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晓苏的短篇小说新作《挖坑》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赵腊梅的女人,为了金钱,先后三次设局骗婚,蓄意制造建筑工地灾难,谋财害命,骗取巨额赔偿金的故事.读后实在是令人感到惊悚与不安!而在《挖坑》之前,晓苏曾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温暖叙事风格”的迷恋与偏爱,在他看来,“温暖是一种感觉,温暖是一种姿态,温暖是一种情怀.”坦言说,这几年来,晓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在写的.本文就谈谈晓苏小说风格的这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3.
暗恋者     
作者的话我自认为,《暗恋者》是一部有意思的小说。我之所以喜欢有意思的小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太没意思了。坦率地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毫无意思的时代里。物质病态地繁荣,科技疯狂地进步,阶层剧烈地分化,社会严重地不公,人心空前地冷漠……生活在这样一个既无情又无趣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感到沉重,压抑,紧张,不安,真是没意思透了!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意思,所以我们就特别需要有意思的小说,希望这种小说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情调和趣味,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与抚慰,从而使没意  相似文献   

4.
晓苏小说具有显而易见的喜剧性特征。其小说的喜剧性主要来自于作者诙谐的情节安排,幽默的叙述话语和带有反讽意味的人物命运设计。晓苏小说的喜剧性是他“有意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6.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叙述于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7.
“意思”是何意思.谁不知道?这还用说吗?但我们读了民谣《意思》后,可能就会觉得没那么简单了。民谣《意思》是这么写的:年节应意思.办事要意思,如若不意思,就怕没意思,一点小意思,就是那意思,笑纳小意思,心中有意思,仔  相似文献   

8.
一、故事的新鲜感“龟兔赛跑”的故事很有意思,但听多了就感觉没意思了。写故事也一样,写别人常写的事,没意思。作文要有“新鲜感”,好比早上去菜市场买菜,新鲜的蔬菜,看着舒服,想买。故事亦然,新颖的,别具一格的,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学校举行作文比赛,主题是“关爱”,学生的文章收上来翻阅——《妈妈的爱》《老师的爱》《来自同学的爱》……单看题目,就觉得俗,没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最近,著名武汉作家晓苏推出了他的又一新作——短篇小说集《吊带衫》(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堪称当下校园讽刺小说的新收获。十年前的1998年,晓苏出版了第一部大学生活小说——长篇小说《大学故事》,以“审丑”的视角与“黑色幽默”的笔调描写世纪末怪诞离奇的大学校园生活景观,  相似文献   

10.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以学生读《沙之书》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意象“沙之书”。以及内心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在“真与假”的小说世界里获得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几则教学片段,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12.
施泽红 《中学文科》2009,(1):142-142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伤逝》是鲁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对此,鲁迅先生曾在《致韦素园书》时无可奈何地说:“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是愈做愈难了。”虽然鲁迅非正面地否认了,但其中有些情节和心绪无疑与他和许广平相爱的经历相似。《伤逝》中有鲁迅先生对男女平等、女子自由及爱情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对小说来说,追求"有意义"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正是一些追求"有意义"的小说出了问题。这也正是晓苏所察觉到的一个微妙而容易为人所忽视的问题。小说需要"有意义",但"有意义并不一定意味小说的成功。晓苏表示不喜欢那种"有意义没意思的"小说。"原因是,这种小说过于追求所谓的思想价值,有的故作高深,总是削尖脑袋往哲学的象牙塔里钻;有的则假装激进,笔锋一转就溜上了政治的跑马场。"  相似文献   

15.
清人张南庄的小说《何典》是大量使用上海方言俚语写成的作品。鲁迅《题记》中说:“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这两句话是对《何典》一书的很好概括。“谈鬼物正像人问”是评价其内容,写的是鬼,实际是写人世间的百态。“用新典一如古典”是说其写作方法,即大量用“典”,但是,他所用的是“新典”,不是“古典”。所谓“新典”就是民间流行的熟语。正如刘大白在他的《读(何典)》一文中说的,《何典》是“用小说体裁编纂成一部俚言土语的成语辞典”。对这样一部蕴涵丰富语言材料的作品进行研究,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熟悉晓苏小说的人都知道,他非常会讲故事,深得讲故事之道。但是,晓苏的小说,既不乏中国传统故事的审美特性,又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将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他的小说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意味。新近读到晓苏发表在《收获》今年第四期上的《我们的隐私》,就是一篇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品格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17.
暗恋者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定价:30.00元作者的话我自认为,《暗恋者》是一部有意思的小说。我之所以喜欢有意思的小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太没意思了。坦率地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毫无意思的时代里:物质病态地繁荣,科技疯狂地进步,阶层剧烈地分化,社会严重地不公,人心空前地冷漠  相似文献   

18.
矛盾在他三十年代写的《谈我的研究》里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他认为《红楼梦》“对于现在我们的用处比《儒林外史》小得多了。”以《围城》而名噪现代小说史的钱钟书《儒林外史》的热烈爱好者。《儒林外史》象一杯沁人心肺的茶,让一代一代人品尝不尽,思考不尽,挖掘不尽,让学者文人产生一篇又一篇的学术论文。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摹世相的社会小说以形形色色的社会相来构成它的艺术世界。滕云在他的论文《世相、人情与人物》中写道:“《儒…  相似文献   

19.
公孙龙的《指物论》是讲对立依存问题的.“指”就是两两对立依存.“物莫非指”就是魏源说的“天下物无独必有对”,也就是章太炎说的“物必有对”.就我所知,在中国哲学史上,公孙龙是第一个写专题论文,用对立依存关系解释了世界万物之所以成其为物,而且写得坚定精到;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是这样,尚待研究.公孙龙曾被歪曲为诡辩派的代表.古人这样歪曲他,主要是依据《白马论》、《坚白论》;把《指物论》也拉来作为他搞诡辩的罪证,则是近代人的事.近代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对《指物论》的“指”理解不当.现在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20.
初读俄国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散文《女歌手》,感觉没意思,但我们的阅读应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从没意思中读出有意思。这篇散文的主题有意思:表现了特殊情境里的特殊“爱”,多重角色的爱;结构有意思:前章,一次似乎并非一次,多次又分明为一次。后章,省略与空白,跳跃和闪回;语言有意思:表达方式上运用多种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修辞方法上大比喻、奇想象,进而拟人、喻体成真,终为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