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清顺治末年,德阳地区因"填川"政策迁入了大量客家移民。时至今日这些移民的后裔仍然使用着与四川西南官话风格迥异的独特语言,形成了典型的"方言岛"现象。本文以声、韵、调系统的整理归纳为基础,搜集和描述了德阳客家话独特的词汇和语言现象,对德阳地区的客家话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甘肃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说明,旨在为西北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文章指出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由近指和远指两个系统构成,远指代词内部根据指代对象的不同又有所区分。另外,静宁方言还较多地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代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石柱方言的"名数量"语序为出发点,列举相关方言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方言系统中厘清此现象的本质和溯源。  相似文献   

4.
保定方言中的人称代词鼻音化的音变现象可能是在发音方法上因产生"逆同化"而影响到其前字的韵使其元音"鼻化";也可能是保定方言词语间附加成分由滋长到趋向失落的痕迹在语音上的保留.  相似文献   

5.
高陵方言是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特指问句是指说话人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做出回答的问句。比较普通话,高陵方言的特指问句表现得更为多样。在高陵方言中,一般多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用来询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状况等;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咋向、阿搭、多、阿、啥、咋、几”。有时也用含有“哩”的问句进行特指询问;有时用含有“啥”的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天水方言疑问代词以"啥[sa55]""啊[A214]""咋[tsa35]"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啥系"、"哪系"、"咋系"为主体的复合型疑问结构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除了对疑问焦点提出疑问这一基本用法之外,也用于非疑问的场合,具有虚指性、任指性和强调性的特点;同时疑问代词在运用中还常常与方言禁忌词相关联出现。在天水方言里,有些疑问代词历史悠久,是古语词在方言底层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对作者的母语--安徽省来安县南部圩区话(下文简称为"来安南部方言")的疑问代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共时对比。从而总结了来安南部方言乃至江淮官话在疑问代词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兀的""阿的"元曲天水方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研究者认为"阿的"即‘‘兀的",在元曲和天方言中有大量例句,证实"阿的"并非"兀的".从语音关系上考察"兀的"之"兀"即是上古指代词"伊"的语音变体.  相似文献   

9.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尔”和“汝”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汝”的用法和“你”在语法上并无差异。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复数。“您”单用时,可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恁”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是“你”的方言变体。“贤”是表示尊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少的“伊”大多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二人称代词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个别的代词后加“们”表示童数的用法但用例极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赵本山小品的发展,辽宁方言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朝阳方言是辽宁方言的一个分支,近年朝阳方言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渐渐进入普通话,对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从一分为二的观点出发,我们应当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些影响,包括方言对普通话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分析中应当吸收那些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语言现象,与此同时应该清楚地了解朝阳方言的特点以及与普通话不同之处,从而使普通话能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都有一个用法比较特殊的"你"字,在<金>中有时也写作"恁".这个"你(恁)"当是山东方言中表示远指(有时表示中指)的指示代词"乜"的早期记写形式,多数情况下相当于"那".二书中指代词"你(恁)"的被发现和被揭示出来,不但对于山东方言中指示代词"乜"的源流演变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二书的校勘整理和作者的考证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遵义方言儿化现象相当普遍。从儿化在词类系统中的分布看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可以儿化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不能儿化。儿化的作用主要有 :一、成词 ,二、变化词义 ,三、改变词性 ,四、增添附加意义 ,五、表示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天水方言ts系音中存有一部分舌叶音.论证中不但列举了大量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语音实例,而且还和语音学家对中古音有关声母的拟音作了对照,这或许会使论辩更富有说服力一些.另外,文中还详细归纳出此方言ts系中哪些字读舌叶音哪些字读舌尖后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具有模糊性,除了确指听话人外,还可以指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泛指任何人等非常规指称。本文主要讨论英汉第二人称代词非常规指称使用现象,并分析说话人的意图及其语言表达效果。通过英汉第二人称指称的变化来构建双方关系、传递话语人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人称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人称指示语可以用作人称代词来使用,其用法有时与语境相关联,才能解释一些语言现象。通过对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一些事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人称指示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甘肃高台方言的声、韵、调和方言文白异读现象、方言的音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语,有一套完整的声韵调系统:二十二个声母,三十九个韵母,以及四声调,此外,普通话还有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如轻声、儿化、变调等等。六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因而六枝方言的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娄烦方言的“着”和“了”作为助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此试图给相关的现象做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释"相"     
“相”在古汉语中是应用性较强的一个词。传统的古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语法教学中一直把它作为一个副词来看待。该文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证明 :它应另立一类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