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朝时有个掌握实权的宦官到地方巡察 ,地方官为了讨好他 ,送给他一幅珍贵的画 ,这个宦官看了这幅画的上方还有很大一块空白 ,就说 :“要是画面空的地方再画上‘三英战吕布’就好了。”这宦官真是不懂装懂。作画怎么能把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呢 ?任何一部作品的价值是读者接受意识和作者创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在创作中创造一种召唤结构 ,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 ,让读者“活”下去。这种再创造的空间 ,就是“空白”。“空白”艺术在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体现 :建筑中的借景 ;书法中的笔断意连 ;摄影中的空镜头 ;音乐中的休止符 ;画家画梅 ,…  相似文献   

2.
空白,如同数学上的“零”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一样,它也可以参与艺术美的创造,并有着独特的作用。因而各种艺术都十分注意妙用空白,如音乐中的“歇拍”、绘画中的“空笔”、书法中的“飞白”、戏剧中的“静场”、电影中的“空镜头”都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空白”艺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早就注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清人华琳说:“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作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这话很重要,不仅论定“空白”是文章“龙脉”,给了“空白”在审美功能上的极…  相似文献   

3.
空白,如同数学上的“零”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一样,它也可以参与艺术美的创造,并有着独特的作用。因而各种艺术都十分注意妙用空白,如音乐中的“歇拍”、绘画中的“空笔”、书法中的“飞白”、戏剧中的“静场”、电影中的“空镜头”都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空白”艺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早就注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清人华琳说:“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作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  相似文献   

4.
所谓的ABS系统即好车中的自动防锁死系统,原理是制车系统不是一踩到底,而是一刹一放,以保持直线行驶,避免意外。我认为语文课堂犹如一辆车,也要安装ABS系统,也要一收一放,不要把学生锁死,也不要把自己锁死,尽量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5.
空白语言就是作品中被省略了的语言。它是作者为讲求炼字炼句和语言的含蓄而留下的空间。一部作品有了空白语言,势必造成许多意义特质的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亦即或造成作品意义特质出现不可捉摸的真空,或造成作品内在逻辑出现意义承续上的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人们送他一个“马一角”的外号。原来他绘画笔法别致,独辟蹊径。他画山不画全山,常画山的一角;画水也不画全水,只画水的一涯。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仅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独坐船头垂钓。  相似文献   

7.
滥觞于中国绘画章法的艺术“空白”,是艺术技巧中一种虚实的表现手法,它蒙养于中国哲学崇尚简易的表述特征,充分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它以审美情感的评价性和知觉的完整性为心理依据,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它的营造,要求艺术家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能达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境界,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接受美学中的文本"空白"理论为依据,从语义、句法、结构和意境等角度探讨了古诗英译中空白艺术的处理,认为原文的意义空白不应随意填补,以便更好地进行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空白是指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所隐伏的语言文字、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这种教学艺术的运用,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志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34-35,55
“空白”是一门艺术,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形态之中,在室内设计中也不例外。通过阐述“空白”艺术的渊源、“空白”艺术的致用、“空白”艺术的手法,展示“空白”艺术与室内设计关系,对易被人们忽视的室内设计“空白”艺术作补白。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而文学作品中隐藏着许许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所谓空白,是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表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的人“神来之笔”。比如《红楼梦》第98回写女主角林黛玉神伤绝世时的语言“宝玉!宝玉!你好……”、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被举人老爷打折腿后的遭遇等,都  相似文献   

13.
“空白”,即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对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在布局谋篇中为节省文字服务,以保证文字的精精炼、集中,思想的精深、广博。令读者在广阔的空间神思畅游,领略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本人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空白"艺术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本文拟从"欣赏艺术空白--巧借作品空白--巧设教学空白--巧创课堂空白"等不同方面,试图从更深层次来谈谈自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思考与体会,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并探究问题,积极营造探究的浓厚氛围,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探讨“空白”艺术问题,追述“空白”这一古老的美学概念的审美特性。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从操作层面看,“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把它嫁接到语文教学中,阐述“空白”在语文教材(文学文本)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审美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技法特讲究“空白”艺术,画山水时留一隙空白,静谧中犹生动感,灵动、亮丽的色彩跃然眼帘,能达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空白”艺术呢?笔者尝试从适当保留思维空白、语言空白和操作空白三个方面来谈一孔之见。  1.保留思维空白——解放幼儿的头脑。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只有以幼儿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作铺垫,幼儿才易学、乐学;头脑中有了丰富的鲜活表象,幼儿就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或顺应;对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旁敲侧击,以贴近…  相似文献   

18.
赵凯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及时恰当地在时间、空间上留下一块"空白",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诗、词、曲”在形式上虽比较简练,但其内容是高度凝炼的,内涵有时又是较隐蔽的。因此解题时须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才能少出问题。1.分析内容必须考虑“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有内、外之分。内语境:上下文。这是语言本身所构成的条件,对语义、内容起着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初中是承接小学和高中的中间阶段,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语文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更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美术中的空白艺术合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中,通过课堂中的"空白"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探索空白背后的意义,感悟到空白的魅力,让课堂更加精彩.本文从调整节奏、设计板书、运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