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边读一边想”,是在第一组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读书的基本方法。 阅读,不论是从形式到内容再回到形式,还是从感知到理解到应用,从生疑到质疑到解疑,关键都在一个“想”字。凭借什么去想?要靠文章的语言文字,靠自己的阅读实践。所以“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而在四年级第一次进行这项重点训练的两篇讲读课文教学时,要切实让学生自觉地获得这方面的新知识,为以后  相似文献   

2.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文中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场面,一件件令人难忘的故事,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谱写成了一首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之歌。为此,教学时要凭借课文的情感因素,有机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使语文基本功训练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一、初读理路,感知情感“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揭示课题后,先结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启发他们由题设问,诱发其多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人的活动起着重大的作用。《再见了,亲人》的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  相似文献   

4.
<正>情感教学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了以读为主的情感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61年前的历史画面。在抗美援朝中14万志愿军血洒疆场,还有二十多万伤残志愿军。这篇课文记叙了最后一批志愿军于1958年10月25日踏上回国的列车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面。让我们重温61年前那感人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再见了,亲人》(六年制第九册17课)一文,是魏巍写的—篇感情十分丰富的抒情散文,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声声亲切呼唤,无不打动读者的心,简直是一首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的友谊之歌。教学此文时,应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情感因素,利用教材本身的条件,摄取典型事例,以事感人;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把工具性与思想性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基本功训练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就可收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略知一二了。本  相似文献   

6.
如何引领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诗词幽远意境,探寻诗人壮志幽情,让师生心随意动,情随境扬呢?一、扣诗眼,触摸诗情抓诗眼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细品诗句,就能铺设一道通往诗境的路。案例一:《枫桥夜泊》教学:师:读着读着,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扉?生:愁。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请再读这首诗。生:思乡之愁。诗人孤身在外,半夜,他看着满天寒霜,听着乌啼,多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啊!生:我认为是孤独之愁。霜满天的寒夜,游子躺在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情景。作者选取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深情的笔触,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并着重追溯那些可歌可泣的令人难忘的往事,表达  相似文献   

8.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中有悟,悟后再读,探究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设计一、用录像介绍背景,借假设带入情境1.放纪实录像,介绍时代背景。2.朗读、思考、讨论、感知、了解、释题。(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思考讨论释题。(2)指导学生用志愿军的口吻,用发自内心的深情朗读课题。(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这样难分难舍?本文重点写了与哪几个人告别的情景来具体表现中朝人民的情谊?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2.感情导读,理解内容。(1)出示导读问题。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lt;再见了,亲人&;gt;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文中有不少关键的词语,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并步步深入探究,将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其中“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我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13.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九五八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人物和四件典型事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教学时,为了突出讲读重点,先板书志愿军称为“亲人”的三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做到有中心的。3.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不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主要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生实际及教学策略: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①在学生已  相似文献   

16.
一、以疑带路、培养思维能力老师适时抓住时机质疑问难,使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勤于动脑,善于观察分析的习惯,易于发展良好的思维。 1.设计导语、诱发思维导语要精练、适时,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浓厚的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首先以简短的导语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猜谜揭趣,导入课题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都不见。"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下面以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  一、面向全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要“博爱”,不要“偏爱”;育人重在“普及”,防止“淘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防止教师包办代替压制个性。但是,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较模糊。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并忽视了差生。整堂课都围绕着优等生转,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答如流。殊不知整堂课中受益的只是优等…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秉着这个指导思想,谈谈我们对小学语文第七册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 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篇组成的,都可以进行识字、释词和用词、析句、分段和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各种训练。但是,如果每一项都进行,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事倍功半。因此,教学一篇课文,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雪中送炭、唯一”造句。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能注意用准确的语句表述中心思想。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并肩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