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潮流中,语文教学的方式、理念、目的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作为重点学科,也作为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自然无须赘述。结合教学经验,立足初中语文教学,试论庄子“言意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阐述如何运用庄子的“言、意、象”思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著名著作《庄子》中有十分完整的理论表现.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所决定,庄子的美学思想有一个突出的要义,就是虚无,表现在审美态度上,就是“虚静”.认为“道”是宇宙本体的最高境界以空灵自然、无为为美.所谓“虚静”实际上是老子提出的,但是把老子的虚静说中无为和归于自然的一面加以发展的是庄子.他最先肯定了审美过程中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庄子“天籁”本是其“道”的呈现,而“道”是庄子宇宙论、本体论与人生观融合一体的归结,在庄书或庄子思想中乃是“自然”“无为”主观境界与客观自然之义,因而“天籁”也就取得主观境界与客观自然的主客合一之境。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我国经典的文化著作之一。庄子主张"道法自然",以其特有的教育文化观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其主要内涵来源于其特有的言意观与道学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更对提升中学生文化、哲学、审美感受性及相关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庄子》的传统文化内涵,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入解析与应用工作,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8.
“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重要原则,已被语文教育界普遍接受.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感到这一提法很难解释语文运用及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为此,就教于同仁.何为“文道统一”?关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也称文道统一原则.它体现了语文科的本质特征.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是一条根本原则,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本质.语文教师就是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反复启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潮流中,语文教学的方式、理念、目的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作为重点学科,也作为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自然无须赘述。结合教学经验,立足初中语文教学,试论庄子"言意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阐述如何运用庄子的"言、意、象"思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精髓是“语言思想”的确立与“教学规律”的建构,这也正是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之普适性所在.“语言思想”与“教学规律”又具有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本文既重点分述又综合统之,以揭示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庄子提出“法天贵真”的审美思想,李白受庄子的影响,在诗歌上提出“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歌审美观,对庄子的审美思想有着明显的继承和发展。李白主张清真朴素,反对雕饰造作,但与庄子美学思想表现方式不同。苏轼在庄子“法天贵真”、“以天合天”思想的启发下,创建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自然”说。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及生活经历等不同,他们虽都学习庄子,但他们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情趣还是有差异。苏轼在宋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里,兼之终生为宦的经历使他努力寻求超脱,体现在诗文中就是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谢秀珍 《辅导员》2009,(19):25-25
如何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体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与经验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地>篇全面地反映了庄子思想社会性、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三重间架思想体系.在社会性中,以无为为标号,但实质反映圣君臣的有为之治;在自然性中,庄子关照自然人性、人生和自然政治,追求自然理想;在超自然性中,庄子思想邀游于混冥玄虚的超自然境界,追求大道本源和超然理想人格,这是庄子思想的制高点.总之,庄子三重性的混杂思想体系,是我们深入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门径.  相似文献   

16.
庄子思想是一座玄奥空幻的迷宫。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人们为之探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又往往为其庞杂缠绕和万方仪态的迷离现象所眩惑,令后学者甚难切入认识其本真完整体系的理论面貌。本文拟作宏观探析,把握其思想的总体框架,从其思想逻辑发展的三重间架逐一概述。在世俗间架的社会性中,首先分析了庄子匡世愿望的现实根源和思想根源,然后着重阐述了庄子思想的“援儒入道”和“援法入道”,以及体悟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精义,表达了其赈济世俗的愿望。在原生间架的自然性中,庄子饱蘸浓墨着力描绘自然天放的景象,追寻“同与禽兽居”的理想再造的自然世界。在这一层面上,庄子开始了对一切有为文明的批判和进行了自然之道的哲学思考。但庄子的自然理想追求更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于是出现了庄子思想内在的冲突,以致造成各种变异的结果,直至心灵的萎缩和痛苦。在玄思间架的超自然性中,庄子思想不仅冲破尘网,而且进一步超越自然,摆脱一切有物、有为和有待之累,进入玄思空幻的无待逍遥世界,标志着庄子思想的彻底解脱。用于证实该间架的思想内容,以内七篇为重点分述。总之,庄子思想重峦叠嶂,交错纵横。从宏观上把握其多重间架,恐有益于进一步理解庄子思想的总体构造。  相似文献   

17.
庄子论“道”,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任顺自然。由此生发出了庄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庄子将“道法自然”作为审美的最高原则,强调“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将自然率真之美推为极致;倡导“无以人灭天”,反对任何对自然的矫饰乃至损坏。庄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在艺术实践中,自然表现为“技进乎道”的过程。而庄子美学中的“游”则体现了“游戏”和“游世”的特征,最终目的则在于“游心”。同时庄子还继承了老子的虚静观,将虚静视为心与道交融的基础,而“心斋”和“坐忘”又是虚静心态的基础。在言意关系上,庄子强调“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特点,并将言意关系提升到道的境界,阐释“大美不言”的境界。这些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率真”是庄子审美思想的神髓,也是苏轼文艺观的核心。通过对庄子关学思想与苏轼文艺观的比照与分析,由“原天地之关”与“随物赋形”,“法天贵真”与“天工与清新”,“万物与我为一”与“身与竹化”,“技道相通”与“技道两进”几方面深入探讨,不难发现苏轼文艺观对庄子“自然率真”审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思想,陶诗中的“自然”不是自然界,而是庄子哲学中的“自然”思想的体现。庄子哲学中的“自然”是一种清静无为、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即是一种抽象的客观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