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以文学方式记录着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诗歌源于民间,是情之于动的产物。当诗歌中的情感与时人产生共鸣时,最终上升为集体情感,成为一种情感的表征。葛兰言从"异文化"的视角,将《国风》各诗篇的主题加以概括,提出中国古代歌谣不含任何个人情感,而是一种风俗习惯的表现的论断,形成一种异于中国传统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3.
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  以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诗歌吟咏对象 ,这在世界诗歌史上恐怕只有中国才有 ,西方诗歌从一诞生起就比较注重抒写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大事件和经历 ,如荷马的《奥德赛》 ,维吉尔的《伊尼特》 ,法国的《罗兰之歌》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荷兰的《英雄国》 ,英国的《失乐园》 ,俄罗斯的《伊尔远征记》等大量的英雄史诗。而中国古代诗歌从一诞生就直接涉及到个人的情感 ,而且这种情感是如此的丰富、强烈。如《诗经》 ,无论是《风》还是《雅》、《颂》都是如此。以后的《楚辞》、古诗十九、唐诗、宋词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在古代 ,中国政治…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引,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是来抒发文人的内心情感,在思想表达、内容选择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容量,且在语式变化、词汇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自由,是一种发展成为固定格式的新诗。为此,文章以情感的表达为基本切入点,在分析《诗经》和《古诗十九首》创作关联的基础上,从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诗歌情境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影响,旨在能够深化人们对《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认识,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王飞 《语文天地》2014,(1):33-36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学好诗歌是进入文学的重要一步。而学好诗歌的关键是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诵读对于品味诗歌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以赵嘏的《长安晚秋》为例,尝试探索古典诗歌的“五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它无不如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艺术中,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兼得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诗歌的思想情感不很明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诗歌是传承下来的一朵魅力的奇葩,有着独特的表达模式与情感诉求。它不仅仅一种高雅、美奂的精神产品,而且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时空的历史长河中,诗歌浸染了人们诗性的思维,宛如一条涓涓细流,成为不同时代的才子佳人们抒情意志的重要文化元素。即时在“五四”运动掀起白话诗歌,创立了另一种新文学的文体形式,进入现代诗歌的发展阶段之后,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创世纪》的主将,痖弦和同为创始人的洛夫一起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痖弦的诗歌《上校》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小诗,它与洛夫的《汤姆之歌》有着相似的诗学表现。两首诗歌不仅内容互指而且情感互通,诗歌本身也充满了冷峻的情感色彩,这表明《上校》与《汤姆之歌》存在互文性关系。该文通过对诗歌《上校》与《汤姆之歌》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这两首诗歌更为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1.
语文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经常出现一些思乡题材的诗歌,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张籍的《秋思》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等,这三首诗歌均为乡思题材的名篇。思念家乡、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情感,一个人对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绪,无论他身处何地,流落何方,官居何职,对故乡总是难以忘怀,总想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唐诗宝库中,乡思题材的诗歌是一朵奇葩,有不少佳作。下面就唐诗中  相似文献   

12.
刘颖 《林区教学》2009,(12):44-45
诗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乐趣。本文主要运用诗歌分析的内缘方法,从结构和情感等方面浅析了济慈最后的颂歌《秋颂》,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秋之可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来是抒情诗的国度。自《诗经》起 ,抒情诗就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然而在理论上 ,首先揭示诗歌以情感为本体 ,以审美表达为形式 ,从而界定诗歌独立存在的则是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提出。 (《文选·文赋》)这一命题实则为中国诗歌情感论的滥觞。其后刘勰“情采”论 ,钟嵘“怨情”说 ,唐代“情境”理论 ,王夫之“诗以道情”论 ,都深受此命题的影响。本文主要是探讨此命题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一、从“诗言志”说起在“诗缘情而绮靡”提出以前 ,中国诗论主要是“诗言志”。“诗言志”出自战国时的《今文尚书·尧典》 ,主要就诗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诗歌对琵琶女的音乐演奏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展现了琵琶的音乐之美。诗人通过偶遇琵琶女来展开叙事,饱含了白居易丰富的内心情感,其情感的表达方式亦甚为独特。《琵琶行》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抒情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涌现出了许多借鉴《琵琶行》的音乐诗和同悲诗。准确理解《琵琶行》中的情感,以及其情感的表达方式,对读者整体把握《琵琶行》,并由此而推广至其他诗歌的深入领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乃至当代的新诗,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人曾说,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而诗歌的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只有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94):192-193
穆旦是"九叶"代表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之一。受西方惠尔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诗歌风格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代性。《春》创作于1942年,是穆旦的代表诗歌,因其文质兼美,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该诗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中和与平衡,诗人用极富张力的手法交织情感与理性,用多种意象的碰撞形成诗歌的强烈冲击,进而传达一种炽烈饱满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脱离原始状态,步入成熟时期,其中抒发情感的“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然而,这种抒情却又是有节制、有限度的蕴藉含蓄之情,表达出一种情理兼容的“中和”之美,形成温柔敦厚的诗风,成为历代文论的批评内容,并且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以《鲁般鲁饶》的修辞英译为出发点,通过对比该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四类修辞的翻译策略,结合不同翻译技巧,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探寻最佳的翻译方式,结合中英翻译要求,提出对译者的文化及能力要求,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柏铭久,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州诗歌创委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校期间就与同学组织"狂飙诗社"。曾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三峡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山花》、《中西诗歌》、《上海文学》、《萌芽》、《散文》、《人民日报》、台湾《笠》、美国《明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等。出版散文诗集、诗集《沉思的风景》、《情感的边缘》、《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时光之轮》、《红透的山谷》等9种。有散文诗、诗歌、散文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相似文献   

20.
金铃子,本名蒋信琳,籍贯重庆,诗人,画家.1980年代末开始发表诗歌,参加过第24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第17届高研班,诗文多在《人民文学》 《诗刊》 《中国作家》 《星星诗刊》《山花》等刊物面世,著有《奢华倾城》 《曲有误》 《越人歌》《金铃子诗书画集》等,曾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歌奖、 《诗刊》2012青年诗人奖等文学奖项.金铃子的诗富于主观性,充满激情和极具穿透力的想象,诗中恣肆诡异、陡峭精微的表达,高烈度的情感,强烈真挚的语言,造就一种令人炫目战栗的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