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强调了"人和"对战争的决定作用.人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义","义"在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中如影随形、不可或缺.本文抽取了小说中诸多战争的起因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究《三国演义》文学呈现"义"对战争性质及结局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的重要转折之一是革命英雄形象画廊的形成,文学叙事由此走上把战争年代的生死问题典型化,把英雄的经验普遍化的历史过程.但是,它的审美规范又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战争文学题材的改写得以完成的,英雄形象"忠、仁、义"的人格指向被替换为忠于革命的现代内涵,因此对革命英雄单向性性格的重新解读,和与此相关的当代文学的定位问题,就会在今天的研究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曹喻茜 《教师》2013,(18):58-58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文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基础阶段,夯实这个基础阶段,才能为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供有利契机。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极价值,然后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希望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败绩”本义为“毁坏绩麻”,后产生隐喻义“毁坏功绩”“事情的毁坏、失利”和“战争的失败”义;随着当时社会对战争环境与战争结果的普遍关注,“败绩”其中之一的隐喻义“战争的失败”上升为字面义,而在同时,“败绩”也固化为一个词。从“败绩’’的词汇化历程看,隐喻义向字面义转化的关键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典型环境中图形的一种张显和普遍认可.是人们适应其特定时代或特定需求的一种主动选择。隐喻义的字面化是词汇化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版四下)是一封回信,教学中如何既突出文体的特点又不钻进书信的桎梏之中呢?不少教师是将雷利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做为教学的重点:课前互动,观看有关战争的视频;重点研读的是“战争与和平”,当前还有哪些地方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相似文献   

8.
"小夜莺"是一位机智、勇敢、爱国的少年英雄,可是我不期望像小夜莺这样年纪的孩子也被卷入到残酷的战争中。不要战争,我们期望和平,不要让战争成为摧毁家园的产物,不要让孩子再承受这样的苦难。  相似文献   

9.
文学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人生的艺术,是特定时代人们的道德生活、伦理价值观的审美表现。但是当前的文学理论教学整体上较为忽略对文学伦理精神的关注,缺乏对文学理论、文学知识的价值伦理角度的阐释以及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强化文学伦理本位是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需要关注媒介文学的伦理问题,强调文学主体的意义承担、责任意识和审美价值的道德评判尺度,这也是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认知范畴理论的框架下对基本层次范畴、上义层次范畴和下义层次范畴进行了认知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上下义关系中的下义词的语篇功能.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下义词能使语言表达更为具体、更为准确、更为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上下义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地理解文学语篇中语言的形象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战争文学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规避性诗学指在战争文学创作中作家出于自身条件以及创作意图等的考虑有意识地回避战争中的某些方面不予以正面的直接的表现,而从侧面予以间接的有限的表现,把避而不正面不直接表现的情形留给接受者去想象、去补充、去丰富。战争文学中的规避性表现为规避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死亡,规避战争中的战场场面,规避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规避战争中的拼搏冲杀,添加文化及生活元素,甚至规避文学的特,陡与艺术手法。规避性战争文学可以收到同样甚至胜于战争文学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2.
"因形求义"是指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字形的辨识与分析而达到解释字义的途径,也叫"据形索义",在训诂学中被称作"形训"。在"因形求义"法的具体使用中,我们要注意:可将其适当用作课堂导入,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建立语库;注意不要过度解读,滥用"因形求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孙犁最优秀的作品是描写战争(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的小说.他在战争文学中独辟蹊径,以他特有的艺术视角和艺术功力,写出了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写出了战争中的人情美.而这种诗情画意和人情美,正是在极端残酷的抗日战争中,非常真实可信地展现出来的.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孙犁所写出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不仅在当时的文坛上很难看到,就是在我国整个战争文学史上也很难看到,在我国战争文学史上,以《三国演义》的成就为最高.这部作品所描写出的宏大战争场面,所描写出的战争中的智斗,通过战争描写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等成就,从总体上看都是后来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所不好超越的.孙犁没有在这些方面去与战争文学巨著比短长.可是,他所写出的战争气氛笼罩下的诗情画意和战争环境中所造就出的人情美,却是别的战争文学作品中所没有或很难找到的.这是孙犁对我国战争文学的独特贡献.也是孙犁对整个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请看:  相似文献   

14.
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维持着整个国家社会的既定秩序,也包括国家的军事政治生活。以《左传》为依据对春秋战争礼进行研究,战争礼包括战争中的礼仪制度,如治兵、祭社、卜战、致师、犒师、战祷、献捷、饮至及受降等,也包括战争中的礼义思想,即君子之间的"贵族精神"和高于一切的"贵义精神"。此外,战争礼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社会变革"相因损益",而这些变化在春秋时还未达到"礼崩乐坏"的程度,有些只是为了"更合时宜"。  相似文献   

15.
何泉 《文学教育(上)》2014,(17):133-133
战争文学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民族精神宝库,成为鼓舞人民投身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语文教学的精神源泉。因此,战争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在全书中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役、战斗。对这些战争进行归纳、抽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略思想与战争战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在战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等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三足鼎立的格局中,中国的抗日文学最为薄弱.尽管有着种种的原因,但中国的文学不能愧对这场战争,中国的作家应当写出无愧于这场战争的大作品.这是历史、现实和文学自身的要求,更是文学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以高度凝练的词句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学生多诵读,才能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无限情感。所以,诵读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个问题。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系统,而忽视对文学形象的审美越知;只注重对课文做理性的理解与分析,而没有情融与想象力的参与。这样的语文教学尽管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文学控货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这是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文学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考,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获得美感享受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