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日本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以俄狄浦斯神话为原型,生动地讲述了十五岁少年寻求成长的过程。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体悟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意图,更能发掘出其中隐含的意义,展现作者对自由、孤独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翀 《文教资料》2007,(34):174-175
本文试着从比较文学的视野来解读村上春树的新作《海边的卡夫卡》。背负命运诅咒的少年远走他乡,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本文试着从三个角度:《海边的卡夫卡》与作家卡夫卡、"俄狄浦斯情结"及村上的"世界边缘"主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着手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均以"杀父娶母"这一伦理禁忌作为叙事的基点,但是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主题设置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从预言承受者的形象、作家对预言实现过程的处理手段,以及作品设置伦理预言的意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相同禁忌下作家所表达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相似文献   

5.
《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是写一个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但是对同一个故事分别由两个视角进行叙述。用这种新颖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不仅表现了作者村上春树高超的叙事技巧,而且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海边的卡夫卡》与俄狄浦斯神话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肯定和否定两种互文关系进行两者的互文性分析。采用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观点,从情节、预设以及人物、结构上的异质特点切入,解读两个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是蜚名海外的日本作家之一。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说服力的超现实幻境让他的作品闻名遐迩。然而,他最出名的小说还是《海边的卡夫卡》,该作品围绕两个人物展开:为了逃避可怕的父亲强加的恋母情结而离家出走的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以及可以和猫交流的老年“呆子”中田聪。两个人各自展开了自己的旅途,他们从无交集,但他们的命运最终却纠缠在一起。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中的典范,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更是总结了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状态。本文着重从俄狄浦斯情结和其悲剧的意义着手,来探讨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接触村上的作品是《挪威的森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海边的卡夫卡》,觉得村上就是在面对面复述自己的故事。很想去看海,在我十六岁的生日时,终于达成愿望。大巴车上的人带着太阳镜,嚼着口香糖,举着相机对着车窗外的海面咔嚓咔嚓按下快门。我没有去拍集体照,没有去捡贝壳,也没有去游  相似文献   

10.
《俄狄浦斯王》、《儿子与情人》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三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母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典型范式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人的成长角度对俄狄浦斯故事及其现代嬗变进行探索,思考人类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父辈和母辈的超越之中,杀父、娶母、流亡就是文学作品表现人成长所经历的三次蜕皮式质的飞跃,俄狄浦斯母题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耿海霞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5-107,117
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世界性因素和民族性因素,表现为对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海边的卡夫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说明一个作家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中符合自己的东西并使之民族化,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的文本细读。从作品中存在的隐喻含义入手,大致理清了文本可能存在的解读途径,并指出作者对主人公命名的寓意,以及对西方小说惯用“俄狄浦斯情结”手法的成功运用,均象征着作者对人类成长经历的一种回顾,引发了当代人对自身成长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命运抛弃的悲剧,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卡夫卡同样因杀父娶母的诅咒而与命运抗争。自《海边的卡夫卡》问世,两部作品的母题相似性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细读发现,两部作品中除母题嬗变外,还包括俄狄浦斯与卡夫卡的性格、与周边人物的关系、结局、作者或时代的干预几方面不同,并试图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探讨来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深层的不同,以对两部作品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15.
悲剧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人生的积极价值。悲剧艺术不同于现实的苦难,它不仅能唤醒人的伦理意识和行动实践意识,更重要的是引起人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使人的情感和心智得到净化和升华。《俄狄浦斯王》就是这样一部悲剧,作品巧设“弑父娶母”这一犯罪过程,其目的就在于求得一个“净化”作用;并通过“神谕”,构筑了全新的文化结构和人性结构体系;通过“斯芬克斯之谜”的设置而提出一个形而上的命题:认识你自己。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悲剧自身最重要的审美品性。  相似文献   

16.
追溯法无疑是《俄狄浦斯王》最显著、使用最完整的艺术手法。但是使《俄狄浦斯王》主题深化的手法却是反讽和宗教文化。这两种手法的使用使剧本的英雄主题更加深刻,人物更符合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也是欧洲文学和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英雄,是古希腊文学的永恒主题。古希腊英雄把实现善、履行职责视为莫大的荣誉,他们在履行社会职责时的激情奔放与对荣誉的执着深深融入希腊城邦生活之中,成为城邦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力量。英雄伦理是一种职责伦理。《荷马史诗》与《俄狄浦斯王》中鲜明的英雄人性,展现了作家所要表现的不同英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28):14-15
本文以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为例,从语言风格所包含的语音要素、词汇要素出发,对内地的林少华和台湾的赖明珠的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寻求平衡二者的翻译策略,为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有幸拜读了村上的大作———《海边的卡夫卡》。初读感到晦涩难懂,里面充斥着一些超乎现实的奇幻情节创造了一种非现世感。当我越想去探究荒诞情节的含义,越想去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如同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沼亦或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领悟到应该把那些虚幻诡诘的  相似文献   

20.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6):91-93
对成长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独特而坎坷的成长历程,思考人类自由灵魂的成长之路。本论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切入点,对《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其是一部成长小说.并分析了主人公卡夫卡不同寻常的灵魂成长之路.最终阐明村上春树对成长的独特理解和小说中成长所具有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