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般情况下,句末一个语气词单独使用,表达某种单一语气。但有时候,句末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语气词一起使用,就是"语气词连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柳州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比普通话的语气词连用更为灵活和丰富,本文以丁恒顺《语气词的连用》(1985)中提到的6个现代汉语基本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对柳州方言和普通话句末语气词连用的组  相似文献   

2.
洪娜  范琳 《现代语文》2013,(4):49-51
在温州方言中,句末语气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数量有限,但它们却是人们日常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调查的温州市区方言为语料,对温州方言句末语气词易位现象进行客观地描写,并力求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出温州方言句末语气词的系统及其特点和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它是一部记述荀况一生的言语行事,成书于先秦晚期。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战国时期这部文献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情况,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进而管窥先秦句末语气词实用的一般状况。《荀子》中的句末语气词较多,经过调查,《荀子》三十二篇中共使用14个句末语气词,分别是也矣焉乎与(欤)邪(耶)哉耳云夫然为尔已。还有一些是几个语气词连用的情况。本文以《荀子》作为研究对象,做穷尽性的调查,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相似文献   

4.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气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言语交际中的独用语气词共19个,其中有17个属于单音节,2个属于双音节。这些语气词都能够分布于句末,其中有11个可以用于句末表陈述,1个可以用于句末表感叹,10个可以用于句末表疑问,有6个可以用于句末表祈使。语气词语音上,具超音系特点;语法上,语气词为是非疑问句的必要成分;语用上,使用频率相当高。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三峡移民的语言接触、演变与融合问题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启素 《华章》2007,(8):71
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使用句末语气词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一般说来,语义因素和语用因素是影响句末语气词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如文体、语体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句末语气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闽南方言语气词系统很有特色。一是继承了古汉语的部分语气词;二是有一些语气词与普通话同源,但用法、语气却有所不同;三是拥有句首语气词,保留了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四是不仅句末,而且在句首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在对闽南方言语气词的系统和特征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句末语气词进行逐一的解析,并就语气词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襄阳方言句末语气词"撒"在祈使句、陈述句和疑问句末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与襄阳方言中的其他句末语气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也罢"是近代汉语时期产生的一个新的句末语气词。对于"也罢"这一句末语气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还鲜有人论及,这篇文章将结合《歧路灯》一书中"也罢"的使用情况,试分析"也罢"这一句末语气词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中能够连用的是位于句末的六个单音节语气词,即“的”“了”“吗”“呢”“吧”“啊”。它们虽然可以两项连用,也可以三项连用,但都表现为两个语气词的并列。本文通过例证,对常用语气词的连用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苹 《文教资料》2007,(19):83-84
本文以曹愚剧本《雷雨》为语料,以其主要的句末语气词为研究对象,考察《雷雨》句末语气词的口气意义,指出句末语气词具有增添或削减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商州市方言几个语气词在句末所表示的时制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州市方言(指城内方言)有几个语气词在句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时制概念。这种时制概念是由句末语气词或是通过时间词加上相应的句末语气词来表现的,而不是像印欧语系的语言那样通过动词接尾部的变化或别的词加上动词接尾部的变化或原形动词等方式来表现。例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语气词“那”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调查,认为它是一个产生于汉魏间的口语语气词,它廷用于六朝而至唐宋、发展于金元系白话中。在宋代以前,语气词“那”应用范围较窄,一类是在句末表肯定,惊叹,一类是在句末表疑问。表疑问语气只用在是非问句中,往往是无疑而问,且不需要其它语气词的帮助。在金元戏曲中,由于表疑问的语气词“耶(邪)基本消失,于是语气词“那”扩大了应用范围,各种疑问句均可使用,位置也不再限于句末,在表疑问语气的功能上基本近于传统的“耶(邪)”。在清代,语气词“那”渐为其它语气词主要是“呢”所替代,间或可见的语气词“哪”则正是“那”的遗留形态。  相似文献   

13.
《论语》句末语气词复用现象颇引人注目,是先秦时期语言学上的一朵奇葩。究其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语录体及对话性质使然;二是语气词产生、发展及融合的结果;三是其他语气表达方式不完善所致。  相似文献   

14.
《封神演义》共有是非问句127例,我们将其分为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和无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其中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共113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89.0%;无明显语言标记的共14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11.0%。就是非问句中所用的句末语气词来看,一方面有从上古汉语继承来的语气词"乎",另一方面也使用了近代汉语新兴的句末语气词"么""来"。其中"么"的使用频率最高,约占是非问所使用句末语气词的14.2%。主要对《封神演义》的是非问句在计量的基础上做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元江方言语气词"噶",有两种语音形式[ka55]和[ka31],语气词"噶"在口语交际中主要位于句末;在使用范围上,主要使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句末,以及与"了""呢"连用;在语义功能上,主要有提醒、强调、劝说、催促和征询五种语用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彭小川、张秀琴(2008)认为阳江话的正反问VP-无?句式已变为是非问句,句末是语气词麽(等于吗1①),并提出阳江话有语气词麽(吗)、呢连用现象。黄伯荣(2009)对该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认为阳江话VP-无?句式是正反问(有的学者也称反复问),句末  相似文献   

17.
桐乡老城区方言中疑问语气词颇为丰富,适用于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等疑问句中,且有疑问语气词合音(甚至疑问语气词与句末表征时态的助词合音)现象。疑问语气词本身还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11个疑问语气词,并进行了描写、解释,旨在构建起桐乡老城区疑问语气词系统,并在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中探索对应规律,为吴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成"从先秦时期由一个表"不能成就"之意的非词结构逐步变为现今的句末语气词,先后经历了向否定意义副词的过渡阶段和既可作表否定意义副词又可作反诘副词的阶段,最后变为了句尾语气词。现代汉语的使用中,"不成"仍具有以上三种用法。徐时仪提到"不成"在唐代已有处在句末的用法,并且其作为句末语气助词在宋元时期可经常见到,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在津市方言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句末语气词哈哆,使用频率相当高,意义丰富。本文从语法意义、语法环境和语义背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湖南方言语料,探索湖南方言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对关于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研究意义、其他学者对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更深入系统地研究湖南方言语气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