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学半”是傅说对教学中师生双方作用的论述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发挥师生各自的作用。它闪耀着教学辩证法光芒,是教育史上最早的双主体教学观。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与“学学半”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一方面启发式是在“学学半”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另一方面“学学半”思想蕴含通过孔子启发式而得到历史的传扬。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发展观、民主平等观和“以学论教”的辨证观等无不直接导源于此。揭示二者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教育思想的来龙去脉,克服当代教育理论中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以及缺乏民族特色等弊端,也有助于从根本上理清教育改革的思路,根治现实教学中注入式、家长作风等顽症。  相似文献   

3.
当前流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提法不科学,二者不是同一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说”才能正确反映二者在教学活动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发展”这个词在语文教学中用得很普遍,如“立足于发展”“发展语言素质”“发展性教学”“主体性发展”“自主性发展”等等。但是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以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尤其是对“发展”概念的理解,往往容易被  相似文献   

5.
马权红 《农村教育》2007,(7):125-126
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已是老生常谈。面对新课程理念带来的课堂教学日益繁荣的局面,笔者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地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这样的一些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在数学学习上有明显困难,数学学习暂时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学困生”。目前“学困生”正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难题,因此教师必须分析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原因.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宝玉 《陕西教育》2001,(10):33-34
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置疑、释疑的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好的归宿。毫无疑问,这是探索发挥小学教育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途径,是改变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现状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这也是“质疑教学”模式所力争达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谭洪国 《湖北教育》2004,(17):42-43
“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是传统教学的弊端,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数学课题组运用“探究教学”的思想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机制,采取“双主”教学。所谓“双主”,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双主”教学以充分调动积极性为前提,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要素,以积极开展课堂活动为平台,以有效运用策略方法为手段,以交流互动话题为抓手,以科学设置问题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姜珊荣 《中学文科》2006,(12):68-68
吕淑相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不易产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注重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能落实到教学中时,课堂教学就会有高质量。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落实到位,怎样才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呢?本文试就“教师主导的内容”“落实学生主体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当人们不断回顾反省传统教学的同时,对于如何定位师生角色及这二者间关系的思考和讨论也在进行着。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和学生,只有明晰此二者的角色问题,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展开,教育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传统的师生观点始终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无论是"教师主体论"还是"学生主体论"都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模式都是在区分教师与学生谁是主体。这样一来,无论是在那一种观点中,总有一方成为被动接受者,而使得教学活动失去了本该有的互动交流。教学中"对话"理念的引入,使得师生角色问题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及教办[2010]3号文中"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实施了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基于"双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列孔己己似乎与“半”字有不解之缘,因此本文想从“半”字这个角度来谈谈孔乙己。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志新 《陕西教育》2008,(12):50-51
所谓“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相似文献   

17.
学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而每位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四有”教师会让我们的教学“个性”起来。“四有”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家兴 《教师》2010,(34):87-87
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反复失败而导致自信心逐渐丧失,最终形成了失败者的心态。要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具体地说,我认为正确的学生观应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尊重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尊重学生的见解。其次是相信学生能够学好。学生学不好,基础差,并不全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而很可能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够科学。  相似文献   

19.
“对话”三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来 ,有不少文章和著作提倡教育、教学中的“对话”意识 ,这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因为语文教学本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言语”相统一的过程 ,“对话”因此而具有双重意义。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理解“对话” ,在教学中展开“对话” ,远非简单之事 ,有必要作较深入细致的了解。下面择其三 ,略陈己见 ,求正大家。1 .“对话” ,你从哪里来 ?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 ,“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学者指出 ,我国的语…  相似文献   

20.
教学观是教育者对教育规律的具体把握,是教育者关于自身教与学生学两者关系的核心假设,集中反映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对象确立等重要方面。确立适应学生的教学与适应教学的学生相统一的现代中小学"双适应"教学观,关键在于教学适应学生发展,学生适应教学要求;具体做到学校教学服务学生未来发展,教学标准激励学生适应当前教学,最终突破传统的具体教学观认识,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