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不断地提高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2008年度河南省优质课评比中,评选条件首次提出了对参赛课进行反思。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受益匪浅,并获得了河南省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本论文以教学反思的形式,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生的状况进行了反思,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 ,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写的名作 ,但两者在写景、评论历史人物及表达思想等方面 ,都有一些不同 :其中 ,词写的是雄奇壮丽的景 ,而赋写的是清幽宁静的景 ;词中的公瑾“雄姿英发” ,是胜利的英雄 ,而赋中的曹孟德则是“困于周郎”的失败的英雄 ;词的基调健康昂扬 ,气势磅礴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雄壮豪放 ,而赋则借水、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解脱过程 ,浑沉蕴藉。同一作者 ,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同一题材写的两篇作品 ,之…  相似文献   

3.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它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读起来给人以昂扬振奋、痛快淋漓之感,这与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是分不开的.   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种.   ……  相似文献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句读与释义,文学界虽有争议,但有几处似乎基本已成定论。综观全词,联系背景、作者心境等剖析,颇值得商榷。不可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与观点去理解这首千古佳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向来喜欢含蓄,在诗歌艺术中这种含蓄之美更是被推崇备至。司空图在《诗品》中曾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谓为上上品,可见在他的审美观里含蓄美也是被奉为上宾的。要营造这种含蓄美,曲笔往往为诗人所青睐。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婀娜灵动;诗文有了曲笔才更显其婉转、含蓄、深邃、幽美。  相似文献   

6.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7.
侯天宇 《现代语文》2010,(9):149-15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了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期间写下的这首词,您是不是认同教参在“整体把握”部分的分析,认为在词中作者“虽然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也许这短短的一首词不能称为一篇课文,但它是一个写作者为人为文的范本——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没有一句无病呻吟,没有一个字不是与它身旁的字和词手拉着手,根连着  相似文献   

9.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10.
李婷玉 《现代语文》2009,(12):100-102
一、背景 本节课的赏析内容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作,写于词人被贬之时,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感慨自己的功业无成。教学前笔者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经过小半学期的诗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2.理解词在抒情中写人寓己的表现手法和写景在词中的作用。3.背诵这首词,在诵读中领略诗人的豪放词风。【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写人寓己的表现手法和写景、咏史在词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相似文献   

1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次读起这样雄壮的词句,总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我想近千年前的苏东坡,于被贬之地黄州,看到这滚滚东流水的长江,翻腾着的滔天巨浪,定会激荡起那颗寂寞良久的火热心灵,于原始壮观的自然情景中,去思考生命的原始意味。  相似文献   

13.
程旭东 《现代语文》2013,(12):61-63
宋词十大名篇中,位居综合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难怪胡仔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七月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学语文》2013,(3):14-15
[教材分析]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一样,都作于苏轼一生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二者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说理有机地融合,采用"托事以讽"、借古喻今的手法,在艺术特色上颇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的谋篇布局是指按主题的需要,对所选材料进行恰当的组织安排,使之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样不仅能使结构流畅自如,更主要的是还能确保主题的鲜明突出。同样,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把握好全文的结构,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郭沫若、叶圣陶和周汝昌先生都认为“五、四”句式应作“四、五”句式。本文认为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正确的,不存在句式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篇目尤其是文学经典之作的教学,讲求的是对其本真意义有个性有创造的精美解读。具体而言,就是要由感情到理智,由形象到逻辑,并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交织联想,从中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认识上的深化,以及审美上的享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类经典名篇,既不能以它们早已历经时空的淘洗而不再作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读,也不应以它们早已成为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精品而不再作更为贴近教学实际的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张兰花 《文教资料》2005,(18):58-59
苏轼《前赤壁赋》中箫的描写具有以箫生波,由乐转悲,吐露壮志难酬的幽怨;以箫生情,飘逸灵动,营造悲美的画境;以箫为媒,走进内心,开启抒发哲理的序曲等三方面的独特功效,由此探知苏轼在文学中用箫意象释理抒怀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20.
作者借登临所见,托物起兴,体物写志,或写景,或议论,或抒情,或议论,钩沉吊古.以精湛的笔触,描绘出极精美的图画,塑造出极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