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自电影《地道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课文讲了什么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课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们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相似文献   

2.
一、以景激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先投影地道的图像,然后说:“大家看,在这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种战斗方式叫做地道战。本文讲的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粉碎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情景。”通过这个学习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以景激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先投影地道的图像,然后说:"大家看,在这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种战斗方式叫做地道战.本文讲的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粉碎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情景."通过这个学习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4.
“九义”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冀中的地道战》一文讲的是抗日战争中 ,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 ,地道的结构特点 ,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时 ,可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堡垒” ,巧妙设疑 ,采用读、画、议、说等手段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自读自悟。一、自学生疑 ,切入主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 :你看过电影《地道战》吗 ?你知道冀中人民为什么要用地道进行战斗 ?它有什么威力呢 ?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生…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发明了地道战。地道战是依托地道工事进行作战。“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不可攻克的要塞”,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伟大创举和奇迹。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会用“—……就……”、“就算……也……”适句.2.能正确地给课文段,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冀中平原人民为了粉碎日寇的“日荡”,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地道战的英勇事迹.从中体会我国人民具有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认识到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5.懂得读文章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样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深入、透彻.  相似文献   

7.
《冀中的地道战》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中 ,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 ,地道的结构特点 ,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中心 ,逐层深入 ,条理清晰 ,语言平实 ,通俗易懂。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 ,侧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本课是读讲的重点例文。通过本课的学习 ,掌握理清课文条理的方法 ,对于本单元其它课文的学习 ,具有导向作用。根据修订版“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设计思路如下 :1 抓住重点词句 ,读懂每个自然段 ,把握…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的板书设计,不仅要考虑对全文进行提炼和概括,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霍懋征老师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就很注意把板书内容与启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霍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从解题入手,让学生通过看课题——“冀中的地道战”,提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用地道?地道是什么样?怎样用地道?最后结  相似文献   

9.
《冀中的地道战》讲的是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等。那么,在八年抗战的历史上,为什么在祖国其它地方没有出现、而独独在冀中平原上能出现这种震惊中外、使日寇闻风丧胆的地道战呢? 这是有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当地的主客观情况。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的产生,其历史条件是:当时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在冀中平原上实行大扫荡,残酷地镇压抗日力量,妄图首先在中国的华北站稳脚跟。另一  相似文献   

10.
冀中地道战,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表现出我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教学重点是: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条理。课文第4~7自然段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紧扣课文中“简直是个奇迹”和“惊人的奇迹”展开教学。在学生理解“奇迹”的含意后,因势利导,依序设疑,启迪学生思维,从而领悟作者递增的思想感情。一、地道的式样奇课文第4自然段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总体结构,按地道的位置、大小和功能有条理地作具体介绍。可这样…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一个故事,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孩子和他母亲机智地掩护革命干部,对敌人英勇地进行斗争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同革命干部血肉相连的关系和英勇反抗侵略者的战斗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国广大领土,实行“三光政策”,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在敌人后方建立许多根据地,使敌人的后方变成我们的前线,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冀中平原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是敌人还妄想消灭抗日力量,不断进行残酷的“扫范”,包围村庄,搜索革命干部。在这艰苦的年月里,根据地的人民常常不顾自已的生命支援八路军,掩护革命干部,对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二虎子”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全课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生病也得出去”,写二虎子和二虎子的妈妈想办法掩护区干部老王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马汉臣创办定县第二十完全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改称定南县第二十高小.在日寇"五·一大扫荡"的腥风血雨年代,以校长马务本为首的党支部领导定南县二十高小师生,采取"导生制",克服重重困难,把教学与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坚持了教学,又为反"扫荡"做了许多工作,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3.
尹悦媛 《作文》2022,(38):15-16
<正>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地道战》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日本侵略中国时,冀中平原高家庄村民齐心协力挖出一条条地道,用“地道战”的方式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高家庄村民团结一心,把地道挖得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在侵略者大“扫荡”时,他们毫不畏惧,利用地道把敌人搞得团团转。敌人只能想尽办法来破坏地道,但村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敌人用火烧,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在抗日战争刚爆发时,就毅然归国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指引下,他具体领导了国民党政治部三厅和文协以及中国文化界的英勇斗争,用他战斗的笔,揭露了日寇残忍凶恶的侵略本质和汉奸卖国贼的肮脏嘴脸,以及他们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并抨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丑恶行径。打击了敌人,教育了人民,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同时他的史剧和史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也是重要的精神武器,有益于抗战胜利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冀中的地道战》以说明的方法叙述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一教师这样指导阅读: 师:地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地道的样子,并画面出地道简图。画好后可互相修改。 [学生自读课文,画地道简图。接着同桌互相修改简图]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画的简图[投影出示],你们认为须进行哪些修改?  相似文献   

16.
黄桂林 《云南教育》2004,(10):32-34
《冀中的地道战》以说明文的方式叙述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冀中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教学这篇课文,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能力和提升精神境界呢?请看下面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广东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国解放战争的影响和推动下,在远离主力、孤悬敌后的复杂环境中,英勇顽强地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无数次“扫荡”和进攻,破坏了敌人的内战基地,配合了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战斗.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武装,创建了主力部队和革命根据地,最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广东全境.认真整理研究这一斗争过程的史实,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记载和评价,是党史工作者应有的职责.下面拟就这一时期广东游击战争的进程及其历史功绩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延晞 《下一代》2008,(12):41-45
1937年抗日烽火燃,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率部奔赴抗日前线。昼夜转战经风雨,跋山涉水战斗在太行山。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日寇疯狂扫荡多激战。  相似文献   

19.
纪炳琪 《福建教育》2023,(17):60-61
<正>每当翻开《冀中地道战》这篇课文,我就会回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观看电影《地道战》的情景。四十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村里的广播不停地放着:“晚上7点村电影院放映战斗片《地道战》,票价5毛钱,欢迎广大村民前来观看。”播音员还用本地话绘声绘色地把故事情节讲解了一遍。整个下午,我的心被地道战的故事情节挠得痒痒的,不停地幻想着八路军在地道里英勇战斗的场景。在那个年代,农村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我的家乡还没有哪户人家有电视机,但好在村里有一座电影院,那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全国军民的英勇抗战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使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为人民的利益而战,为民族解放而战,使自己的力量增强,地位上升从而为战胜日寇乃至于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