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媒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新闻能否商品化,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及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等问题,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为了使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彭朝丞撰文,谈谈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文章将分几次发表,这期发表的是第一篇。——编者  相似文献   

2.
6月20日早上翻阅当日出版的某报,在头版发现这样一条新闻,题目为《“金剑王子杯”包粽子大赛今天开始了》。这本是一则很普通的预告消息,但笔者浏览一遍后,却发现这是一则很“稀有”的新闻。说它“稀有”,自然有它的不同一般之处,既没有“本报讯”,又没有作者,单看其导语部分,就让人“大开眼界”。好在内容不长,这里不妨把它引述一下:“今天下午2时,‘金剑王子杯’第三届包粽子大赛如期举办。盐马路西侧的世纪华联一楼,粽叶翻飞,粽针如梭,几十位包粽子好手,向各位观众当场展现妙技,奉献出形态各异、绿意晶莹、清香四溢的粽子。”此段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的可能性,与“新闻”必须是事实的定义明显相左。个人觉得,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各有些道理,但“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5.
王军艳  郑智斌 《新闻世界》2009,(10):112-113
最近读到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笔者觉得,“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刻。在这转变过程中,当然要大力提倡、鼓励和促进市场竞争。那么,“新闻要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否可以搞‘新闻商品化’,进行新闻自由竞争呢?”前些时候,有位朋友向我提起了这个  相似文献   

7.
从上小学到读大学,虽然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自从搞新闻,却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学运用笨拙得很,有的连看都看不懂。这里辑录几则,还盼新闻界同仁和各界朋友赐教。有则报道,讲一个老太太为了爱护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拒绝卖香烟给小学生抽,自己“减少收入几百几十几无几角几分”。笔者看后,对老太太尊敬还在其次,最佩服的还是这位报道的作者,如此精确的数目,不知如何算来。苦思冥想,  相似文献   

8.
目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在讲到消息写作时,都论及了提炼主题的问题。有的说“每一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哪怕只写几句话或一句话,也有它的主题”。有的表述得更彻底:“没有‘无新闻主题’的新闻”。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谈到了“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出版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在讲到消息写作时,都论及了提炼主题的问题。有的说“每一篇新闻都有一个主题”,“哪怕只写几句话或一句话,也有它的主题”。有的表述得更彻底:“没有‘无新闻主题’的新闻”。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谈到了“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对这些畅行于新闻系课堂的说法,笔者倒有一点疑义。我认为,通讯需要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多数新闻(指消息这种体裁,以下同)不存在提炼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09,(6):22-25
在新闻主持领域,与现在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持人更多地强调权威,激励人们向上,超越平凡,从而形成主流风格。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彼时的主持模样。如今我们强调的是新闻主持的“三贴近”和“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新闻传播的规律,所以,传者认同,受众欢迎。然而,顺应规律的事物并不一定都对人类文化、社会心理有益,尤其是当它偏离某个临界点时,副作用有时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近年来,“新闻策划”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认同和推行。并且就此问题的实施体会和研究论文也渐多起来,或赞同,或质疑,仁智互见。但是,“新闻报道策划”这一提法究竟正确与否,本刊认为,这是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很有必要认真讨论一番。本期首发丁未同志的文章,同时刊登宋新枝同志的文章(见本期第16页),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讨论,进行探讨和争鸣。“新闻策划”是当前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在实践中广为流行,在理论上也颇有市场──“新闻策划论”的提出便可让我们窥斑见豹①。此论一旦确立,不仅将对时下媒介…  相似文献   

13.
报载:某地一位县长上街摆摊售货,据说是思想解放,“有力地打破了陈旧观念”,于是舆论界就爆出了一条滚烫的新闻。县长县长是一县之长,因何上街摆摊售起货来呢?如果为了走向市场,县长率先辞官“下海”,那当又作别论。要是为了亲口尝一尝售货员这只“梨子”的艰辛味,那么站几天柜台倒也在理;要是体察民情,考核商界服务态度,县长一可公开检查,二可微服察访。一位县长如果每天(或每晚)都去街上坐在摊前叫卖百货,或象现在时兴的干起“第二职业”来了,那是否有拣芝麻丢西瓜之嫌?  相似文献   

14.
子生 《新闻三昧》2004,(1):17-19
有新闻学者肯定地断言:“新闻不是宣传”,理由是:“记者是与事实,而不是与观点打交道。”持此观点者主张“新闻等同于事实”,应是“事物本来面目的自然呈现”,不应“包含意见和倾向”。这种“新闻不是宣传论”  相似文献   

15.
<正>翻遍辞海、找遍网络,寻不到"读者新闻"的名词解释。或许这还不是一个词汇,但对于工作在媒体里的新闻人来说"读者新闻"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可能是一直没有被人们关注吧。但这个"读者新闻"它真的一直隐藏于每张报纸自己的读者群中,只要你去细细聆听、认真挖掘,肯定会觅到"读者新闻"的踪影。直到有一天走进报纸的读者俱乐部才发现,每天热衷报纸的读者自己身上就有新闻人写不完的好素材。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来报社参加活动,撰写这些读者自己的素材,用"读者新闻"这个词来称呼读者俱乐部里读者自己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尚未逝去的时候,不少传媒,包括一些权威的媒体,都纷纷评出了“一九九九年十大国际新闻”。这种“十大新闻”的“早产”,在以往都因本年度再未发生其他重大的新闻事件而得以“盖棺论定”。然而,在多事之秋的世纪之交,十大国际新闻的先行评选,似乎被不大不小地尴尬了一回,因为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任命普京为代总统。如果叶氏赶在评选十大国际新闻以前辞职,它是否就会被纳入有关专家的视野而有幸当选? 我非国际问题专家,对十大国际新闻评选的标准也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7.
《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4期刊登了张威博士以《对国内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界定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题的文章。从文中笔者了解到张威博士在国外留学、执教多年,对西方新闻理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笔者认为,张威博士对国内此研究的关注,必将...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界定的质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编者按]本文作者在国外留学、执教多年,对西方新闻学理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认为,国内新闻学界关于“硬新闻”、“软新闻”以及“新闻导语”的界定与要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含混莫辨的状态(或曰误区),以致于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为什么有的新闻体裁用倒金字塔结...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真实论──新闻“本质真实论”再质疑何光 一、“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这话自然不很准确,但它还是把新闻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了。1918年,蔡元培为徐宝璜《新闻学大意》作序时曾这样写道:“余惟...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各地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段:一个接一个以“民生新闻”为口号的栏目登台亮相,在“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神话下,一些“传统新闻”栏目也纷纷改变定位,向“民生新闻”转变。一句话:“民生新闻”热得发烫,几乎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时代标杆和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