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9,(3):94-100
梳理了从古希腊"视觉至上"原则到萨特、拉康思想,再到穆拉维的电影"凝视理论"发展过程;以"凝视理论"分析影片《乱世佳人》的女性主义,从三个角度——多层凝视下斯嘉丽的反凝视,男性角色的边缘化和批判,女性团结合作友谊重建等来构建,可知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反男性凝视甚至女性凝视的存在。电影体现了女性个性的解放,在困难面前男性的失语,女性的合作,也进一步鼓励女性打破凝视,寻找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刻画了一系列南方女性人物,她们都是南方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角度来看,南方父权制文化掌控了社会话语权,对南方女性的“凝视”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而南方女性将这种“凝视”内化成自我监视。该文试图从福柯权力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几位典型的南方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剖析南方父权文化如何对南方女性进行监视,并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美国当下最受欢迎的剧集《汉尼拔》中的经典人物“食人魔”汉尼拔·莱克特进行了关于男性凝视的颠覆解读,笔者试图从现代观众群体所关注的影视作品中“被凝视”对象的转变这一现象,来分析汉尼拔·菜克特这类的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人物是怎么成为现代观众群体的集体消费对象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大多从身份与主体、精神创伤、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来阐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较少对文本当中屡见不鲜的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进行阐释。这便会遮蔽情感,尤其是遮蔽羞耻感作为关键因素在塑造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助推情节方面所蕴含的巨大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办公室》、《洗礼》和《亚孟森》三篇小说,以门罗女性叙事的纵向发展为线,在总览“第二性”们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聚焦剖析门罗笔下女性人物的羞耻感。也就是说,性别化的羞耻感叙事不仅暴露出女性所受到的异化凝视,揭示了依附心理对女性造成的情感创伤,同时,女性对羞耻感的反抗还展露出她们追求自我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7.
科幻电影中的虚拟身体是身心分离哲学的技术想象产物。虚拟身体的银幕建构凝聚着社会消费欲望和文化实践的印痕。虚拟女性形象的银幕具身化构成了一个性别书写、协商与博弈的场域,其身体书写逻辑折射出传统父权社会的性别想象,以及消费主义下女性气质的商品化运作。同时,电影媒介的具象化特性使得虚拟女性在身体展演中,释放出一种技术“怪怖”,中断影像流,形成瞬间的“反凝视”,从而达到一种富有抵抗意义的性别政治表述。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海斯特.白兰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在近年来引发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为重新欣赏《红字》提供了参考。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斯特形象的演变而挖掘小说中反女性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当我们将关注的视角投向现实世界“,文本解读个性化”又是一番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追寻“文本解读个性化”这一理想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是也正在失去一些不该失去的要义呢?主体追寻,我们无声的“失落”问题凝视“1.众手不举,众口不开。”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却越来越淡漠,昔日的激情已消磨殆尽,随之而来的是冷眼旁观、侧耳旁听,始终不愿全身心地融入阅读、思考、表达中“。文本解读个性化”课堂遭遇了“众手…  相似文献   

10.
数位时代来临,网络技术不断进步,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拍摄的大量照片得以广泛分享和传播,视觉资料在旅游研究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城市“旅游打卡”群体的产生标志着新的旅游行为模式出现。解读游客对城市凝视的焦点、打卡行为的深层含义以及打卡群体行为模式的符号意义,可以把握新型旅游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游客的凝视焦点既包括“物”的凝视,亦包括“心”的凝视。游客打卡行为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感受地标魅力、体验异地文化、平衡想象与真实。“行摄”社群的符号意义构建过程有三个阶段:从对旅游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呼应,到建立起自我,实现群体认同,再到在空间置换中追寻新的生命能量。  相似文献   

11.
