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词的创作上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对同时期及后代词人影响颇深。李清照的词尤以抒情为主,读来语新意隽,委婉动人。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在柳永的推动下,当时慢词之风盛行,小山却醉心于今词的创作,且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究其原因就是小山顺应了当时文学发展的大势,借鉴了黄庭坚的诗歌“句法”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今词创作中,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今词的抒情手法和功能,从而将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小山词作中的“诗人句法”具体可以概括为:比兴寄托的抒怀手法;跌宕顿挫的结构布置;“点化”、“诗眼”的造句技巧。  相似文献   

3.
《调笑转踏》是宋代词人接受戏曲影响而创作的一种诗、词、文相结合的新的词体。它以女子为抒情主体,以对别离之后女子情感世界的刻画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的体制结构,浓郁的抒情特性和典雅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化抒情词;从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相似文献   

5.
抒情主体的转移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从抒情主体转移的角度,来考察词“别是一家”的文体特质。首先,比较了诗、词中抒情主体转移现象的异同,由于“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所限制,导致了词的抒情主体以歌妓为主。其次,本文从文化背景和创作主体两个角度,考察这种现象之所以形成。认为:燕乐风俗、歌妓制度是词之抒情主体转移的文化背景;文人士大夫的双重性格是词的抒情主体转移的必要条件。最后,分析了花间词和“花间范式”,认为“花间范式”是抒情主体转移所造成的词体定型,由于后代词人皆以花间词为“鼻祖”,由此确定了词的那种“要眇宜修”、幽隐深微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6.
全概述了艳情词在晚唐五代和宋代的发展历程。由于创作主体对艳情的理解不同、词人对艳情的态度差异,产生了多样的艳情词类型。与诗歌相比,其“佳人之咏”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晏殊是宋代的一位重要词人,是宋词发展史上“以诗为词”手法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宋词的最大发展之一是在词中较多地表现了人生的感叹与思索,将纯粹的恋情词转变为表现恋情与人生的感叹和思索的结合,这种感叹与思索为宋词创作带来了新气息,加深了晏殊词的主题、对欧阳修、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曹植对中国诗歌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曹植长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U二美”的美学定位和质杉杉、情并茂的发展道路。这三大贡献,奠定了曹植“一代诗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漫议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其生活、创作经历以“靖康之难”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能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前后蜀词坛创作兴盛,词人们效法温庭筠,其审美理想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花间派,形成了代表前后蜀词风的“花间范式”,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既使“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诗庄词媚”的词学传统由此确立,导致“本色当行”的婉约词成为千年词坛的主流;同时经过前后蜀词人对多种题材及风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也有效开启了千年词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11.
元遗山壮游流寓期的词主要分为爱情词、山水词、抒怀词等。此期遗山词不管是表现壮志难酬的幽怀,还是展示屡试不第的惆怅,都能直吐肺腑,自然率直,毫无掩饰之态。描山水更是壮语劲词皆来。对于爱情的歌咏,则疏快劲直之中多了份深婉之气。此期遗山词为后期词的创作和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廷桢作为晚清词坛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璧”。邓氏词学观以“寄意”为中心,求雅,斥艳,推崇白石、玉田的同时,兼采苏、辛,融合两派,从而锻炼出“返虚人浑”词学主张。他的词高朗疏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清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对邓廷桢词学的研究实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乐府诗,无论是旧题乐府还是新题乐府,大都是可以配乐而唱的。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其传,生今之世,无复能辨之者"的文化背景下,元代乐府诗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个奇迹。元代乐府诗所配唱之乐,主要是诗人们(含坊间乐工)创制的"今曲"。因而,"今之曲歌于古,犹古之曲也,古之词歌于今,犹今之词也",就成为了当时诗人们的共识。在这种乐府观念的指导下,元代诗人们无论是于乐府诗还是古诗,大都称之为"歌",即认为其都是可配乐而唱的。于是,元代乐府诗可入乐而歌的现实,与盛行于当时的散曲、杂剧、词体艺术等互相融合,从而构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音乐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词评论家谢章铤认为“明末风雅首推陈大樽子龙”,这位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学家身体力行着其政治理想与文学理想,使得其短暂的人生却甚是夺目。这位气吞山河,满腹豪情抗清复明的才情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当行本色”风格创作词家。陈子龙带领云间词派,宗南唐北宋为词学正统,并力复“词统”以纠明词淫哇俚俗之习。以甲中国变为界,陈氏词风从妍丽温软而进阶为柔中有骨,清丽幽雅,其词学主张与词作实践不仅肃清了明末词风的萎靡状况,并为清词中兴打开了局面,是明代昙花最后一现,亦是新朝明珠光芒乍现。  相似文献   

15.
韦庄在创作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深厚的诗学积累的影响,其词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诗化倾向。这种诗化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抒一己之真情、拓展词的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受其诗作影响三个方面。韦词中的诗化倾向对文人词的发展具有创新开拓的意义,成为后世词人"以诗为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吕本中,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论家、理学家、词人。十年来,学界对吕本中的研究主要围绕吕氏家族、江西诗派、诗词创作、《官箴》等而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尚存一些问题和可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柳永词在宋代人中评价不高,李清照也曾对柳词作过“词语尘下”的批评。但在李清照构建词论时却从柳词中获得过许多教益,创作实践也受到柳永较多影响。李清照作词音律和谐、铺叙委婉、语言明白如话,都可以看出柳永影响的痕迹。不过,李清照善于规避柳永的缺陷,故能出于柳永又胜于柳永,最终成为婉约词之宗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 ,通常有“唐诗宋词”之称 ,词在宋代是一种新兴的抒情诗体 ,它是为了符合文人、士大夫、以及广大市民阶层对生活享乐的追求而产生的。宋代艳情词的产生有其原因 ,而且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以评说历代词坛代表作家的创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词作:协音律,诉愁苦,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等,结合李清照的创作实践对其词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元代以降,云南的竹枝词创作异军突起,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成就,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理琛的明珠。究其原因:元代云南建立行省后,化得到空前发展;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作家队伍发展壮大;古朴浓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如诗如画、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等,为竹枝词创作提供了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