英语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总评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更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高万同老师曾用八个字概括阅读教学的任务:“循文明象,体情悟道。”  相似文献   

13.
魏静 《现代语文》2010,(6):34-35
一、以文体为依据进行古文教学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孕育了诸子散文、史传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众多的古代作品。这些优秀的古代作品,包含着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凝聚着沉甸甸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精神得以传承,古代作品功不可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提出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案例】 (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生:老师,我曾到过江边,江上船只往来无数,怎么李白却说“孤帆”呢? (一些学生联系自己乘车路过长江大桥时所见情景,也纷纷质疑这一“孤”字)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语文教学大呼“转身”,我所理解的“转身”并非要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向。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增长了诸多语文因素。课堂教语文,教会学生学语文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思想意识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切合。我想语文教师站稳语文教学立场才是“转身”的真正含义。低年级阅读应着力于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解词能力的渗透、字词句的朗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初步自主读懂课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很注重文体的丰富性。编者的意图一目了然,就是希望学生在阅读中接触更多的文体,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教师理解了编者意图,也就找到了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于此,基于文体特点进行教学的备课思路就显得极其重要。那么,如何基于文体实施教学呢?下面就以我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文包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是苏教版教材的创新和特色。特别是低年段的"文包诗",是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角度考虑的,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直接地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国学热再度掀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再度兴起。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与时俱进,完成传承国学经典的重要使命值得进行深入探讨。文章选取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台湾"国立编译局"出版的两套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分析、比较大陆和台湾地区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变化、编排特点、教学目标、呈现形式、情感价值观表达方式等,探讨其编排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刘艳艳 《教师》2011,(7):76-76
语文教学改革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不断深入,成绩斐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流行着那种脱离文章整体的深究式教学方式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教学都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要求相违背。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要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更要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故事因独特的文体特点,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这次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民间故事"教学单元,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实现民族之魂的心灵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