“凝视”的概念描述了一种与眼睛或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以影片和观众的凝视为中心,电影实际上满足了男性-父权世界一种相互认同的“窥淫”的快感。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两位美丽善良的女性(阿芳和月慈),同样摆脱不了作为“花瓶”而被看、被凝视的宿命。不仅如此,透过影片对其“残缺美”(一哑、一瞎)的着意渲染,凝视似乎还格外承载着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人一种原道、归宗的“自发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凝视”的概念描述了一种与眼睛或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以影片和观众的凝视为中心,电影实际上满足了男性-父权世界一种相互认同的“窥淫”的快感。香港电影《功夫》与《霍元甲》中,两位美丽善良的女性(阿芳和月慈),同样摆脱不了作为“花瓶”而被看、被凝视的宿命。不仅如此,透过影片对其“残缺美”(一哑、一瞎)的着意渲染,凝视似乎还格外承载着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人一种原道、归宗的“自发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彝族“阿细祭火节”旅游中的旅游者行为调查,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分析基础,揭示在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特征。在对旅游者凝视行为的分析中发现,旅游者的凝视行为普遍存在于民族旅游地和东道主之间;旅游者凝视动机的产生源于旅游者日常生活环境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社会建构的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旅游者摄影遭遇的两难困境将会对凝视对象产生一种不平等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借助对“凝视”这一关键词的文本分析和解读,以治学道德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凝视”为新的切入视角,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下探寻治学道德对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理论建构和策略理解。基于治学道德“凝视”的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新理路在于:加强制度设计,建立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新准则;加强法制教育,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的新境界;加强道德治理,建构师生学术道德共同体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是批判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的佳作。通过文本细读和分析发现,电影主要批判南方白人男性对黑人男性的规训以及南方白人男女对黑人女性的控制,暗含北方对南方的东方主义凝视,以及南方出于地域保护主义引申出的反凝视。究其根本,南方白人凭借奴隶制对黑人他者进行系统性歧视和劳动压迫,并对女性进行性别和族裔双重压迫,而美国北方以地域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南方进行道德批判和凝视,激起南方反扑。由此可见,种族主义奴役黑人的同时,也在反噬白人自身,受到主流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自我",身份认同问题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探索的命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引发了女性对自身固有性别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凝视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川上未映子《乳与卵》中三位女主人公各自不同的、多维度的女性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解读了在女性意识觉醒下女性对自身身份认定的焦虑和困惑,深刻探讨了当代日本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女性群体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白夜行》,女主人公以卑劣且邪恶的方式对自己“玩偶”式命运进行自我救赎的过程,其本质仍然是以始终遵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及固有习俗和规则为前提的.作家通过一种近乎极端的现代女性形象,颠覆了过去那种默默忍耐、甘为人后的传统女性形象,使女人看似具有经济和人格的双重独立,但在以“男性”价值为主导的男权社会中,现代女性徒有独立的表象,最终还是脱离不了“他者”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生命意识极强的作家,莫言在《蛙》中超越“书写生命”到达“凝视生命”,由激情叙述转化为理性反思,在谨严深沉的姿态中关照生命意识.《蛙》在宏大的历史题材——乡土生育史中深沉地凝视生命,这种凝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外部生命的凝视和内部生命的凝视,这两者以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结在一起,共同指向了生命主体性的尊严,并且在宏大的历史题材和广阔的世界视野中拓展了“反省历史、反省自我”主题的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19.
墙是“街道”与“家”之间的重要界限,一墙之隔便“内外有别”。作为外部空间的街道是一个被性别化的空间,男性是街道上的原生居民,他们享有街道的支配权。当“家”与“街道”之间那堵墙被打破之后,女性开始走出闺门,涉足街道。在街道上,女性的身体处于男性的凝视之下。作为街道新人,女性要被街道所接受,须调整自我与街道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自我身体进行改造。因此,近现代文学中出现在街道上的女性,最终经历了由物化到革命符号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沪上创意园区也渐渐在旅游业中走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10年2月,田子坊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而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网络博客也是蓬勃发展,博客中“图文并茂”的内容,为关于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文章通过对田子坊游客博客内容的研究,得出田子坊游客的“旅游凝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弄堂风情的凝视、对创意元素的凝视和对开放氛围的凝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