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作为可感性语词,作为外壳的主客观的复合体,在小说的构成部分:情节、人物塑造、背景中,构成背景的一部分。在同一作品中,一个意象如果反复出现,就会不断积累起自身的象征意义的分量。笔者认为《包法利夫人》中的"月亮"意象,象征着爱玛一生。  相似文献   

2.
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荷花淀》是“诗体小说”,全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于诗情画意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沉淀“传统文化”之景:以“荷花”、“芦苇”和“水”三者构成背景,意象深远。文中写景着笔不多,给人的感觉却是水接天,天连水,荷香无处不在,苇花无处不飞。《荷花淀》全篇以“荷花”、“芦苇”和“水”三者构成的水乡背景,既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又是文化意象深远的写意画,清新明丽,韵味悠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许是巧合天成,也许是有意为之,构成荷花淀背景的三种景物——荷花、芦苇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典型的意象。荷花…  相似文献   

4.
王维田园诗歌中空山意象的图形——背景分离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王维(AD701-761)田园诗歌中的意象是文学评论的焦点之一。但以前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过分地强调意象的情感功能,将意象视为一种叙事技巧,在其田园诗歌中主要起到象征和暗示的作用,而忽略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去考察其田园诗歌中的意象的认知功能。本文将应用用图形——背景分离理论,对于“空山”意象在诗篇中的认知功能加以描绘,并分析意象如何在同一诗歌文本中同其它意象发生互动,从而形成图形——背景分离模式,并构成王维诗歌的“以画入诗”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意象作为文学对象和手法,在言意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意象性表征分为托物言志、文化传承和隐喻明理,其存在的形态为单一意象、叠加意象和特指意象。在教学实施中要做到:对形象的还原、对背景的求证和对诵读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图在接受美学,特别是伊瑟尔阅读现象学的理论背景下,关注和探讨文学接受理论在心理学意义上的站立。文章多方面地阐明了文学语言符号本身具有向意象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然后研究了文学语言符号向意象转化的心理轨迹,说明了文学鉴赏意象是在读者阅读的时间流中构成的,其建构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意象再造与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由无数意象构成的艺术殿堂,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纵观现今初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意象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对一些意象角度挖掘不深。文章以现在高中学情为基点,以"梧桐"作为突破口,研究悲秋意象,对"梧桐"这一典型意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富于诗意的运行轨迹,它以取象譬类、天人互参的方式,以饱含情感的意象氛围直达诗意追求。天人互参构成了意象思维人化自然的实践性基础。意象氛围则构成了它得以呈现的体验基础。意象思维作为中国审美文化和诗意文化的中枢,以天人互参为实践基础,以意象氛围为表现形态和体验基础,构成了一个圆融整一的诗化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意象在汉英诗歌的鉴赏及翻译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语言习惯、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的差异造成了汉英诗歌中意象的文化寓意的差异。文中选取了汉英诗歌中有关景观、植物和动物三方面的典型意象对这一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达到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宋词大量使用花意象,与其历史文化、世俗风尚、时代精神、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花意象作为宋词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也必然受到宋代社会的各种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我们需要进入历史长河中寻找宋词花意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意境构成与艺术风格表现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李贺诗歌中诸如由“昌谷意象”、“落魄者意象”、“劳动者意象”构成的描述性意象,由“剑意象”、“竹意象”、“马意象”构成的比喻性意象,由“神鬼”、“游仙”构成的象征性意象三类不同意象及其与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赋、比、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的鲜明特点,以及此正是形成李贺诗歌独特诗风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解开李贺诗歌之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08-112
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舟船虽作为画面点景要素,以一配角出现,但因其作为海上漂零之物,无所依托但却有着质朴、淑清、从流飘荡的独特品性,而成为画者思想、情感与理想的寄托,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象,成为画面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国山水、人物画中的舟船意象主要包括寓意飘泊不定的漂泊意象,别离时的伤感与惆怅的离别意象,洒脱、自由自在翱翔于天地间的自由意象,以及远离世俗喧嚣,笑傲江湖间,追求心灵释放与解脱的隐逸意象。这些意象承载和维系着画者的独立人格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表现说语境中的意象是定位于文学与作者的关系中来讨论文学形象构成的表现意义的 ,因而表现与意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构成中国意象理论的基本命题有 :意象的神似理论、意与象的构成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分析· 《走进意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四课的内容.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亦是世界艺坛上一枝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线条是绘画构成的重要语言媒介,线条的起源与发展彰显了绘画的审美趋向和文化选择。作为中国画造型核心构成元素的线条,展示了中国画形成的哲学理念和视觉习惯;作为中国画意象造型手段的线条,其本身所包含的意象美即是对中国画意象造型的印证。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象征性诗歌是以意象暗示、呈现象征意义的。其意象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意象与意象间具有的比喻关系构成的,即比体象征;一种是以意象的连续的铺展、延伸构成的,即赋体象征。这两种象征意象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弄清它们的构成方式及其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的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实践与审美意识,万物有灵的交感思维,共同构成了情歌中“花草”意象的文化成因.情歌中“花草”作为一种原型意象,蕴含侗族同胞的情爱心理、生殖崇拜和神巫气质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潇湘"作为审美意象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历史相当久远。至唐宋时期,"潇湘"意象出现于传奇之中。一方面,湘城与帝都作为两种对立的文化符号在作品结构中起到了转换叙事地点的作用;与此同时,湘女与帝都才子的爱情传奇更构成了故事的主干情节;而大量的湘景描写则为浪漫爱情营造了神秘凄幽的叙事氛围。它们共同构成了"潇湘"意象的丰富内涵,为唐宋传奇增添了幽渺凄婉的一脉,并对中国和汉字文化圈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一句话,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