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这一要素在法理学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核心价值要素。但关于自由所蕴含的内涵有哪些,我们通常表述的自由的指向的是什么以及自由的价值问题,似乎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作为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代表作,《自由主义原理》一书对自由的含义、自由的创造力、自由与进步、理性、平等、民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梳理,成为其自由主义理论论辩的有力武器。鉴于仅仅解读一本书并不足以掌握哈耶克自由哲学理论的全部内容,本文试图在解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基础上,对其自由哲学理论作一简单大致的评介,以助于对日后从整体架构上窥探哈耶克的自由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莹  李虎林 《考试周刊》2015,(10):134-135
对自由与教育的理解应分为两部分进行,自由在教育过程中是作为一种手段,即教育本身需要自由,主要包括自由的师生、自由与纪律的对立统一及学生自由的学习活动;而自由在教育目标中是作为一种教化的价值,即教育是为了实现自由,既包括了人作为个体的自由,又涵盖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伯林揭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以一元论哲学和多元论哲学为理论基础,指出由此必然导致积极自由比消极自由更容易被滥用。因此,伯林对积极自由的批判和对消极自由的捍卫不仅表达了一种政治领域的态度,而且深层地蕴涵了一种哲学立场,即批判和反对那种具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元论哲学,而坚持一种多元论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值得献身,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令人神往,今天的人们更在意作为现实生存状态的自由的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而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自由。  相似文献   

5.
山水清音之中隐含着的,是晋人的“自由之心”。在生存愿望受到社会环境压抑,生命自由得不到实现的时代,晋人“发现”了山水这一精神自由的寄寓之所。于是,融入山水的他们,在对精神自由的假想中,满足或者说化解了内心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这一满足的实现,凭借的就是一种审美的自由。自然与自由,二者在深处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由与道德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与道德都是人之属性。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取决于一种尺度。善是自由的根本尺度,这种尺度不是对象或客体对主体的一种规定,而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对外部对象或活动客体实现的一种价值要求,即道德判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善的过程,道德的完善,就是自由的实现;自由以道德作为最终表征,道德以自由为表现形式;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自决、自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必须以对道德必然性的认识与遵循为基础;只有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因此,在自由与道德的关系中,道德是实现自由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自由离不开道德的判断,道德以自由的实现状态为依据,道德与自由共生共存,密不可分,道德与自由的这种关系是人的目的状态不同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英国思想家伯林把"自由"理解为"消极自由",并且这一定义被广为接受.斯金纳教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通过对思想史的"知识考古"提出了"自由"的另一种定义,只有在共和的政治体制下,我们才能够获得自由和保有自由.这样,斯金纳就打破了人的"自由"与政治体制没有联结的"消极自由"观,希望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结合中来保有我们的自由,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  相似文献   

8.
康德对自由观的阐释源自于当时经验论者对理性的解构所导致的自由的困境,康德通过对“人的自由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命题的论述,在先验的层面上说明了自由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实践自由和道德观之间的互证,最终证实了自由存在的实在性,但是这种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的理念性只能在审美自由中才能找到感性的根基,康德自由观念的根基最终在美学中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具有思想与讨论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形成与发表意见,但是自由权又不是绝对的,它要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为此,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对自由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本文仅就如何理解《论自由》一书的精髓及所涉自由问题而显露出来的现实意义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观点认为,萨特的自由选择必然导致人的不自由;萨特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不自由观,这种观点是对萨特自由观的误解。萨特对于承担责任、烦恼、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是注定自由的”等问题的看法都是对自由即选择这一基本思想的表述和进一步展开。上述观点的种种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1.
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提倡者。这一判断忽视了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思考。贡斯当认为个体自由是现代人自由的主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贡斯当并没有因为个体自由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而忽视个体自由的问题,他同时揭示了个体自由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面向。贡斯当进而指出个体自由的正当性立足于人性摆脱强制的道德诉求。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性的阐释要求现代人以一种道德和政治审慎面对个体自由和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萨有利认为政治自由是对绝对权力的限制,是自由主义制度下的自由。政治自由不同于其他自由,它是一种客观的关系中的自由;政治自由不是无限制行使权力的自由,而是一种受限制的自由;政治自由是其他各项自由的行动基础。政治自由的根本是为了"将权力装进笼子里",而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律和公民的自主立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反而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此外,法治在走向立法者统治,只有自由与法律相结合的宪政制度才是保障政治自由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早期著名的社会学家库利提出,自由是人们获得正确发展的机会。这种自由观要求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审视自由,从实际获得上来把握自由,认为人们获得自由的重要条件是社会提供的机会,衡量人们是否获得自由应该有统一的社会标准。这种自由观更加重视人们对自由的获得,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一种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同自由是市场经济对合同法提出的要求。合同的精髓即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汇合 ,没有自由的市场主体的自由的市场行为就谈不上市场 ,也谈不上合同。我国新合同法反映了市场经济这一要求 ,确立了合同自由的根本原则地位。合同自由五个基本方面是确立合同自由原则的基本标准。对合同自由的一定限制并不代表对合同自由的否定 ,任何社会均须确认他们认为正当的自由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自由人格具有一种反身性的伦理特征,它来源于自我对他者的超越关系,即在自我认同之中植入为他人责任的优先性,就此而言,自由人格的实质是把自我的自由奠基在为他人的自由之中。这种理解构成了自由教育的哲学基础,这意味着教育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中,受教育者的自由人格的塑造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教育者的自由以责任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界限。就内容而言,这种自由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17.
弗洛姆认为自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积极的自由,一种是消极的自由。积极的自由就是指自发的做事,消极的自由指的是解脱什么的束缚。弗洛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指出了人类既追求自由又想摆脱自由的矛盾心理,以此分析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原因及现代人的心理空虚,这些对现实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犯焉识》可谓严歌苓创作历程中一次成功的转型,描述的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自由之旅,也是严歌苓最满意的作品。男主人公陆焉识一生追求自由,结局除了令人讶异之外,也使读者对他追求一生的自由之路产生思索与联想。本文欲从"自由之后怎样""自由与知识分子的钝感力""‘彻悟’:在失去自由之地重获自由"三个方面对陆焉识的自由意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自由人格具有一种反身性的伦理特征,它来源于自我对他者的超越关系,即在自我认同之中植入为他人责任的优先性,就此而言,自由人格的实质是把自我的自由奠基在为他人的自由之中。这种理解构成了自由教育的哲学基础,这意味着教育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中,受教育者的自由人格的塑造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教育者的自由以责任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界限。就内容而言,这种自由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自由教育的合理性进行批判和辩护:(一)自由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二)职业教育是特殊的自由教育;(三)自由教育是对职业教育的批判.同时进一步厘清了自由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