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黑板上挂的是什么?生:是广告。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以广告为内容的活动课———学做广告。二、认识广告师:学做广告,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广告。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内容是一些广告招贴画、流动宣传车等)师:大家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广告?你会做广告吗?生:(自由谈:从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杂志上、广告牌上、车体上……)师:可以说,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这么多,说明同学们平时十分注意观察事物。(板书…  相似文献   

2.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3.
师:(手举鸟的模型)同学们,这是什么模型?生:鸟!师: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6.鸟。师:先请大家看录像,认真观察,找出它们外形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放录像)鹰的雄姿、大雁群飞、可爱的喜鹊、双双飞翔的家燕、翩翩起舞的丹顶鹤、引吭高歌的天鹅、美丽的  相似文献   

4.
1.从生活上引入。师:今天老师与大家第一次见面(借班上课),彼此不熟悉,那没关系,咱们找一个话题聊一聊就认识了。我想问同学们:怎样的动物是狗?生:有四条腿的动物是狗。师:你说得很对,如果没有四条腿那就麻烦了。但有四条腿的动物太多了.比如猪也有四条腿。生:会汪汪叫的是狗。生:狗见到主人会不停地摇尾巴。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学生一致表示赞同)师:这两位同学抓住了狗的什么?生:抓住了狗的特点。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提出:怎样的动物是兔子?生: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尾巴……师:对了.我们看事物要抓住它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要抓住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23.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片断实录一师: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皮影戏《掩耳盗铃》。)师:这段录像说明了什么道理?生:说明了一个人做了坏事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师:戏中的主要人物——盗铃人有什么特点?生:自以为聪明,其实非常愚蠢。师:这段录像里,既没有谁站出来说这个人愚蠢,也没有字幕表示这个意思,你是从哪儿得出这个答案的?生:我从他捂着耳朵的动作看出来的。生:我从他自言自语的话中看出来的。生:我从他得意洋洋的神态上看出来的。师:导演要把一些思想、哲理告诉人们,必须通过什么途径?生:通过演…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其中讲到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放段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师放录像)师:录像中,老师在干什么?生:用放大镜看书。师:放大镜就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跟原来的字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字大了。师:请大家接着看,照相馆中的摄影师在给老师照相。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是毛玻璃,通常把它叫光屏。同学们家中照相机的光屏是胶卷。请注意,你在光屏上看到了什么?生:您的像。师:像阳人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比人小,而且倒着。师:观察得很仔细。其实,你通过凸透…  相似文献   

7.
数学与商场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青岛风光的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像,录像中出现大型的购物商场佳世客。)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美丽的海滨、高楼。生:栈桥、五四广场、海水浴场。生:还有一个大型商场佳世客。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平时去商场吗?你去商场都做些什么?生:买衣服、买吃的、买玩具……师:其实在商场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数学与商场。(板书:数学与商场)犤评析:利用一段录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犦二、观看录像,初步感知师:我们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9.
师:(导入新课后放蒲公英种子的录像,生齐读第一句)你觉得蒲公英种子怎么样呢?生:很美丽。评析:形象引路,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师:是呀,我们的风姑娘也很喜欢它。你看,风姑娘来了。(画风姑娘。)生:(高兴地叫)风姑娘!风姑娘!评析:再次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体现了教师的功力。师:风姑娘来了,蒲公英的种子就怎样了呢?(演示活动灯片。)生1:它飞走了。生2:它离开了亲爱的妈妈。师:课文怎么写的?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生读。)师:微风是怎样的风?生:很小的风。师:微风是怎样吹的呢?现在我请两…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说反话游戏师:大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说“数学好玩”。你能把它倒过来说吗?师:同学们反应很快,那咱们就像这样玩一个说反话的游戏行吗?(上海—海上合适—适合来回—回来)二、介绍倒序数师:同学们很棒,其实不光字词中有,数学中也有,你们看,“玩”字有几笔?(8)师:“好”字有几笔?(6)师:好玩呢?生:68。  相似文献   

11.
<正>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些画面。看着这些画面,你想起了什么?(出示学生活动照片)师:找到你们自己了吗?这是在干什么呢?师:看着这些画面,你想起了什么?小组之间可以先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师:好,谁愿意来交流?生:想起过去一些快乐的事情。师:哪件事情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呢?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按照黑板上的要求写了一篇作文(出示小黑板: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今天老师想让大家也当一回小老师,来评议这次作文,你们愿意吗?二、指导评议(一)确定评议重点师:在评议之前,一起先来制定评议标准。这次作文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算是好作文了呢?生:要写出事物的特点,还要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才能算是好作文。师:好,其他同学愿意吗?那么,我们就按照同学们制定的这个标准去评议这次作文。(二)集体评议1.读师:我们先来评谁的作…  相似文献   

13.
一、审美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美文。(投影《湖心亭看雪》原文)因为是文言文,请大家先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生跟老师朗读)师:下面我读两遍翻译,你们读两遍原文。师:整体有什么感觉?(众生沉默)师:直接感受,说得不准确也不要紧的。生1:画面很美。师:给你感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蛾与蝶     
有几次,自然老师拿着蛾或蝶间我,“这是蛾,还是蝶?”好像我就是“鉴定师”。 是蛾是蝶,教师一定要通过教学,与学生共同探究观察蛾与蝶,采集蛾与蝶,制作蛾与蝶的标本,知道蛾与蝶的特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蛾和蝶的方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第二期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即将结束时,我们组织学员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在当地小学上了几堂研究课。其中学员孙艳执教的数学课《我们赢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问题情境社会化师:小朋友知道奥运会吗?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出示2001年申奥的录像片段,录像最后定格在“我们赢了”这个特写镜头上)。小朋友,你们知道录像片中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吗?学生高兴地抢着回答:这是我们申办奥运会的电视,去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这讲的是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  相似文献   

16.
《明湖居听书》的公开课接近尾声了。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章的1——5段的内容应该删掉。删掉它,既不影响中心的表现,又紧扣文题、开门见山,还短小精悍;而不删,内容显得庞杂,而且给人一种兜圈子、绕弯子的感觉。”对此,我没有轻易地否定,而是——师:1——5段到底该不该删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还是先看一幅简笔画吧!(边说边在黑板的右边画一个大圆)师:这幅画的画题叫《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生:(异口同声)圆。师:画面上的月亮圆吗?生:(齐声)圆。师:简直是“…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流程】师:你们知道“看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用眼睛看。师:要由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得——(生:用心去想。)师:是的。“看”表示动作,而“见”呢,已包含了结果。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梅花”两个字,你看见了什么呢?生:我看见梅花开得很鲜艳。生:我感受到梅花不怕严寒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师简笔板画鲸)生:(喊)鲸。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播放鲸的录像片段,生发出阵阵惊叹)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录 一、直观感知。寻找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三角形,但是我能很快把它变换成漂亮的图案,想看看吗? 师:(指图2和图3)谁发现了这两个漂亮的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生:旋转。 师:说得再具体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图2是顺时针旋转,图3是逆时针旋转。 师:再观察观察,这两个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课前播放建瓯市2006年6月6日洪灾的录像) 师:请看大屏幕。刚才大家看到的是2006年6月6日我市洪水泛滥的录像,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