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广,对高效课堂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成为各类学校和老师不断尝试的课题。高职院校高效课堂改革需要厘清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之间、"实效"与"形式"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回归本真课堂,积极构筑"教学互推"的课堂学习共同体;重申教育的本质,营造教书育人的教学生态,是高职院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未来走向。高效课堂的建构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引入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将取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课堂新则教育新,课堂减负则师生减负,课堂高效则教育高效,课堂快乐则学习快乐。课改必"改课","改课"必走高效课堂之路。那么,何谓"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高"在何处?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哪里?高效课堂能否减轻师生的负担?新课程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究竟该往何处去?……这些十分现实的问题很有研究的必要,一线教师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本文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思考。一、"高效课堂"的三个维度1."高效率"。即单位时间内学生有最大的收获。着眼点在于知识数量与教学进度,具体体现为  相似文献   

3.
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最大短板是先天理论思维发育滞后,理清这场课堂改革的整体性改革理念、目标思路,廓清整个课堂改革的理论框架是当务之急。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整体性改革理念是"瘦身+生本",其微观目标是创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课堂"。"新课堂"的三种基本形态是简约课堂、绿色课堂、生本课堂。重置课改目标、创建"三优课堂"是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基本蓝图。高效课堂改革的实践思路是重构"教—学"关系,努力建构以"共存、互促、和谐、有序"精神为主调的新型"教—学"组合样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1):170-171
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呼唤课堂改革深度推进,触及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革必将焕发更强活力。推进高效课堂,需要明确教育本原,根据教育本质诉求进行顶层设计,更需实践跟进,以此不断提高改革内驱力。"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导学互助模式"、"以探究活动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情境激趣—问题导学—有效练评"教学模式、"情境—问题—自主"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新课程改革逐渐普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育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出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高效课堂的积极意义,分析探讨建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造高效课堂,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针对"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本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但困感也不少.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村"时代,高效课堂与翻转课堂间存在共通性是必然的。二者间的差异是微妙的,集中体现在构成要件、教学流程、课堂结构、教学策略与适用条件等五个方面。创建"技术环境下的本土高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与翻转课堂间的优势互补与有机整合,是未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方向。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打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战,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教育发展需求的"高效课堂"。高效的物理课堂应该是严谨与生动、认真与活跃相融合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互动、教学效果明显的课堂。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强的特点,物理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小学热衷高效课堂改革,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之势迅速形成,高效课堂改革正成为许多学校发展的品牌目标。陕西地区高效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努力创造"学生学堂"、彰显课堂生命、推进学习自助化、强化教学进程管理、适应学习的社会性要求。要推进陕西高效课堂改革持续发展,改革者必须处理好"模式化"与"去模式化"、"理论化"与"经验化"、"功利"与"事业"之间的矛盾,努力夯实课堂改革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高效课堂成为各地教育工作者频频提及的一个词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地方都以"高效课堂"为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教学模式,比如"杜郎口模式"。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型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高的课堂,换句话说就是教育教学目标能够高效达成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逐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带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更新。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上,力争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付诸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一种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152010"课堂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有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高效的课堂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要发展,根本是要靠改革,素质教育呼唤课堂教学改革,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实施,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制约学生合理、充分的发展。近年"高效课堂"已经盛行,是相当模式化的且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理念,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很热的一种教改主张。高效课堂,是具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为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知识传授和内化进行颠倒教学的一种变革创新,更加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培养,近年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幼师的主要阵地。将"翻转课堂"引入学前教育专业,有效促进从"课堂中心"向"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推动了学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夏书芳 《辅导员》2014,(15):32-33,36
正研发电子自板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鉴于双重因素考虑:一是当前国家、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增加带来的教育信息化普及,未来两三年,包括农村中小学将基本普及电子白板;二是因纸质导学案印刷繁琐及成本影响了高效课堂推进速度。电子白板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旨在通过教学技术手段改革与课堂模式改革的整合、融合,实现"1+12"的增值效应。这里的融合指的是把原来的"传统课件",加上导学功能,改造成电子  相似文献   

16.
正谈到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最热的一个词恐怕就是"高效课堂"。笔者认为,"高效课堂"这一提法有问题:多高为高?如何考量?事实上,课堂能够达到有效已属不易。"高效课堂"能否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分数提高能否代表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高效"课堂能否带来教育的高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一、"高效课堂"能否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高效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导学案为支撑。课堂看似用时少了、轻松了,实际上大量的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我国的教育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作为改革的新核心,并要求教师在新的背景下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小学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已经不少,也已取得了安徽泗县二中"三维互动力立体课堂"、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等全国几大高效课堂范式这样的阶段成果.但从整体上对课前优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教学及课后深化教学反思进行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将之与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放在一起研究的更少.笔者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落实"六环"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再对每一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听课、评课总结其高效之处及存在问题,深化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效课堂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还是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的课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为聚集全国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展示和评选课堂教学优秀研修案例,并围绕中学高效课堂教研热点,通过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广泛分享高效课堂教研成果,引领中学教学研究方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将在2011年8月17日-21日在西安举行《全国中学生物高效课堂研讨会》,自2011年4月起开始征集有关高效课堂课例和研究论文。本次活动将围绕"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同课异构"等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