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9年春爆发了百万民工下广东的“民工潮”,“民工潮”一词就成为中国大地上极为敏感的问题.“民工潮”现象的存在意味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长期积累已经达到了极限——农民开始自发地进行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因而,就“民工潮”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一、中国农村劳动力使用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来有限且继续大幅度减少的耕地资源已吸纳不了农村劳动力日益增长的供给.目前,在农村近九亿人口中,人均耕地只有1.6亩,而按照建国初期劳均耕种10亩左右土地的标准,我国14多亿亩耕地的数量,只够1.6亿农村劳动力耕种,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达4.3亿人.在乡镇企业消化1亿劳动力,多种经营和劳务输出消化5000万农村劳动力后,我国农村仍有1.2亿富余劳动力无事可干,就是说,农村存在28%的隐性失业大军,当他们在农村被推出土地,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后,就大批量地涌入城市,形成了“民工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是18.31亿亩,人口达到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村的现有劳动力犬约为4.85亿人,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亿人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13亿人口中80%是农民,约有农业劳动力5亿人.农业耕地19.5亿亩,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大致只需1亿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户约能容纳0.5亿劳动力.这样算来,我国农村尚有3.5亿个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赵银喜 《职业技术》2006,(16):105-105
我国13亿人口中80%是农民,约有农业劳动力5亿人。农业耕地19.5亿亩,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大致只需1亿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户约能容纳0.5亿劳动力。这样算来,我国农村尚有3.5亿个剩余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农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富裕劳动力,这些富裕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利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农村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安定因素。搞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力法,对稳定农村大局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教授在提出的报告中说:中国的人力软件将使中国的经济保持50年左右的繁荣。这和许多外国朋友的估计一样,中国雄厚的劳动资源优势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强有力的支撑。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在农村。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约5亿人左右。按中国的可耕地面积计算,如果平均1个劳动力种10亩地,2亿人也就够了。目前,约有1.2亿人从事乡镇企业生产,还有约9400万人外出打工。这样估算,农村至少还有1亿人以上的剩余劳动力。近几年,城乡收入拉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  相似文献   

6.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是全国“八七”扶贫攻坚县之一,全县25个乡镇,农村人口38.9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28万人,人均耕地而积1.8亩,全县从事农业生产以外尚余劳动力12万多人。1993年底,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外出做工的无序流动状态,全县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体改委已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配套改革的一项内容,列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占人口80%、占劳动力74%以上的广大农村地区同样存在社会保障的问题,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突出。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质量的需要。我国是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4.5亿。按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分析,约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进程中,滞留于土地上的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向城镇和农村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2年间,向农村乡镇企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约为1.1亿左右。但80%以上的劳动力是兼业型转移,他们与土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农闲务工经商,农忙种田。  相似文献   

8.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如果按世界平均的农业生产率推算,种植业只需要4000—5000万人,而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高达4.99亿人,农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向制造业、服务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迫在眉睫。但另一方面,据新华社2004年9月10日消息,珠三角地区为广东省现有1900多万民工的主要集中地,却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为10%。其中,深圳现有民工420万,缺口约为40万。东莞1.5万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企业缺工近27万人。在福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的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了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对外转移,另一方面是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短期失衡。这种缺口既造成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浪费,损失产出,又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对外转移,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表现出的供需短期失衡,必须理性看待、科学分析,找到失衡的真正原因,寻求对策,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和质量。一短期失衡的演变过程分析根据经济学理论,任何市...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乡镇企业已吸收了1亿多劳动力,农村还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在这2亿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况,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农村至少还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安置,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在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工潮”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农产品“剪刀差”的拉大和农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就业不足,剩余劳动力约1.5亿人。大力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立足农村就地消化以及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是中国农村就业战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据我国劳动部门预测,“九五”期间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为5400万人,而同期仅能安排3800万人就业,尚有1600万人失业;农村新增劳动力加上现在剩余劳动力为2.14亿人,而同期农村只能消化7700万人,尚有1.37亿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农业劳动力过剩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12亿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我国劳动力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也基本一致。现在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1300多万人,累计大约有2.3亿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严重限制农业劳动生产的提高,阻碍农业生产手段现代  相似文献   

13.
陈小光 《农村教育》2004,(11):30-30
改革开放加年来,共有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为农业和国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1.25亿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实现就业,6000万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业,约7000万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当前,农村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低素质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据初步匡算,现有农民剩余劳动力1.5亿人,文盲半文盲约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揭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并提出只有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才能有效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新疆92级经管专业赵若星我国的劳动力数量远远超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容量。当前富余劳动力主要是由待业青年、企事业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农村闲置劳动力等组成。其中农村闲置人员在全国剩余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约有2-3亿人。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一、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最近几年,中国的失业率持续上升。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3%,今年宏观调控目标定在4.7%,表明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总量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平均每年在2000万左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原因是生育高峰期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进入了就业期。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大概有8亿多人口,其中有5亿是劳动力。改…  相似文献   

17.
有关方面专家最近指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物资和资金相对短缺,因而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长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 从现在起到2000年,我国城镇需安排就业劳动力约6800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达1000万人,而农村则有近2亿多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的发育,流动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日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在农村 ,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达到了小康 ,我国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如何加快广大农村、农民实现小康呢 ?笔者认为在农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一条有效途径。一、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的跨越 ,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农问题的关键矛盾是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不畅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有关资料报道 ,我国现有 8亿多农民 ,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为 2 0亿亩 ,能容纳 2亿多劳动力 ,除了向城镇转移和向乡镇企业转移 70 0 0万和 …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日益暴露,并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和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迅速从单一型农业向综合型大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开始出现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据抽样调查资料的推算,今后11年,我国将有1.9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业转移。这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已证明了这一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就目前情况看,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为我国农业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力可以转向基础部门。另外,还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第三产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